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朋党论》

2018-08-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继唐代韩愈等人倡导古文运动后,欧阳修等人又最先扛起了北宋古文运动的大旗.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苦读而中进士,位列"唐宋八大家",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朋党论>陈桥之变后,宋朝开国.为了杜绝武将掌权篡位的事情再次发生,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并大大提高了文臣的地位,颁下不杀士大夫的圣旨,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此后,北宋文人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继唐代韩愈等人倡导古文运动后,欧阳修等人又最先扛起了北宋古文运动的大旗。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苦读而中进士,位列“唐宋八大家”,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

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朋党论》

陈桥之变后,宋朝开国。为了杜绝武将掌权篡位的事情再次发生,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并大大提高了文臣的地位,颁下不杀士大夫的圣旨,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此后,北宋文人政治风气浓厚,再加上科举制度得以完善,“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是每个读书人终生的信仰。

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朋党论》

宋仁宗即位后,广开言路,文臣本就没有因言获罪被杀头的担忧,于是一时间朝廷上人人都敢于说话。这中间就不免有借机排斥异己的现象发生,甚至互相攻击为“朋党”。

每任宰相掌权后都要竭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对于前任宰相的政策,不论好坏,只要是和自己相悖的,废除起来都毫不手软。这就造成了互相攻击的现象经常发生。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不少只对事而不对人的朝臣。在朝廷上也许政见相左,但私底下也能有君子之交。

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朋党论》

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这是一个太平盛世,但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盛世之下也有危机。部分有识之士提出改革计划,于是宋仁宗罢免了保守派宰相吕夷简,起用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也出任谏官。庆历新政开始。

范仲淹和欧阳修等人执政后,提出了十项改革方案: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大部分都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新政”。

改革阻力巨大,吕夷简虽然被免职,但他在朝中势力仍然不小。保守派攻击范仲淹和欧阳修等人搞朋党,范仲淹以直言反击被贬,欧阳修则独木难撑,继续与保守派争论。

庆历四年(1044年),为了反击“党人”的污蔑,欧阳修给仁宗上了一篇奏章,叫《朋党论》。

​庆历五年,“新政”被废止。欧阳修也因弹劾吕夷简等人,被政敌指为拉帮结派搞朋党,屡次被罢免。

附·《朋党论》·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