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清心汤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2018-08-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半夏泻心汤是一种有名的中药汤剂,对肝脏.脾脏等具有很好的调理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半夏泻心汤的组成都是什么?半夏清心汤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半夏泻心汤由7味药物组成: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12枚(擘).折合成现在的分量应当是:半夏9克,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6克,黄连3克,大枣12枚.为什么定为这样的分量,因为汉代的计量与现在不一样,俗话说"汉四两,唐半斤",意

半夏泻心汤是一种有名的中药汤剂,对肝脏、脾脏等具有很好的调理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半夏泻心汤的组成都是什么?

半夏清心汤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半夏泻心汤由7味药物组成: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12枚(擘)。折合成现在的分量应当是:半夏9克,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6克,黄连3克,大枣12枚。

为什么定为这样的分量,因为汉代的计量与现在不一样,俗话说“汉四两,唐半斤”,意思是说,汉代的一斤折合现在的四两,唐代的一斤折合现在的半斤,很难有一个定论。笔者拟定这个分量是根据国医大师王绵之的方剂学讲稿,以及个人应用的体验而拟定的。

半夏清心汤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半夏泻心汤证病机分析

半夏泻心汤的证候特点是:心下痞满,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黄白相兼而腻,脉象弦滑而不缓。“心下痞满”,是自觉症状,《伤寒论》中说:“按之自濡,但气痞耳。”“按之自濡”是喜按,而不是拒按,这一点在诊断上很重要,是脾胃气虚的表现,但是虚的不严重,不需要大补。而对于“湿热内蕴”的理解,从临床上看,脾不升则生湿,胃不降则生热,湿热阻滞则有痞满的感觉。

半夏清心汤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胃热浊气不降,故有干呕或呕吐;脾湿清气不升,故有肠鸣下利。“心下痞满”是主要症状,“干呕或呕吐”次之,“肠鸣下利”再次之。文献资料显示,这里所说的“心下痞满”,不仅是指“心下”,多数是“胸脘”。根据这些主症与次症,舌苔黄或白而腻,这是诊断“湿热内蕴”的重要依据。

有的书上写弦滑数,有的书上写弦滑有力。按照后世医家对湿热证的脉象解释,它的特点是“脉无定体,不拘一格”。结合临床,笔者的体会是弦滑而不缓。弦滑是湿热的表现,为什么不说“数”呢?从临床上看,应用半夏泻心汤证数脉不多见,言“不缓”是有点数或接近数象,但不是主脉。主要体征是舌苔黄白相兼而腻,从证候指证上讲,舌诊比脉象更具分量。

一个半夏泻心汤,融合了寒热、升降、补泻、上下等诸多方面的病理状态和治疗模式。如果将成无己的话反其意而用之,则是:凡中气失和,上下不通,阴阳错位,水火失序,由此形成的“心下痞”,皆可取用半夏泻心汤类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