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养子 崇祯帝向魏忠贤动手是不是错误的决定?
没什么错误可言。魏公公对熹宗来说除了是个工具,可能还带着近似“干爹”的感情意义(毕竟有客氏在)。但对毅宗来说,他就是一条咬过人的老狗,杀之对己有利无害。
首先说毅宗杀魏公公的必然原因。大明虽说没什么“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但从永乐朝以后,政治斗争中直接杀文官的情况并不多。天顺初年算密集区,嘉靖后期算另一个。从隆庆新政以来,基本没杀过大臣。东林拿建立在“公论”的基础上的官僚考核制度“京察”作为武器来打压三党,后来甚至把进士出身的人贬去做王府官(相当于政治生涯结束),已经破坏了政治游戏规矩;而阉党动手杀人,不仅是完全打破了这个游戏局面,更是已经在制度层面上侵犯到了皇权。
明代除了皇帝杀人可以不受惩罚,其它高层人物窃取生杀大柄,终究难逃一报。严世蕃害了沈炼,自己搭进去了;张居正时期死了刘台和洪朝选,虽说不一定是他拿的主意,最后大公子张敬修自尽,算是赔命了。这当然谈不上因果报应,微观上看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宏观上则符合皇权政治运行的逻辑。
皇权不能允许其它人拥有最高审判权,在自身不断再生的过程中,必然来借“伸张正义”来重塑威严。魏忠贤天启五年杀东林杨、左诸人,审讯之后连案都不敢定,只能让锦衣卫把他们直接打死。
这事当年肯定是得到熹宗的支持的,但魏某办事不利索,已然落了把柄。现在毅宗要洗白皇权,就是要让魏忠贤、田尔耕、许显纯诸人给先帝背锅,魏忠贤又能怎样?崇祯朝仍然有党争,但那和杀魏忠贤无关。王永光、张捷这些没定案的“阉党余孽”还在朝廷上活跃,也没有说给魏忠贤翻案的,无他,拉拉确实比较有才的队友像吕纯如啊、冯铨啊之类还有价值,魏公公也配?
至于说魏忠贤有什么“能力”的,多半都是扯淡,反正捧袁崇焕的就说魏忠贤支持袁崇焕——然而天启六年袁崇焕被撤了。黑袁的就说魏忠贤罢免袁崇焕——然而除了袁崇焕参与的那两场战役,魏公公还有什么“边功”呢?这还是靠着孙承宗主持修筑的堡垒而已,可别腆着脸说这也是魏公公支持的,孙承宗自己是熹宗特简的人选、大萌破天荒的枢辅、阁臣督师,用着他支持?
当然,魏公公确实有一项真正体现他的能力的功绩——那就是修三大殿,还是宫廷事务老本行。三大殿在万历二十五年烧毁,到四十三年正式开工重建,但后来军事兴起,到天启二年就停了。天启五年重启三大殿工程,正是阉党得势的时候,主管工程的崔呈秀、徐大化、孙杰等工部官员全是阉党。
《熹宗实录》载:“三殿大工开工,自天启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七年八月初二日报竣,总筭钱粮给与领状者共五百七十八万八千一百三十五两。”两年半内,工部核准报销的款项就有578.
8万两,为了这个,魏忠贤生生地把各省用于周转的库银全掏空了,跟商人赊下的银子到崇祯年间还没还完。天启七年八月,三大殿修完了,熹宗也死了,魏公公生命的意义也就结束了,正好。
杨士聪《玉堂荟记》:
吴金薄者,家巨富,天启中殿工,至透借金薄饰殿,节欠至二百万,累年不能给完。
再来看看修三大殿之后的帑藏情况。天启六年五月六日,北京地震、王恭厂火药大爆炸,众官纷纷上疏,要求皇帝停止殿工、暂缓用刑。熹宗回复:
前览枢臣王永光所奏停工缓刑,言若忠爱。朕熟思旬日,念皇极殿工已八九,止用银一百五拾万,不扰民、不侈壮丽。复查边储岁解不缺,外发帑又二千万,已同逝波,究无实济。
之后熹宗就抛出“朝廷一共发了2000万两帑银,为什么还是打不赢,一定是被官员贪污了”的论调,开始追查熊廷弼当年在山海关私吞的17万两银子。熹宗为何如此不要脸面呢?最简单的解释,内帑真的没钱了呗!明初本来没有什么专供皇家的货币内帑,只有实物收入。
内帑银是正统朝把400万石江南税粮折成100万两金花银,送入内库的产物,其中一部分本来就是要支付京军武官俸禄的,挪移之后仍然要支出,剩下的归皇帝支配,因此皇帝攒私房钱不易。
三大殿光是那两年半就花了578万两,之后到天启七年十月工程全部结束,又多算出100万两来,岂止是皇极殿所谓150万两呢!实际上,崇祯初年以后,明廷基本没有大批量发过内帑。为啥呢?全被天启朝给掏空了呗!有人不信文官写的东西,那给你们看个锦衣卫写的材料。
王世德《崇祯遗录》:
熹宗在位七年,神宗四十余年蓄积扫地无余。兵兴以来,帑藏悬磬。
所以说呢,如果抱着“神宗攒钱是好事”的想法,就别再挂着魏公公了。熹宗和魏公公就是一对败家子儿。当然要是觉得在辽东打仗的情况下抓紧时间修三大殿是对的,那也别废话了,直接拉黑我吧。至于什么魏忠贤收税的扯淡,我以前已经说了(如何评价魏忠贤? - 知乎用户的回答),辽饷加征和阉党只有一点儿关系,而且也不是派宦官去收的。
至于说皇权靠宦官来对抗文官的,我很想举最近的某案来打比方,然而又怕河蟹。唐肃宗借李辅国来掌兵权,那是权宜之计。唐肃宗要是想借高力士来抓权,那叫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