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下一句 如若岁月静好 我又为何忍心与你分别
朋友圈里有一个富二代爸爸,每天都是和宝宝的秀帅,看的康爸都有点羡慕嫉妒恨,康爸自认为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作为一个父亲自己陪儿子的时间已经够多了,可是和这哥们一比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人家是孩子生病了,幼儿园不上了,天气不好了,幼儿园不上了,都是爸爸陪着,不是在家学习就是外出各种高大上的浪。
还有一个哥们,一家餐饮店的老板,每天早上六七点出门,晚上十一二点回家。而他的朋友圈发的则是他妻子传给他的宝宝的照片,照片的描述都是他不能陪宝宝的内疚和对宝宝的爱。
如果非要拿这两个爸爸来做一个比较,我想我们永远不能比较的便是,这两个父亲哪个更爱他们的孩子。那个不能陪伴孩子的爸爸对孩子的爱不一定少于这个能陪伴孩子的爸爸,只是迫于生计他无法选择。他们唯一的区别是一个不用为生计发愁,而一个则不得不迫于生计。正如别人所言的那样,如若你感觉岁月静好,那一定是有一个人为你负重前进。
所以当我们在呼吁父母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就如同我们在一个贫困地区,向他们宣传精神追求和文化娱乐一样。一个不能维持生命需要的人,又怎么回去思考精神层次的东西呢?一个需要养家的男人,又如何能用大把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呢?正如网络上那句流行的话: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只有人到中年,才明白生活的不易。
作为父亲,每一次远行无不都是迫于生计。
孩子与父母每一次离别时的痛哭,其实对父母来说何尝不是万箭穿心的痛苦。
一句“不叫我妈妈了”,又有多少的无奈和眼泪呢?
很多人都会说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如果不能陪伴孩子为什么要生孩子,为什么要养孩子呢?可是生活除了不放过底层的人们,生活在顶层的人们何尝没有自己的无奈和痛苦呢?
邓超要去工作,女儿的不舍,与父亲的不舍,此时你看不到社会的阶层,也看不到贫富的差距,看到的都是父亲对孩子的不舍,对生活的无奈。无非是他们的选择比普通人能多点。
“宝宝要听妈妈的话,爸爸再做一台手术就回去了”
假如生活可以选择,假如我们可以生活无忧无虑,假如我们可以不去工作,假如、、、、、,谁又想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孩子呢?有时候梦想只不过是说辞,穷才是根本的原因。
我们呼吁对孩子的陪伴没有错误,我们也需要呼吁子女对父母的理解,倘若岁月静好,父母又为何忍心与你分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