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简介 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明朝人,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徐霞客的祖上修筑这里是徐霞客故居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着。明末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着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的故事
他鄙视权贵,拒绝仕途,博览群书,矢志考察山川地貌奥秘。在旅途中,徐霞客总要把当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里,露宿残垣,寄身草莽,仍坚持燃枯草照明,以笔为记。这些游记涉及他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文笔优美。
听白发先生唱读诗文
淡淡的阳光,透过窗前的丁香树射进私塾的屋子里。头发银白、脸庞瘦削的老师一阵轻咳之后,正襟危坐,用庄重的语调唱读起《荀子》中的一段文章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老师读了一段以后,学生们照例开始背诵,屋子里顿时一片琅琅读书声。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大家安静下来,神态严肃地叫着徐霞客的名字:"你来背诵荀子《劝学》篇!"
徐霞客声音爽朗、流利而又从容不迫地把文章背诵出来了。小伙伴们向他投来了敬佩和羡慕的眼光。老师含着微笑,赞许地说:"弘祖确实是一个读书用心的好孩子!"
1587年,徐霞客出生在江苏省江阴马镇的一座深宅大院里。5岁的时候,就去了私塾里开始他的学习生活。
徐霞客就在这种诗书文章的教化之中,慢慢地长大。
立志游遍祖国河山
课间休息的时候,私塾的小伙伴们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各人的志愿。有的说,准备将来参加乡试(乡试是我国封建时代一种考试制度,每三年由统治者派人在省城督考一次,考中的人叫举人);有的说,要研究医书。一个姓钱的小伙伴问徐霞客:"你的志愿是什么呢?"
徐霞客顺手用蘸满墨汁的毛笔,别开生面地在纸上写下了12个字:"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意思是说,有九州土地,要跋涉八州;有五座大山,要攀登四座。徐霞客抬起头来,指着纸上的字,望了望小伙伴们说:"这就是我的志愿。"小伙伴们围着徐霞客,他豪情满怀地说:"一个有志气的人,应该朝现碧海,暮登苍山。"这饱含稚气但又圆浑挺拔、苍劲有力的笔迹和他的一席话,充分展示了徐霞客立志遍游祖国山河的宏伟志向。
晚上,月光如水,泻进徐霞客的书房。他坐在紫檀色的木桌旁,把油灯拨亮,专心致志地做起功课来。桌子上散放着经史书籍。他有时还在经书下面放着《舆地志》、《山海图经》和探险游记一类的地理知识书籍,他唯恐被双亲发现,说他不读正经书。他对这些地理知识方面的书籍入了迷,读着,读着,他眉飞色舞,用手轻轻地拍着案,口里啧啧不绝地赞叹:"好,真好!"
夜阑人静,徐霞客常通宵达旦,刻苦读书,一点点积淀知识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