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高二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应以抓基础为本。
教学重点:1、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放声朗读,分段背诵。
2、识 记11个词语,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
3、学习正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都尽可能地简约,因而也给阅读本文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有一幅很有英雄气的对联,里边闪烁着项羽的过人的胆识和越王勾践那超拔意志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争霸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夫差打败勾践的故事,也有一断背景:夫差的父亲阖庐在与勾践的争战中被勾践所伤,临死嘱咐太子不忘杀父之仇,之后两年,夫差“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
终于困越王于会稽山,使勾践卑躬屈膝臣服脚下,吴国也因此而强大,伐齐鲁号诸侯,声震天下,其势可谓壮哉!等到吴王夫差宠信佞臣伯喜,诛杀诤臣伍子胥,沉湎一西施美色中,吴国也就走上了灭亡之路,最终被勾践围困于姑苏山,落得伏剑而死的可悲下场,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又何其衰也!
后唐庄宗与吴王夫差的命运是多么相像啊,由此引出课题。
2、介绍作家作品
3、 教师: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种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么,《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信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板书标题)
(一)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分组竞赛: 解释个别字义,说明特殊用法。 (幻灯)
字:原——推究 约——订立盟约 函——用盒装 本——考察 乃——你
其——一定 词:伶人——乐工 人事——人的作用
句:盛以锦囊——状语后置 告以成功——状语后置 身死国灭——表被动
3、互相研讨:共同翻译全文,教师注意答疑。
(二)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生答)
答案: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板书)
(学生说) 盛衰成败,由于人事。(板书)
2、思考: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中去的?
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过渡: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这一句。
3、学生说话: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教师总结并板书:(见下)
4、思考:从论证角度上考虑,作者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5、思考: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了结论?
6、教师归纳: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显得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板书)
7、思考: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
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说出上面两个成语。
(三)课堂延伸
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 a:小事不小 b:玩物丧志 c:事在人为 d:以古为镜
(板书)
2、 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3、课后作业 (1)记住刚才老师点出的关键字、词。
(2)掌握课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
(3)完成思考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附:板书设计
《伶官传序》 欧阳修
恪遵父命
得—— ——成则由人 终于报仇
(正) (反)(例证)
虽曰天命 忧劳可以兴国 目的: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岂非人事 逸豫可以亡身 启发:小事不小
盛衰成败 祸患积于忽微 玩物丧志
由于人事 智勇困于所溺 事在人为
一改初衷 以古为镜
(论点) 失—— —— 败也由人 (结论) 由胜而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