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因为有贺子珍放弃救杨开慧?
红潮导语:杨开慧与王淑兰一直有联系,杨开慧住的板仓离长沙也只有一天的路程,毛泽东为什么忍心让开慧身陷险境而不顾?一切都因贺子珍而生出的无奈么?
“即使他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他的尸体。一个月一个月半年一年三年……他丢弃我了,一幕一幕地,他一定是丢弃我了。”这是杨开慧生前的手迹,一字一句,让人心酸,让人泪湿,这是一个女人对深爱男人的等待和无奈!
喜欢你,只为你痴情
1901年11月早晨,湖南板仓杨昌济家一个女孩诞生了,因为飘峰山上红霞满天,她取名开慧,号霞,字云锦。
开慧才两岁,父亲杨昌济便远渡重洋到日本、英国留学,10年后回到湖南。杨昌济放弃了湖南省教育厅长之职,到湖南省立第四师范(1914年春与第一师范合并)做教师。
1913年,20岁的毛泽东考入了省立第四师范,他的作文特别好,每篇都被贴在学监室走廊上,供同学们传读,他不仅喜欢文学,还对杨昌济教授的伦理学、哲学、教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1914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小开慧看到父亲捧读着一本笔记大声叫好,她便从父亲手中接过那本叫《讲堂录》的笔记,不仅字亦工整,对人对事的看法也非常独特深刻,不禁对这个叫毛润之的作者生出敬佩之情。
正是这本笔记,牵了一段世纪之缘。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开慧家里迎来一群热情洋溢的年轻人,他们围坐在杨昌济身边放眼世界、畅谈理想、治学之道和救国救民的真理……开慧年纪虽小,却一点也不拘谨,她托着腮静静地听聆听他们的一字一句,还不时加入讨论中。那个高大、帅气、蓄着稍长头发、身穿灰布长衫,双眼透着睿智叫润之的大男孩,就坐在开慧对面,她仔细打量着思索着,他脑子里都装些什么呢,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说出那样的话来?
从此,润之成了杨家常客,杨昌济的爱徒,也成了小开慧的偶像!
他的文章、他的诗、他的慷慨激扬、他的侃侃而谈,他万丈豪情,都深深地吸引着她,他也喜欢这个文静清秀、聪明好学的小师妹。
1918年6月杨昌济到北大任教,举家迁往北京。站台上,站着一群送行的年轻人,开慧把头探出车窗依依不舍、若有所失地说:“我们到了北京,只怕难得再见。”眼眶湿润了,一旁的润之只是静静地望着她,一言不语。
淡淡心酸起,凄凄满别情,开慧抽着鼻子说:“你们要记得我喔!”,说罢泪水簌簌直下。
望着缓缓开动的列车,人群中的润之会意地大声回道:“你也要多写信和我们联系呀,我们会想着你的!”
他们的别离并不太久,这年9月,毛泽东应恩师之邀来到北京,并住进杨家。
3个月的别离,已让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有了淡淡的情思,看到润之时,开慧脸微微红起,惊谔得不知所措,低着头轻摆弄衣角。毛泽东望着她笑了笑:“我写了好几封信,你收到了么?”。
开慧抬起头时正好看见他淡淡的笑,轻声道:“收到了!你的信写得很好,我都当文章来读了。母亲还叮嘱要我给你回信呢!”
“他们对我给你写信有什么意见?”他不安地望着开慧。
“他们都说你人好,才学高,志气高,又能干,净是夸奖你的话!”她开始顽皮地笑着。
朝夕相处,让这两个年轻人的心更加靠近、更加亲密。宝贝女儿与得意门生互生情愫,杨昌济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因为他喜欢润之这个抱负远大、思想激进、有文才、有才干的孩子。
毛曾以为高攀不上书香世家的开慧,特别是自己还有过一段婚姻(1908年,19岁的罗氏嫁给毛泽东,可罗氏一进门就遭受毛的冷遇,除了帮毛家干活,她从没有享受过一丝的温情与甜蜜。因为心情很凄苦,罗氏身体一直不太好,2年后便病逝了,毛后来称他与罗氏之间有名无实)。
真诚的爱却让他们跨越了世俗与门弟!
他们在北海湖面泛舟、在景山公园看枫叶、在后海放河灯、在故宫高墙下散步、下班时他经常给她带回两串冰糖葫芦,她总会到胡同口等他……
才体验到爱的甜蜜,便又分离。1919年春天,毛泽东因母亲病重回到湖南,并在修业小学找到教书之职。虽然相隔千里,鸿雁传书让他们的爱没有距离,他称她为“霞”,她回复他“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