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是 健康中国的一个核心指标是什么
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会议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那么健康中国的一个核心指标是什么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健康中国的一个核心指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健康中国建设开启之年,而在制度创新上做长远谋划,才能确保未来之努力显现成效。
健康中国建设面临许多挑战,既包括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及其影响因素流行、环境污染等健康决定因素的挑战,也包括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需要用制度创新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管理制度创新将聚集健康中国建设的动力。健康决定因素的广泛性和多样化需要健康保障策略和行动及社会化与全民性。健康中国建设不能等同于"卫生中国"建设,需要突破现有的管理体制,实现在国家水平上对健康中国建设的领导和协调。
建立健康中国建设委员会并赋予其实质性功能,是协调部门和动员社会的需要,是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需要,也是能够从长远和根本上建立解决重大健康问题管理体制的需要。卫生服务体系对健康的贡献只占到全部贡献因素的1/5左右,聚集健康促进的管理动力,是整合资源、唤起社会、共促健康的基础。
在部门内部,也需要管理体制创新。过去几十年形成的管理架构已经难以适应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健康中国建设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安排,首先需要一个健康的、运行有效的管理体制。
筹资制度创新将激发健康中国建设的活力。事随钱走,筹资制度极为重要。我国当前的健康筹资制度不利于健康中国建设。目前,筹资制度问题主要是一个"散"字上,包括医疗服务筹资和公共卫生筹资的分离、各类资源投入渠道的分离、资源投入与健康产出的分离等。
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而预防服务筹资主要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这项制度安排加深了医疗预防之间的裂痕,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和促进健康的功能。
对健康相关资源的投入,比如人力资源、基本建设和设备设施的投入,因为渠道不一缺乏协调,难以发挥资源投入的效果。加之,资源投入与健康产出关联不紧,也需要对筹资制度进行变革,而变革的方向是以健康为导向的筹资制度整合。
监测和评价制度创新将保证健康中国建设的方向。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评价制度,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卫生领域监测评价包括医改监测虽然包含健康指标,但是过多强调中间产出(医疗卫生服务数量、服务利用、费用投入等)的考核,对健康结果的考核未能突出出来。
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硬指标,需要蓝天白云、饮食安全、人民健康、社会满意等硬指标,这些指标是社会能够真实感受和体验到的指标,是体现健康中国建设责任共担的指标,也应当是考评国家健康中国建设和考评地方健康省(区、市)建设的核心指标。
此外,还需要改变当前的评价制度安排,促成第三方独立评估成为最重要的评价方式,打破目前"业内评价"和"部门内评价"的格局,逐步建立和完善健康中国建设评价制度,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信的数据、结果公开机制等制度建设,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进步。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要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深化军民融合发展,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环境治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预防和减少伤害,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
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
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要惠及全人群,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
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到2030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
——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