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简介 十日谈|在马相伯铜像前
今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令我不禁莞尔。
一套三卷本的《上海六千年》捧在手里,有一种带着墨香的厚实感。这套地方志青少年读本分为《远古文明》《千年之城》《百年梦想》,红黑白三色的封面设计,象征着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是我喜欢的风格。打开扉页,“姚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梦之队敬上”,我不禁莞尔,这是我的教师节礼物呢!
刚刚,这群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孩子,笑笑闹闹地拥着我在校园的马相伯铜像前合了影,然后推出有着可爱酒窝的腼腆男生王孟睿向我赠书。他们真有心呢,今年元月,组织编纂这套书的上海地方志办在徐汇中学举行了《上海六千年》的初稿品读会,我带着两个学生一起参与了研讨。校园网小小一则新闻,他们记下了,知道我对这套书兴趣不小,还是特地跑到人流如潮的上海书展现场抢购的。
“梦之队”是我对这群孩子的爱称,源于我和社科院一位专家打的赌。作为一个老师,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会闪光,但专家不以为然。于是,我邀请他做了“校外辅导员”,“诓”他设计些任务来验证一下。我在自己的教学班,随机“物色”了他们:会拍照的姜姜,擦黑板特认真的小钱,喜欢眯眯笑的小王,热情开朗的小欧,沉默寡言的小千,爱跳舞的羽凡,经常需要叮嘱了才去理发的小戚……
专家给的任务是社会调研。一年的时间,在我们的陪伴下,孩子们对话了很多“科学大咖”,怀着激动的心情感受和记录了他们的情怀和梦想。这个富有挑战的任务,设计的初衷是让这批上海新生代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上海历史,传承上海城市文化精神,爱上并共同建设这个城市,坚定投身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少年时光。
站在时代巅峰仰望星空的院士和科学家们的梦想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梦,少年梦更是未来的中国梦,“梦之队”由此启航。
羽凡和小千组队采访了北极探险家杨剑教授,从此知道了一种叫北极燕鸥的候鸟——每年都要在南北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达数万千米。热爱舞蹈的羽凡立志在生活中也要作一位“燕鸥少年”。姜姜、三金和小欧一起采访了上海有机所的丁奎龄院士和吕龙研究员,一口气问了13个问题,印象最深的是“热爱”两字。
提前做了很多功课的欣然和76岁的杨雄里院士探讨了对人工智能、最强大脑、语言学习方法等问题的看法,深刻领悟了“勤奋绝非一日之功”这句话。
我自己也带着笑眯眯的王孟睿做了一个有关中共一大代表的有趣研究——《从教书匠到革命家》。这是他第一次尝试撰写长达5000余字的文章并获得发表,既激动又感叹。小王同学对徐汇中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马相伯非常崇敬,马相伯先生也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小王在高考中发挥出色,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少年梦想,拿到了复旦哲学系的录取通知书。所以,我们就选择在马相伯铜像前话别。
我想,也许专家并不是真的要和我打赌,只是在做一个关于青少年如何传承一座城市的科学基因、红色基因和创新基因的调研,这正是上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我再细看《上海六千年》中的《百年梦想》那一册,临近的内容已经连着新时代、这更是要由王孟睿他们书写的。而手中这份教师节的礼物,真是沉甸甸的。(姚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