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适不适合考研中国哲学?
答题之前先审一下题:“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适不适合考研中国哲学?”
由于我对“中国哲学”(这个讲法至今仍旧存疑,很多中外的理论家、思想家对中国是否有哲学传统这一问题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典型的有西方的黑格尔、罗素,以及中国的欧阳竟无)这套理论体系和思想传统并无太大兴趣和太多好感,在“中国哲学”的问题上着实不能给出太多有建设性的看法,才疏学浅,深感抱歉。
不过可以借着这个问题简单谈一谈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这一系列书。
冯友兰一生曾经编写过三版《中国哲学史》:一版是书店里的人文社科通史书架上常能见到的《中国哲学简史》;一版是书店里的人文社科通史书架上偶尔能见到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一版是书店里的人文社科通史书架上不常见到的三厚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当然最后一版还有一本增补《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卷)》,也叫《中国现代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在国共内战期间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讲学,期间授课的讲稿经过整理校对后结集成了这本书。冯友兰先生最初创作的原稿是英文版,后来经过他的学生翻译成了中文版在中国出版发行。
《中国哲学史》写作于民国时期,是冯友兰先生在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进行了细致地梳理与研究后创作而成的。这部书新在将思想家分成了“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等时期,并且摘取了从老子到康有为这两千多年历史跨度内一些重要的思想家,通过“临摹几个人物的雕塑”来“还原出一整块大理石的风貌”。不过据我了解,这部书里的部分细节是受到当今学者们的批评和诟病的。
《中国哲学史新编》写作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冯友兰先生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之后创作而成。因此在翻阅这部书的时候能很明显的感觉到鲜明的时代印记,而且这部书也是这三部哲学史里篇幅最长、跨度最大、文风最细腻的一部。
因而冯友兰先生用一副对联来总结他一生主要的学术成果:“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俗话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能有机会多阅读其他名家写作的哲学史相关著作无论是对考研还是对知识的把握都是有裨益的。在我粗浅阅读的几本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里,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十九讲》、方东美先生的《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等都很不错,当代的推荐看一看陈来老师与杨立华老师等人的相关论著和通识读本。
当然考研还是推荐看北京大学编写的那套《中国哲学史》教材,那个覆盖面较广而且思路很正。
才疏学浅,以上仅供抛砖引玉。另祝题主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