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的建制 新四军中来自长征红军成建制的部队

2019-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由于我接触不到档案,搜集到的人员资料极为有限,能够看到的公开的史料大多为任职团(科)以上的人员,因此,我一再申明,我汇集的这份名册只能是局限的--一是仅限于"新四军中任团(科)以上职务的长征红军",二是受我能力所限,仅为我搜集到的这些团(科)以上职务的红军干部中的部分人员.新四军的建制 新四军中来自长征红军成建制的部队即使这样,还是引起广泛关注,我发布文章后,几天时间的阅读人数即破万!还有20多位读者提供了进一步信息,助我将搜集到的新四军中任团(科)以上职务的长征红军名单从320余人扩

由于我接触不到档案,搜集到的人员资料极为有限,能够看到的公开的史料大多为任职团(科)以上的人员,因此,我一再申明,我汇集的这份名册只能是局限的——一是仅限于“新四军中任团(科)以上职务的长征红军”,二是受我能力所限,仅为我搜集到的这些团(科)以上职务的红军干部中的部分人员。

新四军的建制 新四军中来自长征红军成建制的部队

即使这样,还是引起广泛关注,我发布文章后,几天时间的阅读人数即破万!还有20多位读者提供了进一步信息,助我将搜集到的新四军中任团(科)以上职务的长征红军名单从320余人扩充到了350余人。

可以推论,新四军中来自长征红军的团(科)以下职务的人员更多。比如,我就没有将我父亲田长华列入“新四军中任团(科)以上职务的长征红军”名单中,虽然他是第一批从延安派往新四军参加组建的人〔他在《调四军军事政治工作人员花名册》(下图)中列为“连级”并在职务为“特务员”的一栏。

新四军的建制 新四军中来自长征红军成建制的部队

这份花名册是后来到新四军任参谋长的周子昆负责制定的,花名册上共有90人,即从延安派往新四军的人员是成批的。在此花名册上的人员先后抵达汉口、南昌,参加了新四军初期的组建。后续延安还在不断地往新四军派出人员〕。

新四军的建制 新四军中来自长征红军成建制的部队

由此可见,新四军中的长征红军人数不是小数目。

为了回报读者对“新四军中的长征红军”这个话题的关注,我继续叙述一下新四军中成建制的长征红军。显然,成建制的长征红军部队编入新四军,比延安派出的长征红军干部人数要多得多!

据我所知道的,源自长征红军部队的两支成建制部队先后编入新四军。

皖南事变后,尽管新四军皖南部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新四军也被国民党方面污为“叛军”,但自此不再受国民政府的制约,放手发展,八路军南下支援新四军,于是,就有了八路军中的长征红军的老部队成建制的加入了新四军。

第一支编入新四军的长征红军老部队,是源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的——红二十五军长征最先到达陕北,当时人数达3400余人,军长徐海东、军政委程子华。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编入红十五军团。1937年8月在陕西省三原县桥底镇地区,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徐海东任旅长,黄克诚任政治委员,全旅共5000余人,辖第六八七、第六八八团,当年12月又组建了第六八九团,全旅超过6000人。

1940年2月,第三四四旅编入新组建的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三四四旅的旅部升为第二纵队旅部,从第三四四旅第六八七、第六八九团的机关抽调部分人组成第三四四旅新的旅部),韩先楚任代旅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4月,刘震任旅长。

1940年5月,八路军第二纵队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协同新四军发展与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率第三四四旅、新编第二旅(2个团)由冀鲁豫边区南下豫皖苏边区。6月,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韩振纪率领第三四四旅第六八七团、第六八九团和新编第二旅第六团,于涡阳县新兴集与彭雪枫司令员率领的新四军第六支队(欠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纵队司令员,黄克诚任纵队政治委员,其中第三四四旅改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四旅,下辖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团;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则改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二旅。

1940年8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将进入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淮河以北的皖东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和原在该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及地方武装,统一整编,组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八路军第五纵队下辖3个支队:第一支队由苏鲁豫支队编成,支队司令员彭明治,政委朱涤新;第二支队由原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二旅之第五、第六团和原三四四旅之第六八七团编成,支队司令员田守尧,政委吴信泉;第三支队由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新四军第六支队之第四总队编成,支队司令员张爱萍,政委韦国清。

(注:苏鲁豫支队源自红一军团第二师,本文后叙;原三四四旅之第六八七团源自红二十五军的一部)

1940年11月中旬,八路军第五纵队隶属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原八路军第五纵队之第一、二、三支队,分别改为新四军第三师之第七、八、九旅。〔即,源自红二十五军的一部随原八路军第五纵队之第二支队进入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四旅(源自第三四四旅)改为新四军第四师第十旅,刘震任旅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即,源自红二十五军的大部进入新四军第四师第十旅,后为第三师第十旅〕

至此,长征红军中成建制的部队——红二十五军,进入了新四军的序列。

1941年9月,新四军第四师第十旅与第三师第九旅对调,改称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

1945年10月,新四军第三师奉命进军东北,第十旅先后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师第十旅、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第十旅;1946年9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五师;1949年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6师,下辖第三四六、第三四七、第三四八团;1950年10月,第3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赴朝作战;1985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集团军。

2016年,第39集团军转隶北部战区陆军。

第二支编入新四军的长征红军老部队,是源自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的——由原红一军团第二师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团长黄永胜、后为杨得志、彭明治(但他们后来都未调入新四军)。

这个红二师可不简单,它的前身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铁甲车队”(见我此前已发布的《铁军走进八路军、新四军,一直走进解放军》)以及参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部队,具有叶挺独立团的成分,也是走上井冈山的老部队(详见本公共号发布的文章)。

再细数一些,红一军团第二师里有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当年长征途中,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四方面军抽调一些部队成建制补充给一方面军,其中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四团补充到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为第二营。

在长征途中,第二师第四团屡次担任前锋,著名的腊子口战役就是第四团担任主攻,而担任正面主攻腊子口的部队则是来自红四方面军部队编成的第四团第二营第六连。

八路军第六八五团组建后不久,就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可见,第六八五团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力强悍的部队。1938年9月,六八五团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支队长彭明治,作为一一五师先头部队进入山东;1940年8月,苏鲁豫支队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 10月10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一部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部队在东台以北的刘庄、白驹镇一线会师,随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所部陆续进入苏北盐阜区,归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指挥。

1940年10月,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改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

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其中教一旅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下辖三个团:第十九团团长胡炳云、政委王东保,第二十团团长黄炜华、政委冯志祥,第二十一团团长俞增林、政委罗友荣。〔即,源自红一军团第二师的大部进入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四连成为了著名的“刘老庄连”(详见本公共号发布的文章)。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后来的沿革: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师第七旅、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第七旅、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第十六师、东北野战军第六纵第十六师、第四野战军第43军第127师、广州军区独立师、陆军第43军第127师、陆军第43集团军第127师等,现已编入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详见本公共号发布的文章)

曾任新四军参谋长的赖传珠记载: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的部队其“十九团原脉是南昌暴动时朱德同志所拖出来的国民革命军教导团。到中央苏区后,改为红四军十师廿九团;后又编为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经过长征到陕甘宁边区后编为第四大队;陕北直罗镇战役后改为第四团;抗战后改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第一营;一九三八年,一一五师令该团(六八五团)东进山东后编为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一九四〇年,到达皖东北后正式编为三个营,到〔八路军〕五纵队编为一支队第一团,现为十九团。

”“二十团原脉是红三军九师的一部分和红一军团二师六团之一部合编为红二师六团”。在这里,赖传珠指出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源自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二十团源自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

有史料比较细致,列出:皖南事变后组建的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沿革自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第六八七团、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二旅、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下辖的第二十二团可追溯至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第二二三团,第二十二团第一营和第三营为红军营,第一、第三、第五、第六、第九、第十一连为红军连。

由以上的溯源分析可知,成建制编入新四军的长征红军部队至少有两支(红二十五军、红一军团第二师),这表明,在新四军中的长征红军部队至少有几千人!以我的估计,由红十五军团改编的八路军第三四四旅不少于6000人(其中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红军约3000人),由红二师改编的八路军第六八五团不少于1200人(其中基本都是长征红军)。

此外,我再一次特别指出,在红一军团第二师中,有来自红四方面军的成建制部队,即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四团补充到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为第二营,其中来自红四方面军的指导员胡炳云任二营第六连连长,改编为八路军时,他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六八五团第一营副营长,在平型关战斗中,他火线上代理营长。

第六八五团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时,胡炳云任一大队大队长,该大队因此被人们称为“胡大队”。苏鲁豫支队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时,胡炳云任第一支队第一团团长。

八路军第五纵队奉命南下支援新四军,团长胡炳云、政委田维扬率第一支队第一团第三营为先头部队,于1940年10月10日抵达白驹、刘庄间的狮子口,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团长池义标、政委吴嘉民率领的第六团胜利会师。

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时,胡炳云任第七旅第十九团团长。从胡炳云的足迹,可以窥见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四团进入红一方面军、进入新四军第三师的史迹。

如今,在江苏大丰县竖立着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碑身高22.6米,形似一把直插云天的双刃宝剑,碑身上刻由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的新四军第三师原副师长张爱萍上将书写的“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

注:调入新四军的八路军部队还有一些(但这些部队不是源自成建制的红军长征部队,即部队主要成分已不是长征红军部队):

——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后来与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皖南事变后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后与第十旅对调,则为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

——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后来改称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一旅。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在旅长梁兴初(长征时他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二团团长)率领下南下华中,被编为新四军独立旅。

另外,编入新四军的还有一支特殊经历的部队——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皮旅)。1946年,在解放战争打响的中原突围中,旅长皮定均(来自红四方面军的长征红军)率领全旅6000多人突出重围,越过津浦线后,与前来接应的新四军淮南军区嘉山支队会师,随即被改编成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十三旅,后来又扩充为独立师。

我先后走过了四支红军队伍(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比较熟悉长征历程,知道先后编入新四军的这两支长征红军部队特别能打!红二十五军在长征路上时为“旅级”兵力,却多次成旅成团的吃掉国民党军,被共产国际誉为最能战斗的“儿童军”(指战员大多不足18岁),被敌人视为“不怕死的娃娃军”,全军抵达陕北时,人数比长征出发前还略有增加,每个连装备的机枪达到9挺。

红一军团第二师具有叶挺独立团的血脉,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主力,被誉为“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一路冲杀,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战功累累。

有这样的源自红军的部队加入新四军,还有数百名身经百战的长征红军干部加入新四军,对增强新四军战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追溯可得知,新四军的组成不仅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与游击队,而且组建时即从延安调入了上百名长征红军军事政治干部及技术人员,随后,还不断调入红军干部。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建制不再受制于国民政府,源自长征红军的成建制部队加入。因此,新四军不仅与南方红军与游击队血脉相连,也与长征红军血脉相连,延续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和光荣传统。

附记:

南方红军里有没有成建制的部队编入新四军呢?有的!(也许这些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部队建制已不完整,但他们的正规番号依然保持不倒)

——坚持在鄂豫皖游击区的红二十八军,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是打响新四军对日军第一枪的部队。

——坚持在鄂豫皖游击区的,还有鄂东北独立团,也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后来在新四军第二师中被授予“铁锤子团”。

——坚持在湘鄂赣边游击区的红十六师余部,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

——坚持在闽粤边游击区(亦称闽南游击区)的红军独立第三团,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

——坚持在闽浙赣游击区(亦称闽北游击区)的红军闽北独立师,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

——坚持在浙南游击区(亦称闽浙边游击区)的红军挺进师,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

由此可知,如果把新四军说成是由“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组成的,容易忽略保持正规番号的红军部队,因此,把新四军说成是由“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与游击队”组成的,更为准确。这其中的一个“与”字最好不要忽略!

在百度的词条里,新四军是“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在《新四军 综述·大事记·表册》里,新四军是“由南方8省14个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的一支人民军队”。在《新四军战史》里,新四军是“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的一支抗日武装”。都没有提及来自北方的红军和八路军啊!

我在想,以后写的军史,能不能把先前流行的这些表述丰富一下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