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学园文曲星 道教神仙 | 比干本是文曲星 又为何成了财神爷?
比干,子姓,名干,殷商沫邑(今河南卫辉)人,殷商宗室,商纣时丞相,纣王三大忠臣之一,《论语》中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三仁”。比干是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丞相) 。
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他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中,比干大力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在文学作品中,比干因火烧狐狸洞遭妲己记恨,被纣王处以剜心之刑,终年63岁(公元前1063年)。后来姜子牙封神时,比干被封为文曲星。
奇怪的是,在如今的道教宫观中,比干并非是文曲星,而是作为财神爷受到香客的朝拜。作为一代名臣,比干因何成为了财神呢?
传说,比干因受到妲己的谗害被挖心致死,所以是无心之人。作为文曲星的比干,本来掌管天下读书人的功名。科举时代,士人学子的功名利禄均从科举中求,因此读书人视比干为财禄之神,久而久之就成了民间信奉的财神之一。 在民间,还有种说法跟比干无心有关。没心也就没有贪心,就会心地纯正、不偏不倚,再加上“财帛无心,有德斯昌”,所以人们尊比干为文财神。
传说在比干庇佑下做买卖的人,都没有坏心眼儿,大家公平交易,互不坑骗。
历史记载,比干因忠谏而被残杀,他的儿子就逃难到长林之山,不久以后周武王灭纣,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他的后代姓林,并食采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路史》上说:“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姓纂》则指出:“殷太丁之后,王子比干之子,比干为纣所戮,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因而,比干不但是财神爷,更是林姓的始祖,其身上传达的公正无私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