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幼儿教师”之八:陈鹤琴的早期家庭教育思想

2019-05-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标签: 陈鹤琴的早期家庭教育学说介绍 分类: 幼儿教师陈鹤琴的早期家庭教育思想赵忠心陈鹤琴(1892-1982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儿童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是陈鹤琴研究的重要领域.他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亲自进行家庭教育的观察和实验,并且是在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上卓有成效的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科学体系的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家庭教育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幼儿教师"之八:陈鹤琴的

标签: 陈鹤琴的早期家庭教育学说介绍 分类: 幼儿教师

陈鹤琴的早期家庭教育思想

赵忠心

陈鹤琴(1892—1982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儿童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是陈鹤琴研究的重要领域。他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亲自进行家庭教育的观察和实验,并且是在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上卓有成效的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科学体系的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家庭教育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幼儿教师”之八:陈鹤琴的早期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学说,主要反映在《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以下简称《家庭教育》)这一家庭教育论著中,在其他的许多儿童教育论著中也有论述。

一、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陈鹤琴所研究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0一7岁)的家庭教育,他的理论也是侧重于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他认为,学龄前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个体的成长发育关系极大,对于改造中国社会也有重大意义。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幼儿教师”之八:陈鹤琴的早期家庭教育思想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发育的作用

他认为,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一书第一章,陈鹤琴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

他说,为什么人们中“有的成为优秀公民,有的变为社会败类?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禀赋之优劣与后天环境及教育之好坏而已。”人们生下来先天的遗传素质大体是相仿的,究竟朝什么方向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之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学应负完全的责任。”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幼儿教师”之八:陈鹤琴的早期家庭教育思想

为什么?

他说:“……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废、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了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因此,他告诫做父母的说,虽然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也难教得很;但是,做父母的绝不能因为难养、难教就不去教养。如果放弃教养、教育,就要使儿童养成许多坏毛病、坏思想、坏习惯,就需要去改造。而要改造,却是相当困难的,非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不能改造他们。

他针对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指出:“我们有许多人,方在盛年,即显出衰弱的现象,驼着背,耸着肩,垂着头,气息奄奄不绝如缕;讲到他们的道德,真所谓道其所道,非我之所谓道;德其所德,非吾之所谓德;只知利己,不知利人,苟有利于己,虽卖国亦所不惜,倘利于人,即拔一毛而亦不为;至于他的知识,有的固然很丰富,但是有许多人实在欠缺得很;他们有病,不求人而求神,不问医而问卜;倘有不测,即诿之于天,脑筋的简单,知识的缺乏,真和太古民族,没有什么两样。

这是什么原因呢?他指出:“因为他们小的时候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不特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受了恶劣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

陈鹤琴不仅看到家庭教育在人们个体成长发展中的作用,而且也充分认识到它的社会意义。他说:“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关于体、德、智三育都从小好好儿学起,那末老大的中国,未尝不可以一变而为少年的国家?”

他非常有信心地展望未来说:“不过,少年中国的责任,固属诸今日之儿童,而造成少年中国的责任则属诸今日之父母。做父母的能教育小孩子,而小孩子能够从小学好,则少年中国,即在其中了。”

他认识到,儿童是中国的未来,而父母所从事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他对中国的父母和孩子寄予深切的期望,他号召:“做父母的!做小孩子的!大家努力!大家努力!幸勿失之交臂!”

陈鹤琴认为,中国当时是个极好的时机,千万可不能坐失良机,要努力抓好儿童的教育工作。在80年前,中国当时还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陈鹤琴就认识到家庭教育同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密切关系,看到家庭教育的重大社会意义,是难能可贵的,充分反映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怀。

由于陈鹤琴充分认识到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一生都在从事家庭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并多次宣传、强调搞好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

在1979年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他还进一步明确指出:“幼儿自一出生,就得到父母和家庭成员中的保护和关怀。幼儿在家庭中感到温暖,得到爱抚,这对儿童的感觉和情感上的发展特别重要。同时,幼儿个性形成的最初基础,也是在家庭中奠定的。

家庭对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是极大的。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尽到教育好孩子的责任。高尔基讲过:‘爱护子女,这个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幼儿在父母那里学说话,认识周围事物,模仿父母言行,在父母影响下形成性格。”

因此,他希望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

近年来,我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幼儿的家庭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也日益开展起来,陈鹤琴的愿望正在变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实践。

二、幼儿园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陈鹤琴认为,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发育中的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但是二者不能脱节,必须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他指出:“幼稚(即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两个方面的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是有害的

陈鹤琴认为,中国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往往互相配合得不太好,相互脱节。其原因,既有家庭方面的,也有幼儿园方面的。

首先,从家庭方面来看,有的父母把小孩子送到幼稚园里去,并不是为小孩子要受教育,乃是为自己的方便。因为一些家长觉得小孩子在家里吵得很,没有功夫去对付他,所以把他送到幼稚园里去,为的是使他收收心,别无他求,并不管小孩的教育。也有一些家长,倒很注意教育,但不了解幼稚园教育的情况,孩子在家里学的和幼稚园里学的,常不能相融合,甚至两方面发生冲突。

其次,从幼稚园的角度看,也不主动去同家庭合作,有的人竟认为儿童的教育幼稚园可以单独担任,不必同家庭去商议的。并有以为小孩子在幼稚园是教师的责任,在家里方是父母的责任,而不必问儿童在家里的情形怎么样,孩子在家里吃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玩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一概不了解。这样,幼稚园没有家庭的合作,也决不能教育得十分实效。

(二)幼儿园教育必须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陈鹤琴认为:“儿童教育是整个的,继续的。”从横的关系看,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一个整体;从纵的关系看,幼儿园教育又是幼儿家庭教育的继续。二者不能分离,不能脱节、间断。他说,幼儿园教育固然很重要,教育作用很大,但是,那它究竟不能代替父母。

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说,绝不能忽视幼儿的家庭教育。因为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从而也较大。往往儿童在学校得到一些好处,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坏处,而且在现今中国的家庭,似更有联络的必要。

陈鹤琴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指出,从中国一般家庭教育的情况看,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幼儿园的教育差别很大。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代替小孩子做事。小孩子在家庭里面,大都是父母服侍的。如吃饭、穿衣服、开关门户、收拾东西……都不必小孩子动手,全由大人代劳。

2.溺爱。有的父母溺爱过分,小孩子要吃什么就给他什么,要玩什么就给他玩什么,要出去就陪他出去,要回家就带他回家,真是百依百顺。爱护备至。

3.恐吓打骂。如果小孩不听话,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要不然就恐吓小孩,说神说鬼的,使小孩子发生无谓的惊慌。

4.生活没有规律。小孩子在家里,生活大都设有规律,想睡就睡,愁吃就吃,没有时间,也没有一定的规则。

5.自私。父母对于子女,都抱有很大的希望,而这种希望常常是极端自私的,不是希望孩子将来长大做官,就是希望他将来发大财。从小就培养小孩子一种个人主义,什么事情都要出人头地,什么东西都要与众不同,并且占为己有。

陈鹤琴提出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虽然是我国解放初期的事。但仍然反映今天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的和过去相比,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足以说明,幼儿园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必须指导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教育。否则,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发育的。

(三)幼儿园教育怎样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陈鹤琴认为,要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当而且也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幼稚园不但是解放妇女的桥梁,也是改造家庭教育的助手。因为幼稚园教师都受了专业训练,对于儿童身心的发展、儿童优良习惯的养成都有相当的认识。而父母们对于如何教养子女,可能缺乏某些知识。幼稚园教师就要负起协助父母改进家庭教育的责任。

在具体做法上,陈鹤琴提出以下建议:

1.组织恳亲会。幼稚园每学期至少要开一次或两次恳亲会,请孩子们的父母到园。一方面展览儿童的成绩和表演各种能力,开展一些有准备、有目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此机会与儿童的父母相互认识,以便今后加强联系。

2.组织讨论会。幼稚园教师可以每月集合各个的父母一次,讨论儿童身心发育之种种问题,以便统一认识。并且可以向家长报告儿童最近的缺点,请他的父母到家里注意纠正。儿童的父母,也可以将儿童在家里的不良习惯,随时报告给教师,请教师在幼稚园的生活和活动中设法加以诱导。如此双方交换意见,庶可以容易了解,容易合作。

3.报告家庭。将小孩子在幼稚园里所做的工作和一切关于品性上、习惯上的种种举动,都详细报告家庭。如此可以使父母知道在家里怎样教导他们的孩子了。

4.探访家庭。幼稚园教师应当经常去探访儿童的家庭,由此可以知道儿童在家里的生恬状况;而且,借此可以增进两方面的感情,遇到困难的问题,两方面就容易融洽了。

除此以外,陈鹤琴还向我国的幼稚园介绍了前苏联的“家长委员会”,建议我们也通过这种形式组织指导儿童的家庭教育。

同时,他建议儿童的父母也要设法支持幼稚园,主动配合幼稚园的教育工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