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简介 【平视教育】说说陈鹤琴先生的“三做人”

2018-1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站在中国学前教育的百年历史长廊上,你会听到一个强劲的回音,经久于中国幼教人的耳畔,这就是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说的一句话,他说,幼教的培养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简介 [平视教育]说说陈鹤琴先生的"三做人"前几日,在香港跨世纪教育集团年会上,中国幼教课程引领者.华东师大朱家雄教授,在讲座中也重点阐述了陈鹤琴先生"三做人"的时代意义.我和朱教授共同的感慨是,过了100年后,对中国幼教的教育目标定位还没有谁说的

站在中国学前教育的百年历史长廊上,你会听到一个强劲的回音,经久于中国幼教人的耳畔,这就是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说的一句话,他说,幼教的培养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简介 【平视教育】说说陈鹤琴先生的“三做人”

前几日,在香港跨世纪教育集团年会上,中国幼教课程引领者、华东师大朱家雄教授,在讲座中也重点阐述了陈鹤琴先生“三做人”的时代意义。我和朱教授共同的感慨是,过了100年后,对中国幼教的教育目标定位还没有谁说的这样简素和准确。

陈鹤琴简介 【平视教育】说说陈鹤琴先生的“三做人”

于是,我又把陈鹤琴后人柯小卫先生送给我的几本书找来,再读依然是感触颇多,尤其是先生提出的“三做人”,其内涵之丰富,其指向之精准,其时代之跨越,让我每读一遍都有感受升华和理解深化,所以,本文以我读书笔记的感受和方式,与在【平视教育】中的学友和微友分享。

陈鹤琴简介 【平视教育】说说陈鹤琴先生的“三做人”

做人:是直抵教育本意

的最精准表述

朱家雄教授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对社会知识、文化的传递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培养。

这段话是朱教授基于教育哲学的思考和定义。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传播、培养,前者是形式和过程,后者是目标,是在解释和揭示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人。

但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当下,有多少幼儿园或许被家长的急功近利裹挟,或者自己都不懂幼教,竟然把传授知识做为幼教的主体任务,把儿童当做一只空容器,老师的活就是把大量的知识扔进容器里,还美其名曰:教的东西多。我看这样的幼教才“不是东西”呢!

我们不能偏离教育的本义和脱离教育的本质,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国学的教育经典——童蒙养正,这是我们老祖宗在易经中阐述的教育思想,也是我们国学中的精粹,甚至还可以说这是“一万年都不会改变”的定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义,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宗。

我进一步的理解,教人做人这件事,还属于护佑我们教育这个职业,不能被杀气腾腾的互联网和智能时代干掉了的“命根子”。

做中国人:

让教育成为国本的根本

我说了一句有点绕口的话,必须解释。国本就是不能动摇的基础,或者简单说,丢掉了属于中国文化的教育,就等于找不到自己赖以生存和生长的根。

所以,我一直在为“大爱幼教研究院”赵春梅院长提出的,做“中国式幼教”,办“中国式幼儿园”而鼓与呼,我欣赏这样的国粹主义。尤其在当下,数典忘祖的例子还少吗?!把中国孩子培养成“我爱美国”的问题有没有?!

朱家雄教授在讲座中举过美国和日本的幼教,说这是两个典型的坚守国本教育的国家,他们用最大的功夫和努力,让最小的儿童都懂得“自己的国家最好”。

所以,我在许多场合下都提出过,我们的幼儿园必须有“国家课程”,我说的这个“国家课程”不是“国家编的课本”,而是让儿童从小就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国家,这个国家是我们的根,我们必须爱戴她保护她,而不是以出国为荣,以考进外国学校为成功。

做中国人,必须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尤其是在经济跑到了精神前面的今天,我们更要懂得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何其重要,否则,有钱无德就是“魂不附体”。

另外,朱家雄教授还关注了199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与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一个重要改变。其中,在谈幼儿园教育次序时,96版为“体、智、德、美”,16版调整为“德、智、体、美”。其实,这是一次回归和纠偏,也是为“做中国人”的德育目标做背书,为做人必须从娃娃抓起定调。

做现代中国人:

教育要面向世界和未来

我分析陈鹤琴先生当年说这句话的背景或许是针对几千年的闭关自锁,是基于国际化和时代感,是指出教育培养的目标必须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结合“做中国人”看“做现代中国人”,矛盾吗?一点也不矛盾,这是“根和视野”的问题,是坚守文化和紧跟时代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辩证法的指导下,就应该坚持一点,如赵春梅所言,要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这是立足国本,走向世界的教育之路。因为,没有国就没有国际,没有根就没有地位。

读到此,非常之感叹,陈鹤琴先生所言的“现代”,不仅是20世纪20年代,而是能跟随历史的进程,永不过时,包括现在和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