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吕伯奢 曹操真得杀了吕伯奢吗?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2018-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捉放曹"非常经典,并被改编成戏曲.相声等传唱至今.这段故事讲的是曹操行刺董卓未遂,逃亡路经中牟县被捕,县令陈宫见曹操是个人杰,便放了曹操并与他一同逃亡.二人逃到成皋吕伯奢家中,曹操疑心吕伯奢一家要图谋自己,遂将其灭门,而后发现是误杀,曹操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吕伯奢 曹操真得杀了吕伯奢吗?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就因为这一句话,曹操背负上了千古的骂名.如果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这一段剧情可谓是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捉放曹”非常经典,并被改编成戏曲、相声等传唱至今。这段故事讲的是曹操行刺董卓未遂,逃亡路经中牟县被捕,县令陈宫见曹操是个人杰,便放了曹操并与他一同逃亡。二人逃到成皋吕伯奢家中,曹操疑心吕伯奢一家要图谋自己,遂将其灭门,而后发现是误杀,曹操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国吕伯奢 曹操真得杀了吕伯奢吗?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就因为这一句话,曹操背负上了千古的骂名。如果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这一段剧情可谓是神来之笔,将曹操多疑、自私的性格刻画的栩栩如生。

但文学是文学,历史是历史,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有着严重的“拥刘反曹”倾向,所以演义上记载的内容,肯定和真实历史出入甚大,甚至有抹黑曹操的嫌疑,所以想要探究曹操究竟是否杀了吕伯奢,是否说过这句话,我们要从史书中寻找答案。

三国吕伯奢 曹操真得杀了吕伯奢吗?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图片来自电视剧《新三国》

《三国志》作为记录三国时期历史的一部正史,可信度是比较高的。然而《三国志》的记载非常有趣,压根就没有出现吕伯奢,也没有出现陈宫。而且曹操逃亡也不是因为行刺董卓未遂,是因为曹操不接受董卓的封赏而逃亡的,所以曹操杀吕伯奢更是子虚乌有了。

三国吕伯奢 曹操真得杀了吕伯奢吗?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陈建斌版曹操

根据《魏书》记载,曹操也是因为不接受董卓封赏,因而逃亡。这次的记载中,出现了吕伯奢,但是吕伯奢本人不在家,他的儿子与宾客们要抢劫曹操,当时曹操身边还跟了“数骑”,最终曹操等人杀了吕伯奢家人。从《魏书》记载来看,曹操杀人是出于“正当防卫”,是吕伯奢儿子图谋不轨在先,曹操迫于无奈才杀的人,这里曹操的形象和《三国演义》中截然不同,瞬间洗白了。

但是《魏书》的历史真实性远远不及《三国志》,其作者王沈是在曹魏正元年间奉命编撰的《魏书》,故“多为当权者隐讳”,何况王沈这个人没什么骨气,干过卖主求荣的卑鄙之事,所以《魏书》中有关这段历史记录的可信度存疑。

于和伟版曹操

《世说新语》中的记载,确实就是曹操疑心吕伯奢之子图谋不轨,于是夜杀八人而去。但是这里记载的,同样是吕伯奢没有在家。

图片来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笔记小说,历史可信度要高于《三国演义》。它中间有的历史故事就是来自于《史记》、《汉书》等正史的记载,但是部分故事来自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这里的“食器声”肯定是指磨刀声,不会是说锅碗瓢盆发出的声音,所以导致了曹操的疑心。曹操杀人以后,终于说出了这句有名的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三国演义》的剧情极有可能是从这里演绎出来的。但是这里“凄怆”二字,全然刻画出了一个与《三国演义》不一样的曹操形象,这里的曹操内心是悲伤的、后悔的,他说出这句话是用来自我安慰的,全然没有了自私、毒辣。

图片来自电视剧《新三国》

孙盛不同于王沈,时人评价孙盛“作史有董狐遗风,极重史德”,他曾经所作的《晋阳秋》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被誉为“词直理正,咸称良史”,所以他所记载的历史,还是有可信度的。

陈建斌版曹操

通过上述的对比,我们发现历史的真相扑朔迷离,每一家都有不同说法,到底谁真谁假,真得很难下定论,难怪有人感慨“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我相信人性是深刻而复杂的,没有一味的坏人,也没有一味的好人,尤其是这种乱世之雄,性格更是复杂,如果用“脸谱化”去定义他们,难免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