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哭小弟表现手法 宗璞哭小弟赏析
第一层,第一句斩钉截铁断定周厉王采取的是堵嘴的做法。接着以堵塞河流的后果为喻,说明堵嘴的后果严重。然后从正面论述如何治理河流,以此为据提出“为民者宣之使言”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以史为鉴详细叙述周初的君王广泛听取人民意见,制定政策的过程和施行的顺利,给周厉王一个榜样,一种易操作的办法。
第三层,通过一个比喻,把人民之口比作山川、土地,可以产出财物衣食。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同样的自然条件,不同的政策,会产生贫弱与富强截然相反的结果。而人民的意见是制定富民强国政策的依据。从中可见召公深入本质的洞察力。
连用三个“于是乎”,推出百姓之口不但是施政的前提,而且是检查施政好坏成败的标准。要据此标准纠正失误,推行善政。在这一层里,召公由现象到本质,由政策的制定、实施到检测,论述了人民意见的决定作用,指出它是富民强国的根本。
第四层,召公看到语言和思想的关系。说明堵住嘴堵不住心,更看到口可以释放利益也可以积聚怨恨,于是连用两个反问句,以递进的方式指出堵口的悖谬和后果。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要限制言论
过秦论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
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
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
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
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
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
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著名的城邑,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去掉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然后踏上华山修城墙,借用黄河做护城河,上有亿丈高的城墙,下临不可测量的深渊,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滴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脐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
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天下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滴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至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陈涉)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
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
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论积贮疏
1.《谏太宗十思疏》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丰富的哲理内涵,精湛的写作技巧,是一篇高质量的政治散文。虽然文章写于1300多年前,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具有特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文中的思想深刻,对我们仍有许多可取之多。
60年代初,党内曾印发作为学习材料。现在市委又作为每月一文的第二个学习篇目来组织大家重温,有着更加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浓厚开门纳谏、广开言路的“两新”大讨论氛围,而且对我们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建设新九江,更好地为事、为人、为官更具借鉴作用。
一、修身养德,扎深和-谐与发展之根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一篇之要。积德义是手段,思国安是目的。“十思”就是对这个具有哲学理论深度思想方法-论的具体诠译。
百行德为首。做人要有人德,从政要有政德,为官要有官德。建设新九江,需要我们加强官德修养,更好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一)深化以民为本的理念。“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魏征是在提醒皇帝要注意民心,争取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朴素的民本思想。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一定要执政为民,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真正把群众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尊重群众,善待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我们的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党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二)弘扬谦虚谨慎的作风。“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这不仅会发生在唐太宗身上,我们的一些干部也有的不由自主。
认为领导得要高人一等,保持距离,摆官架子,对下属趾高气扬,对百姓不屑一顾。“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如果我们高高在上,只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因此,我们要“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居庙堂之高更忧其民,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安不忘危,戒骄戒躁,在勤勉实干中把握发展机遇,在孜孜奋斗中实现兴县富民。 (三)恪守清正廉洁的情操。戒奢侈,戒纵欲,戒奢以俭是积官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十思的一个主要内容。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耻,骄奢之祸,腐-败之害。坚持防微杜渐,从点滴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息嬉止奢,革除不良嗜好,戒贪玩之心,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以清廉俭朴树威信,以人格魅力赢民心。
二、广集民智,激活和诣与发展之源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广纳群言,“择善而从”,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贞观之治”,源于太宗的宽广胸怀,得益于一大批忠臣义士直言进谏。古人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群策之举无不成,群策之力无不胜。
市委开展大讨论活动以来,全市上下建言献策、民-主议事的氛围空前浓厚,九江加快发展的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凝聚各方面的智慧,集合各方面的力量,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2.《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对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治国安邦的重要思想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在于提醒唐太宗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条建议。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到
了重大作用。
读罢此文,我感悟良深。虽然《谏太宗十思疏》写于一千多年前,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但论述富于哲理,吐词发乎深心,气势雄健,至今仍闪烁着哲人智慧的光芒,对于现实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可以用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十思”的反省正如今日的“八荣八耻”,要我们时刻记得居安思危,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明君治国应积德,明源不可不深,根不可不固,德不可不厚的道理。如不考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长治久安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样,只能是一种妄想。
《谏太宗十思疏》首先指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意思是说要想使国家安定,做君主的就一定要积聚道德正义,这种观点对于当代亦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也必须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谏太宗十思疏》读后感
本文是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在唐太宗李世民生活逐渐奢靡之时,心中极为忧虑,故写给唐太宗几篇谏文,这是其中之一(原文和译文网上随处可见)。今天读来别有一番理解,故写出读书心得与博友们分享。
一、有关背景资料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
」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贞观二年(628),唐太宗下诏召一郑姓官员年仅十六七岁的才貌出众的女儿进宫备为嫔妃。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
但朝中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
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魏征直谏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
二、本文对唐朝的一些重要影响
上奏《十思疏》之后,引起了唐太宗极大地震动,并受到深远影响,可以毫无夸张地说,魏征的这篇《十思疏》对于唐朝盛世起到了奠基作用。例如李世民曾经告诫他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说:“舟所以比为人君,水所以比为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卷四)就是出自《十思疏》中的名句。
可见《十思疏》对他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值得称颂的是李世民能“宏兹九德”采取了一些比较开明的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例如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使部分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相对减轻了对他们的剥削,并兴修水利,扩大农业生产。
随着农业的发达,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也日益发展,并兴起了许多繁华的商业都市。由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就出现了自唐太宗以来一百多年的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而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到了顶点。杜甫在〈忆昔〉第二首中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十邑获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九洲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三、反面的印证
历史和人生真是富有戏剧性。魏征极为担忧的皇帝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帝王之通病,进行了深刻阐述:"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原文第二段)由于魏征的及时提醒,李世民及时改过并采纳了《十思疏》:“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一代明君李世民做到了“宏兹九得”基本达到了“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之治。
四、几点思考
不知道魏征是一个预言家还是李隆基没有把当年父亲对他说的话放在心上,当他当上皇帝之后犯了“十思”中的多项错误。其中“纵情以傲物”、“无因喜以谬赏”。毁掉了大唐盛世。一场连带当时全国人民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在李隆基时代上演。
有长恨歌为证: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么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必须要: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唐玄宗的昏庸无道终落得: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悲剧下场。
魏征――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留给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太多。假如没有魏征的《十思疏》也许唐玄宗的悲剧将由李世民上演;假如李世民在看到魏征的《十思疏》之后大为震怒并杀掉魏征,悲剧也可能很快到来;假如李隆基听从他父亲当年的教诲,也许就不会有李隆基个人的悲剧连带了全国人民的大悲剧,就不会有安史之乱,当然也不会有《长恨歌》。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如。但我们不能不说,魏征的《十思疏》确实是直理。然而真理只有被采用,才能发挥它的功效。
五、《十思疏》给我这个普通百姓的启示
我大胆地把《十思疏》当成魏征给李世民规定的十项行动准则。那我这个普通老百姓是否也应该在人生、事业、家庭、亲情友情爱情和后半生中也请魏证给个三思五思的,那我的人生是不是会更好些。
格式是:文章名字:好词(12个):好句(3句):优美段落(一段):中心思想:感受(100字左右):宗璞《哭小弟》赏析:初读宗璞的《哭小弟》,单单是一种纯粹的催人泪下的感觉。然而当我反复细读,逐字逐句地品味其中“奥妙”时,不禁发现全文结构之巧、感情之深…
格式是:文章名字:好词(12个):好句(3句):优美段落(一段):中心思想:感受(100字左右):宗璞《哭小弟》赏析:初读宗璞的《哭小弟》,单单是一种纯粹的催人泪下的感觉。然而当我反复细读,逐字逐句地品味其中“奥妙”时,不禁发现全文结构之巧、感情之深…
格式是:文章名字:好词(12个):好句(3句):优美段落(一段):中心思想:感受(100字左右):宗璞《哭小弟》赏析:初读宗璞的《哭小弟》,单单是一种纯粹的催人泪下的感觉。然而当我反复细读,逐字逐句地品味其中“奥妙”时,不禁发现全文结构之巧、感情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