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不回大陆 一九七八年 余英时的大陆之行

2019-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史飞翔作品1978年10月,余英时率美国汉学家学术访问团回中国大陆考察.此时距离他离开大陆已整整二十九年了.阔别祖国二十九年后,余英时首次返回大陆,也是他至今唯一的一次回大陆.当时,余英时是以美国官方学术访问团的身份来中国进行学术考察的.整个接待热情.诚恳,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代表团先后旅行了整整一个月.此次考察是以访问汉代遗迹为主,足迹大致以"秦时明月汉时关"为主,在洛阳.西安.兰州.敦煌.昆明.成都等地各停留了两三天.余英时不回大陆 一九七八年 余英时的大陆之行考察途中,美国学者们全

史飞翔作品1978年10月,余英时率美国汉学家学术访问团回中国大陆考察。此时距离他离开大陆已整整二十九年了。

阔别祖国二十九年后,余英时首次返回大陆,也是他至今唯一的一次回大陆。当时,余英时是以美国官方学术访问团的身份来中国进行学术考察的。整个接待热情、诚恳,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代表团先后旅行了整整一个月。此次考察是以访问汉代遗迹为主,足迹大致以“秦时明月汉时关”为主,在洛阳、西安、兰州、敦煌、昆明、成都等地各停留了两三天。

余英时不回大陆 一九七八年 余英时的大陆之行

考察途中,美国学者们全神贯注的是怎样通过这次访问来改进他们的专题研究,或证实或修正他们已有的“工作假设”。中国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客观研究的对象。与这些同行的美国朋友迥然不同,余英时更多的是以一个千载之后的华夏子孙来凭吊祖先所踏过的足迹。

余英时不回大陆 一九七八年 余英时的大陆之行

在从西安经兰州去敦煌的这段路上,余英时诗兴大发,写下一首《河西走廊口占》。诗曰:“昨发长安驿,车行逼远荒。两山初染白,一水激流黄。开塞思炎漠,营边想盛唐。时平人访古,明日到敦煌。”二十年前余英时曾研究过汉代的中外经济交通,河西走廊是他的研究重点之一。

余英时不回大陆 一九七八年 余英时的大陆之行

但那时他只是纸上谈兵,对这条“丝路”并没有亲切的认识。这次从西安经兰州去敦煌才使余英时真正的了解了祖先创业的艰难。这才是程伊川所谓的“真知”。从敦煌回来,要在清晨3时左右乘汽车赶到柳原。

残月当天。在横跨戈壁的途上,余英时先后遇到多起骆驼车向敦煌方向行进。目睹此情景,余英时当时不禁想到:这岂不是两千年前此地中国人的生活写照吗?除了乘坐的汽车,两千年来的敦煌究竟还有些什么别的变化呢?至少以这个地区而言,汉代的敦煌是比今天要繁荣热闹得多了。

余英时的“中国情怀”禁不住又发作了,又写下了几句诗:“一弯残月渡流沙,访古归来兴倍赊。留得乡音皤却鬓,不知何处是吾家。”

访问团原计划在南京停留一天,访问紫金山的天文台,但因班机延误而临时取消了。这样,余英时就失去了重到江南的唯一机会,更谈不上回自己的家乡安徽了。对于学术访问团来说,此行可谓圆满,了无遗憾,但对于余英时个人而言,则不胜惆怅。

阔别二十九年后,故地重游,余英时发现‘城郭如故人民非”,他的“中国情怀”不但未曾稍减,似乎反而与日俱增了。所以在离开北京的前夕,余英时不无伤感地写下这样几句诗:“凤泊鸾飘廿九霜,如何未老便还乡。此行看遍边关月,不见江南总断肠。”

七年之后的1985年,余英时在为他的散文集《我的中国情怀》写序时曾这样回忆这次大陆之行:

“1978年10月我第一次回到中国大陆,离开出国的时间己整整二十九年了。从东京飞北京那几个小时,心情真是有说不出的激动。那正是我的‘中国的情怀’全幅流露的时刻。但是飞机降落在北京西郊,萦回在我的脑际却是丁令威化鹤归来的神话,那时我才真正体味到‘城郭如故人民非’的意思了。

……尽管二十九年后化鹤归来,发现‘城郭如故人民非’,我的‘中国情怀’不但未曾稍减,似乎反而与日俱增。正因如此,我才不能忘情于故国,而往往要以世外闲人,与人话国事,说些于己无益而又极讨人嫌的废话。我曾屡次自戒,而终不能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