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用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 兆庆先生赠“宝”记

2019-0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退休之后,听到最多的'逆耳忠言'便是,辞世之前千万要牢牢把握四老,即老窝(房子).老本(票子).老伴和老友.前三样自己是基本不愁的:住着大房子,钱够用够花,老婆也关怀体贴,至于老友嘛,我这人一向比较恋旧,朋友圈多是以前读书.下放时的朋友和同学.什么时候用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 兆庆先生赠"宝"记大家聚在一起,自然就有了许多共同的经历.谈资.兴趣和爱好.自前年与本土油画家刘鹏云先生共同创作30余万字的,再现其苦难经历的人物传记<寒梅>之后,他便带我观摩了许多绘画作品和展览,勾起了

退休之后,听到最多的‘逆耳忠言’便是,辞世之前千万要牢牢把握四老,即老窝(房子)、老本(票子)、老伴和老友。前三样自己是基本不愁的:住着大房子,钱够用够花,老婆也关怀体贴,至于老友嘛,我这人一向比较恋旧,朋友圈多是以前读书、下放时的朋友和同学。

什么时候用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 兆庆先生赠“宝”记

大家聚在一起,自然就有了许多共同的经历、谈资、兴趣和爱好。自前年与本土油画家刘鹏云先生共同创作30余万字的,再现其苦难经历的人物传记《寒梅》之后,他便带我观摩了许多绘画作品和展览,勾起了我与生俱来,加之后天磨炼出的对书画的爱好与兴趣。

什么时候用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 兆庆先生赠“宝”记

今年以来,我整日浸湮在赣州市的书画一条街——八境路,钻到原赣四中同学谢本洪先生所在的“得韵堂”,与几位老同学一起,品着浓郁的香茗,欣赏着店里琳琅满目的高水准字画,颇有点魏晋“竹林七贤”的雅士之风。

什么时候用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 兆庆先生赠“宝”记

一日,我们正高谈阔论臧否现今社会书法之优劣,本洪先生便给大家转发了介绍书法家李兆庆的几个帖子,帖子很多很长,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优酷视频播出的《书法家:李兆庆》为其归纳的几点:一.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国礼书法家;美中贸促会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文化部命名的一级书法家;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中国艺术周著名书法家。

二.被中国书法家学会专家组评定为‘作品在亚洲最具收藏价值的书法家’;三.被中华国礼中心聘请为“中华国礼特约书画家”;四.自古以来但凡文人雅士修炼到一定境界,往往以居住地和兴趣为自己取号,兆庆先生自诩为“郁孤隐士”、“八境居士”,便缘于他做人的低调和对家乡古城的深深热爱;看着介绍兆庆先生的帖子,我的思绪不由得飞回到了三十几年前……那还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当时还在赣南造纸厂厂长办公室当副主任,兆庆先生则是厂里党办的干事,纸厂当时要在省城南昌搞展览,厂里就派兆庆和我到南昌万岁馆(即省展览馆)去布展,我们在南昌一起写了几天的展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回来后,兆庆先生自己找石头,专为我治了两方阳刻印鉴。

其中一方除用篆字阳刻“刘中蔚印”和“中蔚藏书”外,还在印石侧柱用行草阴刻了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别董大》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过了不久我就被调到行署侨办去了(而后在行署和市政府呆了四五个部门直至退休,那是后话),当时的亲密无间突然变为天各一方,自然有些失落与惆怅,但这首《别董大》却又给人以温暖的慰藉和拼搏的激励,所以这两方印章几十年来被我一直视作珍宝收藏。

七月流火,一天上午,我和夏之明(原市文化局长)、谢本洪、谭福珊先生(原赣四中同学)一起应邀去拜访青年书法家凌水根先生,正谈得入港,我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接通以后,电话听筒立刻传来了兆庆先生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

他说他已回到了赣州,把家庭住址告诉我,希望我到他家去玩。而我们在水根这边的事也办得差不多了,加之夏之明先生几十年前便和兆庆先生同为市里的团干,大家多年未见,今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便临时起意中午请大家吃饭,我们一行五人由本洪先生亲自开车到于都路约到李兆庆夫妻和妻舅三人,开两台车来到了章江新世纪大桥下的“谢家祠堂”用餐。

老朋友久别重逢,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嘘寒问暖之后,我们还聊起了关于兆庆先生这几十年来奋斗的一些趣闻轶事。

兆庆先生自小便酷爱书法,从临摹古代的颜(正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米(芾)、张(旭)、怀(素)和二王(羲之、献之父子)的字帖入手,到体味近现代沈尹墨、林散之、刘海粟、启功、郭沫若、毛泽东之笔法,进而学习本地书法大师李振亚、袁清夷等人之墨迹,博取众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笔走龙蛇,挥洒自如,开合有致,内敛外张的书写风格。

我曾见过陕西书法大师尤金生先生亲笔书写的精妙书论:“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而兆庆先生凭着其扎实的功底和对传统书法艺术的超强悟性,在题写了家乡当时的高大上建筑“赣龙大酒店”五个大字后,便抛弃了做得风生水起的房地产和装修事业,跳出赣州这个水塘,义无反顾地仗笔闯天下去了。

竖子无名又无人引荐,来到大师学者林立的大都市,如何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是令任何人都头皮发麻的难题。

当时中国正在上海开世博会,艺高人胆大,他捧着自己潜心书写的二十米长卷,来到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中国世博会(也就是世界的窗口),‘过五关,斩六将’,经过组委会严格筛选,将他的书法长卷与他写的另两幅书法作品和中国其他86位书画名家的作品(连兆庆在内87人中只有两位书法家的3件作品)一起挂进中国主题馆,进行了为期七天的‘中国艺术周’展出,兆庆先生这种这种有着启功先生之风格,得二王之精粹的书法作品,一下便轰动了上海,进而波及到北京和海内外,书法宫殿的大门被灰头土脸的兆庆一脚踹开,他登堂入室,名正言顺地成了赣南最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

当我还在为自己能成为本土作家,为自己一百多万字作品窃窃自喜之时,兆庆先生已凭着他的扎实功底,超强悟性和勤奋毅力大步跑过了长江,跑过了黄河,爬上了书法的巅峰。

有一次,兆庆先生在展会大厅现场写字之时,来了一位金发碧眼长着一脸络腮胡子的欧洲记者,他一进门就见到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们包围着一个年轻人镇定自若而又挥洒自如在书写,啧啧之声不绝于耳,他不禁被吸引住了。他挤了进去,手拿着摄像机,一直跟着书写者的毛笔拍摄了好几十分钟,直到书法家停笔休息,他才伸出了大拇指,用英语由衷地大声地称赞道:“你们中国的书法真是一门神奇而了不起的艺术。”

吃过中饭,我们分别与兆庆先生合影留念,然后分乘两台车来到了李兆庆位于于都路巴黎之花三楼的工作室。这是一个有着一百多平米面积的办公楼房,推门进去便是一个大厅,大厅放置着一张偌大的书案,书案上放置着一个大墨砚和一个别致的笔架,笔架上悬挂着大小不一的十多支毛笔。

大厅的错层上摆着一张偌大的书桌和几张会客的太师椅,两尊一米多高沉香木雕刻的观音和佛像分别摆放在大厅两端,墙上挂满了兆庆先生写的书法作品。靠墙摆着的几个红木多层木架上堆满了墨汁和各种宣纸,整个房子被布置得古色古香,为他的传统书法创作营造了一个非常和谐安静的氛围。

我们一起品了几壶香茗,兆庆先生凝神摒气,充分酝酿好感情,便来到书案前,铺开印有其姓名暗印的特制宣纸为我们写字。他首先为我书写了一幅四尺宣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字的布局十分合理,用笔的轻重,用墨的润枯,字体大小粗细的搭配给人以震撼的美感。

这句杜工部的名句写好后,他又换了一支小毛笔,写上“与中蔚先生三十余年未曾谋面,今见之,心甚欢喜 戊戍仲夏 兆庆”他接着给之明、本洪、福珊先生和我老婆每人都赠送了墨宝,在给每个人赠送作品时,都与受赠者亲密合影。

但我请他为我的朋友,即日日红农庄的老板刘翔云题写庄名的时候,他却执意不肯,他只愿为其美术馆写“藏宝”二字,这种不肯,反而使我们对其做人的低调和处事的高节肃然起敬。

我观兆庆先生写字,有两大特点,一是他的用纸均为特制的印有其姓名水印暗花的宣纸,这就从源头上杜绝了赝品的产生;二是他对每一幅要书写的字均在心中揣摩吃透其内涵要义,每幅字均做到成竹在胸,然后饱蘸墨汁,一挥而就。我见他写了十几幅字,从不画或折出格子,他只要瞄上一眼纸张,便胸有成竹,信笔挥洒,每一幅字都疏密有致,内敛外张,布局合理,让人看后有一种力透纸背,赏心悦目的感觉。

兆庆给我老婆的题字是“宁静致远”,这句格言本是孔明对男人的告诫和劝勉,但只要你转念一想,一个女人如能做到这点,家庭便会消弥许多矛盾,营造安宁与和谐。这也煞费兆庆苦心了。兆庆先生挥笔书写了几个小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满意的墨宝,天也渐渐黑了。

他又主动为我写了一幅斗方的“观海”,用墨极其精准,布局十分漂亮。这也是对我胸怀要更加宽广,格局要更加远大的勉励。临收拾时,兆庆先生还将其珍藏的两大卷《四季诗》和《千字文》长卷展开给我们观看。

说实话,我也参观过不少大型的书法展览,但我就没看过如此震撼人心,让人赏心悦目的字,博取众长的正楷中融合了行草的飘逸,每一个字都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简直可以达到与二王(羲之和献之父子)的真迹混淆的程度。

晚上由兆庆做东,请我们在楼下餐馆用餐,我们尽兴地边吃边聊,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