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健 书法家 王健 绘画到底该不该消亡?王健

2018-1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学生时代即热爱书法,参加革命后亦经常有所涉猎.先后读临.节临楷.行.草.隶.金文.篆书.简牍碑.帖楹联90余种,深入学习相关的文 史.理论.艺术知识.先后创作出的作品参加过省老干部书画协会的历次大展.省际联展和全国性的书画展览,并多次获得各种奖项.书法家王健 书法家 王健 绘画到底该不该消亡?王健作品.传略入编<昆明当代书 法选集>.<中国当代书画家墨迹选>.<百年经典-&md..更多去博宝艺术家网绘画总是最沉默的和最敏感的:达利创作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影响了一批电影导演

学生时代即热爱书法,参加革命后亦经常有所涉猎。

先后读临、节临楷、行、草、隶、金文、篆书、简牍碑、帖楹联90余种,深入学习相关的文 史、理论、艺术知识。

先后创作出的作品参加过省老干部书画协会的历次大展、省际联展和全国性的书画展览,并多次获得各种奖项。

书法家王健 书法家 王健 绘画到底该不该消亡?王健

作品、传略入编《昆明当代书 法选集》、《中国当代书画家墨迹选》、《百年经典—&md

..更多去博宝艺术家网

绘画总是最沉默的和最敏感的:达利创作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影响了一批电影导演,然后才出现了超现实主义电影。因此达利总是看不起那些导演,因为他觉得他老是给他们批发想法。但是今天多媒体的迅速发展把绘画早就远远地扔在了后面。

书法家王健 书法家 王健 绘画到底该不该消亡?王健

诚然绘画自身的一种局限——‘静止性’也决定了其自身的命运,而且使得它的创造者---画家的命运同时也受到了影响。如果从功利角度来分析:画家的知名度根本无法和当红影视歌星媲美。你随便问问周围的一百个人知不知道现在有名的当代艺术家,答案肯定会让你失望的,因为真的没人知晓。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经过了久远的岁月,才有如今的影响,远不如我们的小燕子,章子怡来得快,如果把她们的成名速度比做是网络速度的话,那画家就有点象是老牛拉破车了。

但无论怎样绘画还算是视觉艺术的先驱,它可以说是要多固执有多固执。而且绘画和电影的可比性都很强,想要在其领域里取得成就并不容易。因为它们早就有了自己的“游戏规则”和大众标准,事实上电影的制作成本又非常昂贵,几乎很难投机,搞不好反到出力不讨好。

在这种尴尬的竟况下(也有人说是逼良为娼的情况),我们聪明的画家选择了电影和绘画之间的夹缝空间-----搞起了现成品,行为和装置艺术,想彻底从形式上摆脱绘画,找到一种新的视觉转换。

特别是这几年尤为火暴,各地“彼起此副,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这儿有个例子:山西大同的一位行为艺术家在2000年元旦做了自杀行为,极其悲壮,可以称是为艺术献了身。具体内情我不了解,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他把“艺术”引上了绝路,有些超出艺术之范畴。

西方一度也曾出现过类似的事件,后来他们的批评家们不得不亮出了毕加索这快招牌,重新提倡绘画,才挽救了许多年轻艺术家的生命。同时也告诉艺术工作者:杜尚不是唯一标准,还有毕加索,他同样会使你们变得荣耀起来。

架上绘画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我个人认为它应该做它份内的事。也许可以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保留,也许另有新的出路。然而令人不容乐观的事实是绘画正在走向视觉艺术的边缘,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存留问题。画家们自然是又伤心又割舍不下,但你毫无挥天之力。绘画是否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这可能是整个社会问题的一部分,但愿自有它的规律,用不着我们去杞人忧天,操闲心。

1985年,南京的李小山先生就提出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几年,这种画种仍然存在,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现在的中国画可能从精神境界上并没有提高或者更加堕落,可它的笔墨毕竟是随时代了——随了这个精神有点儿堕落的年代。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艺术样式和画种不是你几个批评家说它没戏它就真没戏了。古人用“盖棺定论”来评判一个画家的成就,我们所争论的这个问题恐怕五十年后才回有结论。

中国画家从传统中挣扎到现在,已是很不容易。但这种努力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是很值得人思考的。有些现象会令你大吃一惊:许多画家的作品是“现代化”了些,却变成西方之“嘴脸”了,十分荒唐可笑。话又说回来,一个画家要找到自己的风格谈何容易,也许需要一辈子的探索和追求。如今的年代极其“盗版”化,可怜的艺术家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不知道能否超越他们所处的时代?

看来选择“方向”是个重要问题了,它既简单又复杂。举个生活中的的例子:假如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迷路了,此时有人给你指出了正确的方向,那可真是谢天谢地了;但如果不小心走错了方向,结果可真是要倒大霉的。艺术上更是如此,若背道而驰只能越走越远。

中国艺术家不用说是东方化,民族化,就是寻找一点儿区别于西方艺术家的形式都很难。好多作者苦思冥想的东西一不小心就成了人家的copy。前几年,有位美国女艺术家看了我的作品后说:很好!

但你应该停止研究西方了。这句话对我刺激很大:自己费了这么多年的工夫,原来是人家的“历史”,真是他吗的呜呼哎哉。后来我总是常常想起这句话,从那时起就开始关心自己周围的生活及文化了,重新审视我们的问题。我给自己订了个方向:由西向东。

我们六十年代末出生的一代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洗礼的最后一代,这种思想上的改造是天翻地覆的。我们无从选择,但任何一种事物的出现都是有他的两面性的,有好必然就有坏。所以有人认为香港人,台湾人继承传统文化比我们还“中国”。

我们小时侯的美术教育是从西方素描开始的(现在的美术院校仍然如此),徐悲鸿可说是大家的楷模。后来又弄出个中西结合(中国画在这方面受害最大)的路子,现在许多画家把中国人物画都搞成了中国形象的德国表现主义化(看起来有点儿四不像),但仍然有些“批评家”在叫好(也许批评家得靠画家吃饭),真是不可思议。

谁都知中国绘画的特点就在于其平面性,就在于画家们不懂得“透视”,不懂得在一个点上做文章,就在于其思想可以自由飞翔:天地自然任我游。中国文化之境界远比西方高得多,但我们的文化人为什么这么不自信呢?我想可能最终要的是经济原因。假如我们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还有哪个中国人去学西方艺术呢?

自卑是一切的祸根,我们必须从心理上消除这一障碍,才可能有“活路”。毛主席早就给我们指出了方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大概是基层的群众根本没有理解他老人家的观点,误解了吧。我个人现在的工作情况是这样的:我画了许多中国面貌的油画,例如“喜喜”,“福”,荷花及“扇形”的山水图式。

我试图把中国的传统图象作为当代生活的背景,使我们的传统和我们的现代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探索才仅仅是个起步,还须和大家共同商讨。

好的艺术作品不在于它的形式和种类。现在艺术界存在着许多奇怪的现象:好象你是搞观念艺术的就显得比人家“酷”一样,其实你那只是偷梁换柱,改变了“比赛”规则而已,让别人无法和你比试。我们暂且不提“美术“,看看其他的艺术门类。

时下的许多所谓新人类流行乐团“气焰”显得十分嚣张,争“酷”扮“酷”,但事实不尽人意,公众普遍反映是“没文化”。假如总是把一种“无礼”和“无知”当作是艺术或者是“酷”的话,那真是太可悲了。

艺术不只是信息和资讯,它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及个人修养,比如你的经历,学识,对社会问题的敏感等等。当然,什么东西搞好了都好,关键是别赶时髦。这里面还有一个心态问题:如果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如人就容易赶这个时髦----失去自信同时也失去自我。但愿我们的汗不要白流,我们的努力不要成为别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