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志鹃百合花评价 《百合花》茹志鹃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中的一部短篇小说,老师在课上的时候讲过,自己又重新看了一遍,真得如小说的名字《百合花》一样,纯美纯美的,比现在一些打着纯爱旗号的校园青春小说要好得多。
在当时比较特殊的年代,分析这篇小说时,考虑的是小通讯员的英勇牺牲和新媳妇拥军啊,军民鱼水情什么的,善良识大体什么的,老师说其实是“我”与小通讯员还有新媳妇之间的朦胧的情感,是没有爱情的爱情。
以前要是这样去分析人性,是肯定要被扣上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帽子,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的,“我”是文工团的一个女同志,团长让通讯员领着“我”去包扎所帮忙。小通讯员真的是太腼腆了,一路上与“我”保持着距离,与“我”说话弄得他很紧张,(总让我在读得时候有一种小白兔要被大灰狼吃掉的感觉,当然小白兔是阔爱的小通讯员,大灰狼就是文中“我”这个女同志,) 从小说中可以感觉“我”应该是比小通讯员大的(小通讯员19岁,从对话中得知)而且要比小通讯员底迪开放(ps不要想歪),从看其他的小说和电视剧什么的,文工团的妹子们一般都是比较活泼的,大胆拿得上台面的,文中的妹子也不例外,一路上把小通讯员的年龄家庭什么的都搞定了(o(∩_∩)o 哈哈这样写出来,总感觉“我”存心不良似的,真是越看越喜欢,通讯员底迪真是羞涩惹人爱啊) 言归正传,到了包扎所,小通讯员和“我”一起去老乡家借被子,“我”收获颇丰,通讯员出师不利,一条也没借到。
还是“我”去了那家,是个新媳妇,说了一些道理,她进屋抱被子,通讯员嘀咕,“我明明也说得和你一样,我借,她不给,你借,就给了”(ps文中的原句与这句不一样)当新媳妇把那条枣红底上缀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抱出来,“我”知道她一开始为什么不借了,那是她唯一的嫁妆。
这里有3处感觉新媳妇和小通讯员像闹矛盾的小两口似的,(表打我,真得很像,第一处:新媳妇故意气通讯员似的,把被子递了“我”,第二处:通讯员不太愿意傲娇地去接被子,衣服被门钩撕破了一条口子,第三处:这时候新媳妇笑了,气消了,要给他缝上,通讯员高低不肯。
在听别人说这个新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通讯员左右为难想要给送回去)【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 这个“爱”应该是喜爱吧,那种单纯的喜欢,p个s,这篇小说写得真是太好了,细腻,于细节处表现人物性格,(作为一个读者,好喜欢这个善良羞涩傲娇倔强勇敢的通讯兵弟弟,好感爆棚的说) 通讯员,书中叫他同志弟,这个好,亲切,同志弟回去了,临走还给了“我”两个馒头开饭,贴心的很,还有他的枪筒中插的野菊花,好可爱的说,话说越分析越觉得同志弟简直就是现在的暖男男友的典范啊(花痴脸ing) 新媳妇来到包扎所帮忙,战争打起来了,包扎所里不断有伤员被送来,送来一个通讯员,把“我”吓了一跳,一看不是同志弟,心里松了一口气,【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
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我真得喜欢上了同志弟?说爱情更浪漫一些,若说是友情、亲情也未尝不可,不管哪种感情,在当时残酷的战争中都是暖心的存在。
又来了一位重伤员,这位重伤员是为了救担架员们,扑住了手榴弹,呵呵,那一定就是通讯员同志弟了。
(无巧不成书,不然下面的情节怎么发展,不能说狗血,只能说小说就得这样写。)新媳妇给同志弟补衣服上的那个破洞,医生说同志弟已经死了,手都冷了,新媳妇不理仍然继续缝补。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那时候还有棺材给用?战争如此惨烈,有得打完仗来不及就暴尸荒野了,好点的就挖个大坑,把战士们的遗体埋里面,这算不算是个bug,不纠结这个小问题了,)同志弟身上盖得就是新媳妇的百合花被,卫生员揭掉被子要把同志弟放进棺材。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 这段描写真得非常传神,本来是想复述一下,可自己文字功底不够,只好就抄一下,新媳妇让人好生心疼,她的爱是纯洁的,圣洁的, 和文中的“我”一样。
时间段,大概也就是一天之内发生的,情节人物什么的都灰常自然丰满,三人之间这种纯纯的高尚的暖心的爱,让人们在感受那个年代的血腥暴力残酷时,看到如萤火虫般的微光和温暖。
真是极好的,短短几页,讲了这样一个充满爱和人性美的故事,让身为读者的我心情都up up了呢。
现在的抗战剧都是脑洞大开,不切实际,改编小说也都是言情武侠什么的,比如这个灰常经典的小说《百合花》完全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就算是比较短也可以是情节其中的一部分,励志又暖心,多好呀,这是!
开头是“一九四六年的中秋”,那应该就是与国民党打内战了,那就不叫抗战剧了吧,抗日的叫抗战剧,与国民党斗智斗勇的应该是谍战剧吧,我是这样认为的,好吧,与小说关系不大。
还有小说的基调并不是沉闷的,后面同志弟的死有点悲伤,但是前面还是比较幽默温情的充满生活气息,决定了,以后没事多回味几遍这篇小说,篇幅不长,但是耐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