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菲失身的电影 李亦菲博士简历
李亦菲,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基础心理学博士学位。目前为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学习心理、课程设计、教育评价、远程网络教学、情绪智力等。
在心理研究所学习期间,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出版专著4本;协助导师朱新明教授进行《初中数学示例演练实验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5年,参与完成示例演练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初中数学第一册)的研发工作,该项目为中国电子工业部重点课题。1999年,与导师合作完成的“人类自适应产生系统的认知建模”获中国科学自然科学二等奖。
从1999年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以来,参加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和起草工作,主持了1999年和2000年长江以北地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评价工作。目前承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课题“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与提高教师素质的评价研究”,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学科教研员和中小学校开展探究学习实验,系统地研究和开发学科探究学习的实施与评价指南,以提高教师实施探究学习实验的能力,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2000年,提出一种新的探究学习方式----“情境探索模式”,并组织国内上百名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优秀教师开发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主要学科的网络学习课程。该套课程被景山远程教育网的选为核心课程,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得到广泛的好评。
附件一:对情境探索模式的简介
目前,远程网络教学普遍采用“讲解 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表现为“教案搬家”或“试卷搬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要以接受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不能有效地实现计算机网络在实现双向交互和个别化指导方面的优势。
为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李亦菲博士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情境探索模式”(model of situated explore)。这一方法的核心思想有两点:一、应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设置适合于他们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具体情境,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并提供必要指导、工具和资源线索;二、通过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者应该不仅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境探索模式中的“情境”被定义为知识产生或使用的具体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概念的实例;(2)蕴涵一定规律的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3)利用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案例或任务、(4)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任务;(5)利用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场景或任务;(6)蕴涵一定价值观念的社会现象等。
情境探索模式中的“探索”被定义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包括为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和实例或者为完成某种任务而进行的思考、资料检索、调查、实验、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通过将各种不同的情境和相应的探索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情境探索学习。这种多样化使得情境-探索方法可以灵活地适用于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成为一种广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学习和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情境探索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探索模式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
应该指出的是,将情境探索模式成功地用于学科知识学习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要考虑不同类型的学生在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方面的特点,分别为他们设置有利于知识获得和技能发展的情境;二是要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进行交互式的、恰到好处的指导,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发现的空间,又不使学生长时间地在无谓的错误上浪费大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