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性格特点 三国鲁肃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鲁肃,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谋略家、外交家,官至横江将军。那么鲁肃性格特点是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鲁肃性格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鲁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这样一个人却也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事实上鲁肃的才能完全不输于周瑜,但是不像周瑜那样有锋芒,所以一般人都会认为鲁肃比较的老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将鲁肃描写的有点愚笨,但是鲁肃却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其一生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孙刘联盟,使得三国鼎立。
首先鲁肃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鲁肃幼年丧父,由其祖母养大,看到朝廷混乱,群雄蜂起,鲁肃在家乡组织青年人习武练兵,在周瑜做居巢长的时候曾经向鲁肃借粮,鲁肃将家里粮食的一半借给了周瑜,这一半就是三千斛,是非常大的一笔财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肃的豪爽,对朋友的仗义。
鲁肃也是一个熊才大略的人,周瑜带着鲁肃去投奔孙权,鲁肃一见面就分析了天下的形势,为孙权制定了孙刘联合共抗曹操的大政方针,并且准确的预测出将来的天下必然是三足鼎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鲁肃的眼光独到。
鲁肃也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赤壁之战的前夕,很多人主张投降曹操,是鲁肃坚持要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孙权也是听从了鲁肃的劝说才下定决心与曹操决战到底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武将鲁肃是具有大智大勇的。后来的单刀赴会也说明了鲁肃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
鲁肃也是一个具有领导才能的人,周瑜去世后鲁肃接替了周瑜的职位,军队只有四千人,鲁肃治军有方,很快部队就扩大到万余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肃的领导才能。
鲁肃的一生最主要的就是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坚持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使得三国鼎立,可以说没有鲁肃就不会有孙刘联盟,可能曹操能够很快将其各个攻破,也就不会有三国。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鲁肃有生之年最大的政治主张就是孙刘联合共抗曹操,所以无论别人怎么做,鲁肃的政治主张从来就没有变过,为了这一主张鲁肃有时候可以说是两头受气也不为过,特别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鲁肃更是被描写成为了一个两边都不讨好的老实人,被孔明耍的团团转,可以说鲁肃为了保住孙刘联盟费劲了心力。
《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赵子龙计取桂阳。在这一回中,周瑜听说刘备袭取了南郡和荆襄气急败坏就要率兵去攻打,鲁肃出面说,不能攻打啊,这样做不利于孙刘联盟,并且刘备与曹操的关系本来就不错,如果把刘备逼急了跟曹操联合一起来攻打东吴就糟糕了。
我先去讨要,如果实在是不给再想办法就是了。于是众将都说这个方法比较好。于是周瑜就派鲁肃前去见刘备,鲁肃先跑去了南郡,听说刘备在荆州于是又跑到了荆州,见到了诸葛亮和刘备,谈到要回荆州的想法,诸葛亮说,荆州是刘表的地方,并不是东吴的地方,刘备作为刘表的弟弟,帮助刘表的儿子治理荆州是理所当然的。
鲁肃于是说,刘表的儿子现在都在江夏,并没有在荆州怎么能够说帮助刘表的儿子治理荆州呢?于是诸葛亮让病重的刘琦出来与鲁肃见面,鲁肃见到刘琦于是没有话说了,沉默许久鲁肃说,如果刘琦的儿子不在了,是不是可以将荆州还给东吴了呢?诸葛亮于是说,那当然。
于是鲁肃就这样回去了。荆州也没有要回来。
鲁肃回到江东说了自己去的经过,周瑜非常气愤,说,刘琦现在还那么年轻,等到刘琦死后才能归还荆州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鲁肃说,我看刘琦病的很重,可能很快就会死去。于是周瑜这才作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肃为孙刘联盟做出的努力,可以说鲁肃的一生都在为孙刘联盟而努力,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并没有看到孙刘联盟的必要性,于是在鲁肃死去不久,孙刘联盟就崩塌了,于是三国鼎立的局势很快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