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影评 大输液行业:走出寒冬 走向共和

2019-0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随着年报和一季报的落地,各行各业的成长逻辑得到了进一步的佐证,那么下一轮的行情该如何抉择呢?各版块梳理下来,论高增长率,得压重磅创新药的发展,相应的所要承担的风险系数自然也不会小,看看最近的康哲,就知道创新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走向共和影评 大输液行业:走出寒冬 走向共和但若要论确定性最强的,那要数苦尽甘来的大输液板块了.三巨头并驾齐驱的增长势头,超预期的数据已经很好的诠释了现在的势头,那么问题来了,未来的空间还有多少?一.走出寒冬都说苦尽甘来,这个"尽"的持续让大输液企业们这些年承压不

随着年报和一季报的落地,各行各业的成长逻辑得到了进一步的佐证,那么下一轮的行情该如何抉择呢?各版块梳理下来,论高增长率,得压重磅创新药的发展,相应的所要承担的风险系数自然也不会小,看看最近的康哲,就知道创新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走向共和影评 大输液行业:走出寒冬 走向共和

但若要论确定性最强的,那要数苦尽甘来的大输液板块了。三巨头并驾齐驱的增长势头,超预期的数据已经很好的诠释了现在的势头,那么问题来了,未来的空间还有多少?

一、走出寒冬

都说苦尽甘来,这个“尽”的持续让大输液企业们这些年承压不少,从2012年8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限抗令”,整个行业开始步入寒冬,仅一年,到2013年底,就有115家大输液厂商因为未能通过GMP认证而停产,要知道2012年时,国内还有三百多家大输液工厂,这一下就停下去35%。

走向共和影评 大输液行业:走出寒冬 走向共和

当时大家都以为只是短暂的震荡调整,不惧短期扰动,没想到这一震荡一直持续到2016年底。时至今日,仍在运行得大输液厂商不超过30个,一场血战之后,回头看看,一波砍下去90%的企业,惨不忍睹。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经历此番行业大整合后,中小企业逐步退出市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龙头的盈利弹性开始释放。大输液行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共振下,已经走过了一波供给侧改革,落后产能顺利出清。

走向共和影评 大输液行业:走出寒冬 走向共和

如果说,之前市场还在犹豫行业经过多次政策调整,恢复期时长还不明朗,那么现在就是那个明朗期了。

按2017年的成绩单,大输液行业营收增长平均超过了10%,三大巨头:科伦药业(002422.SZ)、华润双鹤(600062.SH)、石四药集团(2005.HK),毛利率增幅均超过5个百分点,大输液去年的增长是明显的。延续到今年的一季度,科伦和双鹤的成绩都是出人意料的好,再次印证大输液加速恢复中。

作为一个行业的发展,五个因素需要考虑, 行业壁垒、上游供给价格的波动、下游销售渠道和价格变化、产品的可替代性、以及竞争对手能力。

自新版GMP实施后,大输液门槛就越来越高,作为输液的包装袋,在包装材料先在技术关就卡掉一批。再来就是资金端,大输液的厂房、生产线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固定资产后期也需要资金的维护。做输液的,最重要的是那个袋,因为注射剂是直接输入静脉进入人体,所以包装袋必须为产品提供一个无菌、无溶性、耐热压灭菌等高要求的环境。

随着包装材料的不断更新,保证包装袋的质量要求高壁垒之一,大输液生产线设备一般在1亿元/每亿瓶产能,随着今年1月GMP的进一步更新,小企业更无力承担新厂房、新设备的投资能力,更多的小企业将退出市场,大企业们的行业集中度在今年还将进一步提高。

销售环节, 大输液企业销售输出到医院,在取消两票制后,实行挂网招标,对药企的销售网络和医院渠道,合适的中标价格都是挑战,所以很难有外部新的竞争对手出现。

再来看看内部,整合前,市场上有300~400家工厂在做输液,同质化严重,小企业们不惜微利,压低价格,与大企业打起价格战,共分蛋糕,使得整个输液市场都处于在价格战的动荡时期中。现在虽逐步走出动荡时期,厂家的定价权也越来越大,但是因为输液企业的品种都比较单一,除了产品升级,只有规模效应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2018年,将是承前启后的一年,随着社会医疗需求日益增加,医保规模的逐步扩大,大输液去年的需求量保持着5%的稳健增长。结构上,非PVC软袋包装的安全性、无毒性、储存性等相较于玻璃瓶、塑瓶都是最好的。欧美成熟地区普遍已经完成向软袋的转型,欧洲软袋占比达到60%,美国占到90%,国内虽只有40%,按去年的财报,各家也在积极从低毛利率的玻瓶和塑瓶向高毛利率的非 PVC 软袋进行升级,因此三巨头(科伦、双鹤、石四药)的收入平均增速不低于 10%、毛利平均增速接近 30%、毛利率平均提升幅度超过 5%,未来增长空间的还很大。

二、丰收2017

大输液行业经过深度的整合后,未来的市场格局很清晰了,就像美国和日本市场一样,三巨头形成寡头的局面,对大输液来说,2017年是反转年,2018年延续好势头,加速增长,来看下三巨头的数据。

1、科伦药业(002422.SZ)

2017年全年实现114.35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3.49%,归母净利润7.49亿元,同比增长28.04%,基本EPS0.52元,同比增长26.83%。科伦主要两大业务,输液和抗生素,输液业务为大头,占到总营收的66.

28%,2017财年共贡献了75.79亿元,同比增长26.12%,输液产品共销售44.66亿瓶/袋,同比增加了2776万瓶/袋,随着输液板块的逐步调整,高毛利的软袋替代低毛利率的塑瓶和玻璃瓶,销售成本也开始有所下降,同比减少了7675万元(减少2.71%),加上两票制的影响,毛利率大幅改善,增长了10.76%至63.70%。

2017年Q4的营收和净利大幅增加52.38%和667.8%是因为石四药20%的股权从2017年11月开始并表所带来的高增长,尽管如此,从去年一季度到四季度的营收增速来看(21.45%、19.87%、37.64%、52.38%),逐步向好的趋势明显。

今年一季度,公司录得39.32亿元,同比增加61.45%,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增长98.91%,公司预计上半年(2018年1~6月)的盈利在7.17~8.45亿元,同比增长180%~230%,按此推算,预计二季度的盈利能保持在3.34~4.6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0.64亿元将有4~6倍的大幅增长。

2、华润双鹤(600062.SH)

2017财年录得营收64.22亿元,同比增长16.87%,归母净利润8.42亿元,同比增长17.98%,基本EPS 0.97元,其中输液业务贡献了23.18亿元,同比增长14.33%,毛利率44.88%,提升了6.

18个百分点。公司也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加大软袋的占比(提升了4%的占比),逐步形成替代塑瓶的过程,全年软包装销售增长9%,其中BFS快速增长,收入实现24%的增长,成为公司新进的亿元级别产品,2018年继续放量可期。

同样的,一季度延续去年的涨势,录得营收21.38亿元,同比增长39.9%,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7.94%,排除海南中化并表带来的1000万,内生增速也达到24%。其中输液板块贡献了7.58亿元,同比增长44.

4%,年初的流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根本还是公司加速产品结构优化所导致,毛利率53.09%,提升了12个百分点,所以二季度即使没有流感的催化,预计依然会受益于结构的优化和行业的加速发展,保持稳健的增长。

3、石四药集团(2005.HK)

2017财年实现营收30.76亿港元(约26.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3%;毛利率增长7.1个百分点至58.7%;净利润6.65亿港元(约5.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8%,实现净利毛利双增长。

其中,静脉输液的销售量和平均售价都有所提升,静脉输液产品贡献了27.84亿港元,同比增长35%。石四药更专注在非PVC软袋输液及直立式软袋,期内两个产品分别实现了14.8亿港元和3.94亿港元,软袋板块合计贡献了18.

74亿港元,占到总收益的60.9%,较2016年增长了40.1%,增长有大幅提高。PP塑瓶输液仅占到总收益的19.2%,全年贡献了5.9亿港元,同比增长了17.8%;玻璃瓶输液占比最小(10.4%),录得3.21亿港元,同比增加42.7%。

去年公司的大输液销售量实现了13亿瓶/袋,同比增长16.4%,销售过亿的省份也从之前的5个省份,增加到10个省份,原本只专注在华北地区的石四药,在去年也成功扩展了安徽、广州、重庆、黑龙江、内蒙这几个省份,区域版图加速扩张中。

随着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预计2018年可以实现大输液销量目标15亿袋/瓶, 其中非PVC软袋输液5.5亿袋,增长14.8%;直立软袋输液2.8亿袋,同比增长38.3%;进一步提高治疗性输液的占比,争取从2017年的17.8%提升至20%以上。

2017年,三家交出的成绩单都很好,也符合集中度提高联手控价的良好竞争格局,随着今年GMP新规的更新,小企业进一步退出,三家的规模效应将会有更大的释放。二来,行业发展所驱,各家都在积极进行结构优化,从低毛利的塑瓶转为高毛利的软袋,三家中石四药因为常年来一直专注于做软袋,所以结构调整的成本要大大小于其他两家,有了先天的优势,在大环境加速恢复时期,石四药的增速也会是三家中最快。

三、走向共和

老大哥科伦药业应该是这段业绩期中表现最强势的,业绩期这两个月直接拉出来了近50%的涨幅,大超预期的成绩单,少不了与好基友石四药联合所带来了正面影响。

2017年11月17日,科伦通过科伦及全资子公司科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石四药5.7亿股,将对石四药持股比例提升至20%,并参与石四药的经营管理,强强联合的局面将要就此打开。

从发达国家的行业格局来看,行业成熟后,行业集中度高且稳定。美国市场,百特一家独大,占据美国市场80%的占有率,从高端产品到低端产品都有所涉及,产品线丰富,各级的利润都有所收益。欧洲市场,百特、费森尤斯卡比、贝朗均分蛋糕,各占到市场的30%左右,各家都不偏科,实力差不多,产品线也比较完整,实力相当,各家品种结构都比较完整。

日本市场,同样也是大冢制药一家独大,市场份额也占到50%以上,复合营养输液最为代表。美国、日本最后都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欧洲虽然三家平分,但产品线相对都比较完整。

再来看看国内,目前并没有一家可以做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科伦与石四药联手,一来,可以在区域上互补,石四药集中在华北,科伦集中在华南和西南,外加山东和黑龙江,两家互补,寻求最大的规模相应。二来在产品线方面,石四药有非PVC软袋的优势,科伦有可立袋的优势,合作可以让两家的产品线进一步完善,形成多产业链,利润也会加大,对双方来说是双赢局面。

若未来若科伦能深化与石四药的合作,将为国内的大输液带来一个市占率40%~50%的绝对龙头企业,行业竞争格局会进一步优化。

很多时候,我们赚的,是行业格局的钱,一个健康的行业格局,才有稳价赚钱的好日子。

结语:

大输液的拐点已经非常明确了,2017年作为起承转合的一年,帮助大输液完成复苏的过度期,有了之前打下的基础,2018年整个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输液渠道迅速放量,利润加速回报,加上大输液整体行业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龙头效应大幅体现,期待行业在2018年的表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