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四平 福将郑洞国:抗日12年 身逢险境却总能化险为夷

2018-08-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论打仗,郑洞国绝对是军人之楷模,一生戎马,从1933年长城古北口抗战起,最早拉起了抗日大旗,乃至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鄂西会战等等,都有他统兵血战的身影,足足跟日军打了12年仗.论福气,郑洞国驰骋疆场多年,自投笔从戎便抱定马革裹尸的决心,生生死死不过家常事,但是每次总有老天庇佑,困难可以轻易化解,死神也是躲着他走.郑洞国四平 福将郑洞国:抗日12年 身逢险境却总能化险为夷说起来,郑洞国的军事生涯从一开始就有过挫折.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时,正在湖南读书的郑洞国毅然投笔从戎,奔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论打仗,郑洞国绝对是军人之楷模,一生戎马,从1933年长城古北口抗战起,最早拉起了抗日大旗,乃至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鄂西会战等等,都有他统兵血战的身影,足足跟日军打了12年仗。

论福气,郑洞国驰骋疆场多年,自投笔从戎便抱定马革裹尸的决心,生生死死不过家常事,但是每次总有老天庇佑,困难可以轻易化解,死神也是躲着他走。

郑洞国四平 福将郑洞国:抗日12年 身逢险境却总能化险为夷

说起来,郑洞国的军事生涯从一开始就有过挫折。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时,正在湖南读书的郑洞国毅然投笔从戎,奔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但等他到了广州,却发现来晚了,报名已经结束了,急得他抓耳挠腮。

郑洞国四平 福将郑洞国:抗日12年 身逢险境却总能化险为夷

当时,他有个老乡名叫黄鳌,因为怕考不上,就报了两次名,郑洞国听说后,赶紧去找黄鳌,求他分给了自己一个名额。结果,两个“黄鳌”都考上了,而且被分到了同一个队。

冒名考试与作弊无异,是要开除学籍的,郑洞国一向光明磊落,不愿意改名换姓憋屈地求学,干脆找到教学部坦然交代,自请退学。

郑洞国四平 福将郑洞国:抗日12年 身逢险境却总能化险为夷

出人意料的是,一向严苛的教学部看他求学心情,就没有追究,还给他改回了原名。不得不说,郑洞国是个有福之人。

当然了,这要是跟后来战场上的那些危险经历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黄埔一期毕业后,郑洞国参加了平息广州商团武装暴乱与陈炯明武装叛变的战斗,这里要说的便是期中的淡水城一战。

淡水城是出了名的城高墙厚,敌人又龟缩在上面不出来,指挥部决定组织敢死队。敢死队的危险性众所周知,但郑洞国不怕,第一个就报了名。

初上战场的郑洞国丝毫不怂,在炮火的掩护下,硬是一步一步爬过了开阔地。回头一看,敢死队已是阵亡了多半。接下来,郑洞国率领剩下的战士一鼓作气炸开城门,第一批冲进了淡水城。

战斗结束以后,队员们伤的伤,死的死,唯有冲锋在前的郑洞国安然无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如果说一场战斗是侥幸,那么历经战事无数还能安然无恙,就只能说是福大命大了,甚至很多人都说他有神灵护体。

我们都知道,抗战前期国军在与日寇的会战中伤亡巨大,无数高级将领以身殉国,特别是那些以刚烈著称的铁血将军。最早与日本人交锋的郑洞国更是以热血著称,历经百战,遇险无数,却始终毫发无损。

1933年的古北口之战,被称为“激战中的激战”,战事整整打了两个多月,郑洞国率领孤立无援的东北军与日本人在长城死磕到底,几乎在弹尽粮绝的境地下,把鬼子堵在长城以外寸步不进。后来古北口失陷,郑洞国率部边打边撤,硬是从重重包围的日军中全身而退。

保定会战中,郑洞国部困于城中数日,眼看就要城破身亡,但他却在千钧一发之际,巧用计谋穿过了敌人的包围圈,成功突围,其险况可以用死而复生来形容。

更值得一提的是,郑洞国还有一次银元救命的经历。

在台儿庄外围战中,郑洞国率第2师攻打位于台枣支线上的重镇峄县。有一次,他的临时指挥部遭到了日军的炮火袭击,飞来的弹片硬生生地把郑洞国炸倒在地。郑洞国本以为死定了,趴了一会儿却发现毫发未损。

原来,弹片不偏不倚,恰好打在了左胸口袋的一枚银元上,银元被打得变了形,郑洞国却躲过了一劫。

其实,这样的经历在他的戎马生涯中还有很多次,但无一例外,统统躲过去了,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解甲归田,几无伤病。

直到1991年,88岁高龄的郑洞国将军才在北京离世,善终。

郑洞国一生舍身为国,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在国共两军中皆受敬佩。他的追悼会几乎在北京和台北同时举行,海峡两岸人民同声哀悼。这种待遇,在数百位黄埔将领中,也不过两人而已(郑洞国与杜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