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识李鸿章谁说的 原创 | 年少不识李鸿章 读懂已是而立年
《马关条约》签订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掀起维新变法的高潮。《马关条约》导致国内民愤四起,而又不能指责清政府为慈禧倾尽国库一心筹备万寿庆典,故将矛头指向了李鸿章,李鸿章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做了清朝丧权辱国的替罪羊。
甲午战后,李鸿章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投置闲散。也正是因为《马关签约》的强烈刺激,李鸿章发誓“终身不履日地”。两年后他出使欧美各国归来,途经日本横滨,再也不愿登岸,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他一看是日本船,就怎么也不肯上,最后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75岁的高龄老人,在呼呼悠悠的海面上,毅然决然地蹒跚着步子,慢慢腾腾地挪过去,他没有停留一分钟,也没有拜见日本天皇,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立即启程。
中堂大人是可怜的,可怜是因为无法选择,可他的内心却是骄傲的,骄傲的寸步不让。
《华盛顿》邮报评价李鸿章说:他无数次将中国人从无知而导致的麻烦中拯救出来,却每次都被谩骂、指责。世人只看到他的“卖国”,却从来看不到中堂大人的艰难。至今,他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依然影响着中国,现在招商银行的前身就是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子企业。
身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励精图治,当时的中国已风雨飘摇,他在寒风巨浪中扶着这艘大船,生怕它随时沉没。许多学者至今评价,如没有四大名臣,大清恐怕会早亡50年。观其一生,先是在曾国藩幕下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而后投笔从戎,创建淮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横扫太平军、捻军。出将入相,开洋务、办实业,建北洋,在国内外重重阻挠下,走出一条“自强、求富”之路,在不可一世的西方人面前,李鸿章从来没有卑躬屈膝,而是不断地捍卫尊严。他得到了西方人的尊重,西方人称他为“东方的俾斯麦”。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滔滔历史,每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所有的反抗总是无力,所有的尊严也不过是对自己的嘲弄。如果第一次签字的人不是他,也许他不会背负那么多人那么多年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