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剧照 班婕妤:再完美的女人也有借酒消愁的時候
她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成帝内心的积郁。又擅长音律,使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连后代钟嵘《诗品》都这样评价她:“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几百年,女人只有一个,就是班婕妤。
古有樊姬 今有班婕妤
所谓美女如云,哪里寻不得一处娇艳妩媚。难得的是班婕妤这样的女子,劳累时她替你分忧,心烦时她给你劝慰。如兰草的淡淡馨香,如丝绸的柔柔贴身,如清茶的暖暖入怀。她知心,她体贴,她懂礼,她识义。她在身边,就宛如身旁长了一株解语花,一棵忘忧草。
对于汉成帝而言,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既是他的侍妾,更是他的知音益友。二人每日吟诗作赋,咏史怀古,执手相看,从无厌倦。万种柔情都尝遍,在你眼底,在我眉间。
那是她人生中最风光的日子。万千宠爱于一身,只盼形影永不离。为了能与班婕妤同车出游,汉成帝特命人造了一辆双人乘坐的辇车,装饰得华丽飘逸、富丽雅致。当成帝端坐于辇车之上,微笑如水地朝她伸出手时,班婕妤却皱了皱眉头,冷峻果断地后退几步,振振有声地回应:“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古代的贤君,陪伴在身边的都是名臣,只有夏商周的末代君主,才有嬖幸的妃子陪坐身旁。一般的妃子,得到这样的宠幸求之不得,哪还会为皇帝考虑。班婕妤却惟独不同,班婕妤的贤德,令成帝惊喜。
此事为班婕妤赢得了好名声,成为她跻身贤妃的佐证。汉成帝的母亲王太后得知此事后,盛赞道:“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在她的讽谏下,楚庄王得以远离声色,励精图治,勤于朝政,罢庸臣,近贤良,最终使楚国称雄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史书上说:“楚之霸,樊姬之力也。”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楚庄王身边深明大义的樊姬。
一时间,班婕妤的妇德、妇容、妇才、妇工在后宫名列第一,地位无人能比。王太后也希望班婕妤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有道之君。
新人笑 舊人哭
可惜,班婕妤不是樊姬,汉成帝也非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本希望汉成帝能成为一代明君,但后来发生的事情使她寒心。春去秋来,岁月流逝,班婕妤红颜消退,好色的成帝渐渐对她失去了兴趣,被冷落一边,难得见上成帝一面。刘骜原本就是好色之徒,做太子时,就“湛于酒色”,即位后更甚之。
鸿嘉三年,赵飞燕入宫,舞女得势,骄妒恣肆,贵倾后宫。关于赵飞燕的野史多如牛毛,可是正史上对她的记载不过三五行字。那年汉成帝微服出巡,到了阳阿公主府,邂逅了莲步蹁跹、舞姿出尘的赵飞燕,顿时惊为天人,当即带回宫中,艳享专宠。汉成帝从此声色犬马,后来听说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生得妩媚多姿,倾城倾国,成帝又把合德也召进宫来。两姊妹轮流侍寝,连夕承欢,婕妤从此受到冷落。
借酒消愁 作賦自傷
人生像一杯酒,春风得意时品如甘露,失落悲观时饮似黄莲。生活是个劝酒的人,总想把人灌的烂醉,于是有的人醉了,不愿意醒来,有的人醒来,还想再醉。
被冷落的班婕妤,饱尝失宠的心酸,不禁黯然神伤。被冷落的婕妤只好寄情于酒,借酒消愁,作赋自伤。赋中曰:“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看看左右两边一张张和悦的面孔,也只好举起精美的酒杯借酒消愁人生一世啊。
就像飘浮的云烟匆匆而过。已经独享了人间的高贵和灿烂,居住在这平民眼中最好的地方,自我勉励着理应知足认命,纵情欢乐和荣华富贵都没有止境,诗经里《绿衣》和《白华》的诗篇,早已有贵妇人失宠伤感的启迪。
在酒中,命运多舛的班婕妤排解着的忧伤挥洒着才情,将人生的种种不幸化作了赋。酒是她把“沙粒”磨砺成“珍珠”的催化剂。这人间的玉液琼浆中和了她多少人生的苦水,恐怕这是她和酒之间秘密。我在想,面对着寂然冷漠的大殿,望着铜镜中日渐苍老的容颜,她的心中在想些什么,当她斟满面前那杯酒,饮下的,是醇酒还是泪水?
醉酒不醉心
尽管为爱情的消亡而借酒消愁,但难得的是,班婕妤并不会去曲意逢迎汉成帝。也不参与后宫的勾心斗角。面对宠爱,不骄不躁;面对赵氏姐妹的谗构、嫉妒和排挤,她急流勇退,聪明地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悄然隐退在长信宫的淡柳晨月中,视宫廷内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为隔世之事,直至最后毅然离开了皇宫,其中彰显的自尊独立,这在封建社会十分难得。
在那个时代佐酒的女人就象一盘下酒的佳肴一样,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大家吃,更可以送给客人带回家去吃。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也有几颗耀眼的明星,在男权统治的星空里恣意的挥洒着光辉,她们冲破了酒虐待而驰骋了自己的心志。班婕妤就是其中一位。
班婕妤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借酒消愁的女诗人。试想,如果没有酒,人们何以看到一个忧伤心碎的婕妤,看到一个才情勃发的女诗人,看到一个忍受着巨大悲痛也要追求人格独立与尊严的女性?
不卑不亢避禍端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自古以来,后宫中的女人争相邀宠已为常态,波谲云诡、阴谋四伏,更甚男人的战场。赵氏姊妹受宠得势,贵倾后宫。不但许皇后早遭冷落,连班婕妤也受到威胁。许皇后为了抗争,在寝宫中设置了一处神坛,晨昏礼拜,既为皇帝祝福,也对赵氏姊妹加以诅咒。事情败露后,赵氏姊妹便在成帝面前对许皇后肆意攻击。成帝盛怒之下,就把皇后贬废在昭台宫。赵氏姊妹并不就此罢休,又牵连到班婕妤,向成帝进谗言。
当成帝追究时,班婕妤从容不迫,委婉陈词:“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愬;如其无知,愬之何益?故不为也!”一个人努力修德正心,尚求不来什么福气。要是做了不轨之事,还有何指望?如果鬼神有知,他们不会接受不忠之臣的密告。如果鬼神无知,那么密告诅咒又有何用?
班婕妤说得坦白而凛然,汉成帝听后被震动了,哑口无言,暗自佩服班婕妤的出口成章。命班婕妤退处后宫,免予置议,并赐黄金百斤。
急流勇退是明智
一场灾祸躲了过去,但是班婕妤知道,这远远不是结束。皇后尚且如此,昔日的宠妃班婕妤难免不是下一个许后。她是聪明的人,怎么不知道宫廷斗争的腥风血雨,那些恨不能用尽的心机手腕。以她的头脑,未必不能在这场争斗中获胜。但是,也许争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也许争得个高高在上,又怎难免,色衰爱驰之后,经历又一番残酷。每一步,都饱含着浓墨血泪。
饱读诗史的班婕妤,多年宫廷耳濡目染,这一切怎么会不明白。况且,那些肆无忌惮的娇宠的得意,那些前呼后拥的富贵虚荣,那些权倾天下的颐指气使,压根儿也不是她的性子,非她所爱,何必拼破头追求。
班婕妤是聪明的,为避免事端,明哲保身,她选择了急流勇退,主动远离,向成帝要求到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成帝顺水推舟,当即准其所请,没有丝毫挽留之意。从此班婕妤悄然隐退,深居长信宫,日夜陪侍王太后,她跳出这是非之地,迴避了宫廷争宠的角斗。从此,她走出了他的世界。
昔日承歡夜 轉眼成秋涼
红尘摆渡,荼蘼了几季光阴。从前班婕妤承宠多年,曾生下一个皇子,遗憾的是,数月便夭折,此后再无生育。而今她每天陪伴着寡淡无趣、垂垂老矣的王太后,终日寥寥。
她悄然隐退在淡柳丽花之中。每天天刚蒙蒙亮,长信宫门打开,她便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扫地,生活刻板而单调。听到远处昭阳宫里传来欢乐的喧哗声,而自己只有与身影为伴,孤寂中无人问津。
一个人远远地看着这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昭阳殿。歌台暖响,歌声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秋扇見棄滿腔怨 一腔哀怨在怨詞
心微动,奈何情已远,物是人非事事休,往日不可重。她感伤日复一日流淌的时光,和无人无事见证的青春,自己仿佛秋天被弃的扇子,孤独寂寞。伤情难抑时,作了一首《团扇歌》,后来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宫怨诗。其文字清新,情绪哀怨,而表达的思想却委婉含蓄,有一种怨而不怒的气度。
盛夏时节,扇不离手,就像他曾经对她的爱慕,那样专情深邃。可惜秋天一来,合欢扇便落得弃捐的下场。而今她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他在偶然之间念叨起她,等待她的下一个盛夏。
那些等待的夜里,她头顶着满树韶光,枝叶的罅隙里斜斜地透着记忆,时常想起当初他许下神情白头的誓言。如果早知会有今日的冷落,当初他坐在辇车上,温和微笑地朝她伸出手来,她定然不会拒绝的吧。那时,懵懂天真如她,以为这样的深情会绵延长久,这样亲密的机会还会屡屡不绝。哪里知道,不过一个转身,爱人早已不在原地。其实,哪怕是普通的人,也逃不过贪婪无度和喜新厌旧的本性,更何况他是天下女人争相仰仗的天子。
美德堪何用 恩情中道絕
泠泠秋风吹进了长信宫,似带着寂寞徘徊,萧索的金井旁,散落着惨败的黄叶。不知这是搬进长信宫的第几个秋天,淡出繁华锦绣后,班婕妤的人生更加寂寞,所剩的只是一个“婕妤”头衔。长夜寂静时,卧听宫漏,独坐熏笼,而另一边却是灯火未央。她知那是曾经深爱她的丈夫,在跟别的女人歌舞酒醉。
后世都称赞她的贤德,哪里知道,贤德于她而言又有何用。而那宠冠三宫的赵氏姐妹,穷尽一切办法只为获取君王的欢心,从来不知贤德为何物。世人在探索人性的深刻,见到的却往往只是人性的浅薄。班婕妤深爱的成帝,却只看貌不重德。
班婕妤深爱的成帝,后来却终日流连于赵合德所在的未央宫,爱到深处,甚至唤赵合德为“温柔乡”。打趣道:“我当终老是乡,不愿效武帝之求白云乡。”当年,武帝遍访仙山,只为长生不老,而今他只羡鸳鸯不羡仙。
昔日情愛已不見 最是可憐守陵人
班婕妤在长信宫一住就是许多年。公元前七年,汉成帝一夜暴卒,朝野归罪于赵氏姐妹,传说是赵氏姐妹致汉成帝服食过多春药暴卒。于是,赵合德自杀了。后来,姐姐赵飞燕也自杀了。
成帝死后,王太后让班婕妤去守护陵寝。陵寝萧条,孤灯映壁,在孤寂哀伤中空对着石人石马,谛听着松风天籁,伴着冰冷的石碑度过了余生。偶尔忆起前尘往事时,不知她是否还会黯然泪下。班婕妤冷冷清清地打发着她孤单落寞的流年,煎熬了许多年,大概年岁50上下的时候凄然辞世。
死后葬于延陵。今天,在陕西咸阳周陵乡严家窑延陵东北约六百米处,有班婕妤墓。历经沧桑之后,土冢已日渐矮小,但班婕妤的满腔幽怨却不时飘散出来,引来诸多同情和叹惋。
史家笔法,微言大义,一个字便落定了终生的褒贬。《汉书》落在赵氏姐妹二人身上的字是“诛”。早就退守东宫的班婕妤,虽然连去世时间都没有记录,却得到了“薨”字的首肯。
班婕妤的一生,从繁华到萧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代帝王后宫嫔妃们的普遍人生境遇。她们或许凭借才华美貌,能赢得帝王的一时喜爱或宠信,但终会因人老色衰或其它种种原因而被无情地抛在一边,渐渐被忘却。更言之,班婕妤的生命历程,也是男权社会中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一代才女,浮华一世,总归散去之时,不留一片向隅之地。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一千多年后,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为劝诫失意的好友,作了一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将班婕妤的《团扇歌》的无奈写入其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一切都是刚遇见时的模样,她浅笑的脸,新阳熠熠,一如她性子般的温暖和煦。他还是那个万民敬仰,唯独对着她时威严收敛、爱慕肆意漫流的君王。时光就这样悄悄停滞,不增不减,该有多好。看人世间,落花拂袖,聚依依,散依依,叩响着委婉的旋律。
一世情长,冷了多少凄凉,弱水河畔,雾里看花的宿命,断桥别离,怀想成伤,只能轻声哀叹,爱到深处是心痛,情到深处人孤独。曾经的过往已长成此时此刻,春深几许,花叶自知。还有些什么呢?我们眼里的世界,从来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想到汪士慎的“一生心事为花忙”。生如斯,复何憾。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守分辞方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班婕妤的一生仿佛是被上天杜撰的戏剧,时而高潮时而低谷。一个世间少有的好女人,却没有一份与之匹配的爱情。奈何空有才学,却无法保留帝王的真心。人生短暂,恩宠有限,终归成空。
借酒消愁能解幾分愁
一醉解千愁,解酒消愁,醉时解愁,醒时更愁。班婕妤把一生的苦痛无奈,孤寂失落都埋进了酒中。奈回肠、不醉只添愁。
婕妤如此,世人又何尝不是。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酒是不能消愁的,但直到今天,遇到忧愁之事时,人们还是习惯,借酒消愁。酒能让人暂忘掉一切,包括忧愁在内,每个借酒消愁的人都期望酒可以让人忘掉一切生活中的种种忧愁,追求那种酒醒了,愁没了的境界。但事实却是,酒醒了,愁还在。于是每每遇到忧愁时,我们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希望,也一次次地绝望,生活就这样过了几千年,借酒消愁也就过了几千年。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放在别处。酒就是酒,它最直接的作用也只是麻痹自己。愁和酒,永远也不会分开,借酒消愁,还会一直持续下去,愁不会消,酒却也能常在。
我们不能天天忧愁,也不能日日纵酒。但从整个人生历程着眼,这二者却也是生活的常态,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一生无烦事,也很少有人,一生未饮酒。还是那句话,生活常在,忧愁就常在,酒也常在,就让我们在生活中成长,在成长中化解忧愁,在忧愁中学会品酒,在品酒中感悟生活。
文/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自悼赋》 班婕妤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为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圣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成。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
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 将天命之不可求。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重曰:
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帏幄暗,房栊虚兮风泠泠。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赵仁春、刘国明《班婕妤》69cm×138cm
刘国明老师作画 赵仁春老师题字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作品赏析:本期书画作品横69cm,纵138cm,由刘国明老师作画赵仁春老师题字共同完成。此幅作品不仅讲究墨色与线条的运用,而且注重人物情态和心理的刻划,以及意境的烘托。刘国明老师把东方的审美特点与现代意识融为一体,在人物面部的刻划上讲究“尽精刻微”,与传统古妆仕女的脂粉气息有所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他的画笔道劲细、能工善写、墨趣盎然。画中女子相貌恬适文静、娇弱温婉,直观美感厚重。画中万物于萧但惆然神情于眉宇之间尽显。而在书法上,赵仁春老师用笔顿挫多姿,劲健酣畅,外曜锋芒,内敛筋骨,在迅捷挥洒中寓蕴着沉雄。两位大师对班婕妤的描绘用笔简约却不简的悲惨命运遭遇。深刻刻画出了班婕妤的怨幽惆然。
本作品经刘国明老师和赵仁春老师授权,酒画连篇独家首发,原作现藏于巴蜀撷英社。
汇聚方家、撷英艺海。巴蜀撷英社由同兴路广告创始人路建东和四川大风堂画院院长助理兼秘书长肖炳坤发起创办。撷英,乃博采众家之长,汲取精华之意。巴蜀撷英社的艺术家,是巴蜀大地的艺术精英。
藝 術 家 簡 介
左:赵仁春 右:刘国明
赵仁春,巴蜀撷英社学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楹联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四川省金石书画研究会理事、四川省书学学会理事、省书协、省诗词学会会员,成都市昭觉寺历史文化顾问、续修寺志特约编辑。
都江堰国学会、文庙书画院高级顾问、郫县崇宁学人联谊会会长。曾为国内普陀山中国佛学院、彭州法藏寺、青城山、龙门山等国内风景名胜区撰联创作多幅作品。书法、绘画作品被各界收藏,是对当代社会有见地的学者型书画家。
刘国明,都江堰岷山书画院理事、都江堰漫画协会副主席,马鞍山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都江堰市林岩山书画院院长等。作品为国内外藏家收藏,有《刘国明书画集》等。自学成才的他技法全面,擅长山水、花鸟、人物,作品雄秀兼备、雅俗共赏。其独创的山石画法,变化多端;画云水尤为生动,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