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和杨振宁 破坏的对称:杨振宁李政道的恩怨(图)

2018-10-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杨振宁(右)和李政道曾经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江才健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年5月版58元.<李政道传>季承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1月版 39.80元.杨振宁和李政道合写的宇称不守恒论文,让他们成为最早得到诺贝尔奖的两个华裔.李政道和杨振宁 破坏的对称:杨振宁李政道的恩怨(图)当年他们那么近,如今他们这样远;当年他们情同手足,如今他们形同陌路.他们创造了科学史上的奇迹,他们也上演了科学史上的悲剧.杨振宁.李政道的恩怨.合作与分裂,让国人关注,并为

杨振宁(右)和李政道曾经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江才健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年5月版58元。

《李政道传》季承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1月版 39.80元。

杨振宁和李政道合写的宇称不守恒论文,让他们成为最早得到诺贝尔奖的两个华裔。

李政道和杨振宁 破坏的对称:杨振宁李政道的恩怨(图)

当年他们那么近,如今他们这样远;当年他们情同手足,如今他们形同陌路。他们创造了科学史上的奇迹,他们也上演了科学史上的悲剧。杨振宁、李政道的恩怨、合作与分裂,让国人关注,并为之叹息。2010年1月,季承的《李政道传》披露两人恩怨的内幕;2011年5月,江才健(曾任台湾《中国时报》主笔)的《杨振宁传》揭秘两人的分合。

李政道和杨振宁 破坏的对称:杨振宁李政道的恩怨(图)

讲杨振宁李政道的恩怨,首先要观照他们的来时路。他们都是从西南联大走出的物理学天才,跻身世界顶级物理学家的行列。

1944年,在西南联大的杨振宁考取了庚款留美资格,与他同时考取的还有凌宁(动物学)、沈申甫(航空工程)、洪朝生(无线电学)和钟开莱(数学)。优秀的人才总会在考试时脱颖而出,1938年西南联大招生,杨振宁读完高二参加考试,在两万名考生中,以第二名考进西南联大,初读化学系,后转入物理系。

李政道和杨振宁 破坏的对称:杨振宁李政道的恩怨(图)

在等庚款留美通知的时候,杨振宁在联大附中教了一年书,杨振宁教的学生中有闻一多的长子闻立雕,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还有他未来的妻子杜致礼、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女儿。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的7年,形成了他个人对于物理科学的一种品位和喜好,而且也奠定了他以后学术道路上成功的基础,甚至他以后的人际交往,也打上了西南联大的印记。杨振宁在一篇文章中说:“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一个人的品位,加上他的能力、气质和际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又进一步决定了他的贡献。”

与杨振宁一生的成就紧密相关的李政道,于1945年春天,在吴大猷的介绍下,进入联大物理系攻读。李政道曾在浙江大学读过一年级的物理系。吴大猷敏锐地发现,这个不到20岁的胖胖的大男孩,思维敏捷,大二的物理课程,对他是小菜一碟。吴大猷找出更多的习题给他。“好在他天资高,以不需要我详细讲解,自能理会资料和习题的内容。”

在吴大猷的介绍下,李政道找过一次杨振宁。但杨振宁出去了,两人没有见面。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的好友是黄昆和张守廉,他们三人经常在昆明的茶馆谈学论道,被人称为联大三剑客,后来这个朋友小圈子,又来了凌宁,从重庆中央大学转到西南联大。

杨振宁李政道首次见面,是在1946年的秋天,芝加哥大学校园。

此时的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已经声名鹊起,他对待李政道,自认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兄长。杨振宁对李政道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帮助,凌宁也认为杨振宁是兄长。

两人决裂后,杨振宁回忆起两人初识的情形说,事实上,自己是李政道的物理老师。李政道对老师之说予以否认:“这完全是他牵强附会的自夸自赞。任何学物理的研究生,有了费米教授这样杰出的大物理学家为导师,怎么会去找另一位费米教授不接受的、不太顺利的研究生做老师呢……一个人靠着年纪比别人大几岁,就一定要把自己硬说成是别人的老师,既有失谦虚,又十分可笑。

不顾事实的好为人师,不是一种正常的心态,不是一位有知识、有修养的学者应有的品格。”

两人从此结缘,情同手足,亲密无间,开创了在物理学史上一连串的炫目多彩的合作,署名杨和李的论文,屡屡震惊美国物理学界。两人合作的两篇论文发表后,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约见两人。同时都得到奥本海默、费米的青睐。奥本海默曾说,李政道和杨振宁坐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草地上讨论问题,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

1957年,两人合写的宇称不守恒论文,让他们成为最早得到诺贝尔奖的两个华裔。此后,两人亦有一些物理学上的合作。但是,因为署名孰先孰后的问题,两人渐渐心生罅隙,关系紧张。1962年,两人彻底决裂,分道扬镳。两人的决裂,震惊美国物理学界,很多科学家表示遗憾。奥本海默得知后,很尖锐地说,杨振宁应该去看精神医生,李政道不要再做高能物理。

杨振宁谈到他和李政道不和时说:“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有时候比我们和我们太太之间的关系还要密切。因为通过学术讨论,我们可以摸索彼此的性格、彼此的想法,这样深厚的一个关系,在破裂的时候,我想跟一个婚姻的破裂,是在同一等级的痛苦。”

两人合作破裂,《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归结为,获诺贝尔奖后,李政道想摆脱杨振宁的影响。

另有一种说法,两人之间的合作出现不协调的音符,可能与杨振宁的太太杜致礼有关。季承的《李政道传》披露:

当他们到了斯德哥尔摩,出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典礼。杨振宁忽然提出,授奖时他希望能按年龄顺序在李政道之前受奖,而他夫人杜致礼则想在出席晚宴时让国王作陪,也就是说,在进入晚宴会场时她要走在最前面,杨振宁次之排在第二名,由皇后作陪。

李政道对此大为惊讶,不同意这么做。但是,杨振宁又去求李政道夫人秦惠。秦惠对李政道说,假如为这件事闹出笑话,让外国人看不起,太丢脸。这样李才勉强地同意。

风波由此而起,直至1962年的决裂。杨振宁说:“这是我生命中令我非常失望的一件事情。我要说,这是一个悲剧。”后来,两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讲话了。再后来,杨振宁在一次世界物理学大会上演讲,打出一张两人合作时期李政道的手绘图的幻灯片,进行讲解时,李政道在台下打断:这个事情与你无关。

杨李不和,引起中美科学界的关注。周光召说,中国政府和科学界都很关注这件事情,周恩来总理也十分关切此事,并交代希望调和二人。周光召表示,他私下和两人谈过,当然是无可挽回。

当年杨振宁曾引苏轼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此生未了因”,形容两人合作时的情感。兄弟最终反目,形同陌路,奈何?杨振宁于上世纪80年代回顾两人的科学上的合作和友谊的机缘时说:“总的来说,这是我生命中一个值得回顾的篇章。一点不错,这中间有着痛苦,但是人生中与人相关而又有意义的事情,少有是全无痛楚的。”

1989年7月14日,吴大猷给杨振宁的信中说:“整件事是一极不幸的事,我想真相是不能永远掩盖着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再在世人前争,而让真相慢慢的展现出来。”

但两人的恩怨仍在延续,各执一词。江才健的《杨振宁传》和季承的《李政道传》两本传记结合着看,也许能更客观——一个钱币的两面就都看清楚了。

杨李之争,在合作获得诺贝尔奖的所有得主中,在科学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为什么是杨李获得诺贝尔,一点都不难理解。但为什么是他们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为什么原来情同手足合作结出硕果,后来又争论不休、斤斤计较?两人在荣誉的光环下,为何不能像爱因斯坦那般淡定?两人的分合与恩怨,难道是宿命般的不可避免?

这一切不能像科学那样精确分析,给出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两人的悲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国民性格有关系。当然不是“窝里斗”“不团结”所能概括的。我们看惯了许多夫妻共患难却不能共享福的中国式离婚,看惯了不少家族企业同创业却不能同抗风险的中国式分裂。杨振宁李政道将这一幕悲剧,搬到了美国上演。破解并疗救中国人骨子里的积习、心理的阴暗面、性格中的不阳光,也许比获得诺贝尔奖还难。

季承的《李政道传》说,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影响了一代人的思维,杨李的分合与恩怨,又怎样影响世道人心?曾经有过“规范与对称之美”,但又留下巨大的不可弥补的遗憾,破坏的对称,真是令人伤感……(■ 柳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