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症状 从扶阳浅谈“火神派”治疗心力衰竭

2019-0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显示,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归宿和主要死亡原因.目前,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陷入瓶颈,本病的发生.诊断相对明确,临床治疗常常是对症治疗,缺乏根治疗法.火神派症状 从扶阳浅谈"火神派"治疗心力衰竭中医将之归属于"心痹""惊悸""水肿""痰饮""胸痹"及"肺胀&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显示,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归宿和主要死亡原因。目前,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陷入瓶颈,本病的发生、诊断相对明确,临床治疗常常是对症治疗,缺乏根治疗法。

火神派症状 从扶阳浅谈“火神派”治疗心力衰竭

中医将之归属于“心痹”“惊悸”“水肿”“痰饮”“胸痹”及“肺胀”等范畴,常用治疗方法有温阳、益气、利水等时下盛行一种中医流派一一“火神派”,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颇有建树,其扶阳温阳疗效尤佳,下面来探讨一下“火神派”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

火神派症状 从扶阳浅谈“火神派”治疗心力衰竭

1“火神派”的扶阳观点

“火神派”是清末在四川出现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创始人郑寿全,字钦安(1804一1901),人称“姜附先生”,《邓味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后人将以他为代表的学术流派被称为“火神派”。其代表著作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郑钦安以后,亲朋好友众多,其门人继承和发展郑氏的学术思想。

火神派症状 从扶阳浅谈“火神派”治疗心力衰竭

1.1“火神”理论的渊源

“火神”理论萌芽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沿袭伤寒以阴阳为总纲,采取六经辨证的方法,郑钦安曾提到:“病之浅深轻重,固是不同,总不外乎六经”经过宋、元、明等诸多医家的继承和创新,至清代郑钦安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究深考之,“火神派”的形成与《扁鹊心书》《阴证略例》《景岳全书》《医学实在易》等医书密切相关。

1.2“火神派”的扶阳理论

中医最核心的理论是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阳气,促进万物生长,是寿命之根本。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讲明人之寿夭与阳气相关,阳气足则长寿,阳气损则夭折。

“火神派”开派鼻祖郑氏,在其阴阳两纲中,重点强调阳气,认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郑氏治病时认为“治之但扶真阳,内外两邪皆能灭,是不治邪而实治邪也”。另外,“阳者,卫外而为固”,阳气足则能抵御外邪,少受病患。中医治病,重在求因治本,火神派扶阳理论正是强调此方面,扶阳补阳,纠正身体阴阳偏差,达到“阴平阳秘”状态。

1.3“火神派”认为的损阳途径。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阳气。如张景岳云:“形本属阴,而凡通体之温者,阳气者;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脏五官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阳气在则活,阳气失则衰阳气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较多易于损耗阳气之处,简略列举如下:先天不足、嗜食生冷寒凉、误用苦寒之药、滥用抗生素、工作烦劳、房事问题、非按时的作息、心性因素等。

人活着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消耗阳气,机体所有的新陈代谢与活动皆是阳气气化的过程,并非只有大汗淋漓才会耗损阳气,说话、走路、看电视、发脾气、思考问题都会耗损阳气。但是阳气易损却难复。正常情况下,阳气的亏损与生成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在亏损的同时机体也在源源不断产生阳气。损耗大于生成,机体阳气就会逐步减少、衰竭,出现各种症状,心力衰竭就是心之阳气亏损的一种典型表现

2“火神派”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火神派”开派鼻祖郑氏认为心病一系,有心气不足为病者,其人少神,喜卧懒言,小便清长,或多言、多劳累、多用心一刻,心中潮热而自汗出,甚至发呕欲吐。心跳心慌与惊悸见于所有心脏疾病中。依据郑氏阴阳两纲辨证之法,病种虽然复杂,但其要只有一也,一气也,气之盈缩,阴虚阳虚而己。

阳虚则多,阴虚则少。阳虚者则生寒,阴虚者则生热。阳虚阴盛者,约占七成之多,阴虚者十之一二。心力衰竭,神气衰竭,不能镇静,水气上扰,实为阴邪所患,正气衰极,神无所主。

郑氏认为人患病的生理基础是阳虚,病理基础是水盛,即“阳气一虚,百病丛生”,其治疗阳虚之法,乃为“扶阳抑阴”,即“扶阳助正,回阳返本”,当处处时时事事把扶阳、回阳、潜阳、助阳、温阳放在心头。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畏寒肢冷、肢体不温、面色晦暗、心胸憋闷、胸前作痛,脉细涩而微,舌淡紫色或有疲点,甚者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神志不清、昏迷等,实为心之阳气衰竭所致。

心阳虚者,多因久病体虚,暴病伤阳,或年高脏气衰竭所致,发病急暴危重。

心阳虚弱,鼓动无力,血脉不得充盈,心主血脉,故心胸憋闷,胸前作痛,甚至神志不清或昏迷,脉细涩而微,或重则脉微欲绝;阳气虚衰,气血不能上达于面,则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淡紫色;阳气亏衰不能温煦肢体,则畏寒怕冷,肢体不温,甚至四肢厥冷;心阳衰竭,宗气大泄,汗为心液,故大汗淋漓,病情危笃,心阳虚脱。

郑氏认为真阳不足于上,真阴之气即盛于上而成病,用药即当扶上之阳以协于和平。心力衰竭的治疗当温补心阳或回阳救逆。郑氏创立补坎益离丹及当代著名“火神派”医家李可创立破格救心汤,皆旨在治疗心之阳气衰竭,挽救濒危亡阳的患者性命,功效显著。

3“火神派”治疗心力衰竭的典型病例

李可为当代“火神派”的著名医家,病例来源于其经验专辑.

患者甲,男,62岁,被医院诊断为“肺心病心衰并发脑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危出院,准备后事。诊见患者深度昏迷,痰声拽锯,颈脉动甚,浮肿如鼓,脐凸胸平,下肢烂肿如泥;唇、舌、指甲青紫,苔白厚腻,六脉散乱。

摸其下三部则沉实有力。询知患者痰喘31年,此次因偶感风寒,暴发此病。住院7d,始终无汗,己Zd无尿。嘴唇青紫,心衰之端倪己露。寒饮久伏于三部,太溪根脉微弱可辨,是为一线生机。遂投大剂破格救心汤(附子、干姜、炙甘草、高丽参、山英肉、龙骨、牡蝠、磁石、雳香),重用附子2009,加沉香粉(冲)39,油桂(冲)39,泽泻、获等各309,以纳气归肾,利水消肿武火急煎,边煎边灌服药后,一刻钟回阳救逆,汗敛喘定。

lh后,知饥索食,心率100次/min,脱险。原方再取8剂,l次/3h,昼夜连服,次日,水肿尽消,心率82次/min,己能拄杖出游。古今皆为必死之症,竟获治愈.

本例心衰诸证,病情交织错杂。但其主证乃手足少阴心肾虚衰之病变,病根又在于肾阳不振,不能上济于心所致治疗当补益肾气、温通心阳。方中附子回阳救逆,通行十二经,与干姜、肉桂、炙甘草相配,破阴回阳;人参滋补阴液,避免枯竭;山茱英、生龙骨、生牡蝠收敛元阳,固肾摄精;磁石摄纳肾气;再辅佐健脾、利湿、活血化疲之药,以达回阳宣痹,益气活血之功。阳气旺则气血和,诸证即可迎刃而解。

4小结

扁鹊曾言“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道出保扶阳气乃为立身之本。“火神派”扶阳是根据当下流行之时弊,偏重寒凉,耗损阳气,致使阳气亏衰,阴气旺盛,诸病丛生。心在五形属火,阳气亏损,阴气偏亢,心之君火自然不旺;脾属土,火生土,脾为心之子,心阳不足,脾阳亦不足,从而脾主运化功能减弱,痰湿水停于体内,疲滞气血脉络,导致水肿、心痹、胸痹、痰饮等证。

阳气足则心阳亦旺,心阳旺则脾阳也充沛,脾主运化功能昌盛,痰湿水饮自消,气血运行通畅,水肿、心痹等证自然消除。

究其根本,益火之源,以消阴豁,正是这个道理。“火神派”从扶阳、温阳方面治疗心力衰竭,是从阴阳生命之根本着手,从本质上治疗心阳虚或心阳虚脱的多种表现。

任何学术流派,只有具备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临床应用价值大,才具有生命力。笔者研究“火神派”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临床应用,因为临床实践是检验“火神派”的试金石。在当今情势下,无论疾病谱还是现代疾病的发病特点,都可以显示出“火神派”具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及可以预期的显著疗效。心力衰竭是用其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的一种疾病,临床善用、活用“火神派”的理、法、方、药,对于阳气亏虚之人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