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原名是什么 名人与城市|高尔基与下诺夫哥罗德

2019-0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年是高尔基诞辰150周年,俄罗斯各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高尔基曾被视为无产阶级文学的象征而高居神坛,时代变迁,如今对这位作家的评价也变得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无论何时,当我们阅读<童年><在人间>,看到阿廖沙·彼什科夫在下诺夫哥罗德近乎传奇的成长故事时,定会感动和欣然,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是美好人性的种子如何在石缝中顽强地生长和绽放.高尔基原名是什么 名人与城市|高尔基与下诺夫哥罗德俄罗斯有两个叫"诺夫哥罗德"(Новгород,意为"新城"

今年是高尔基诞辰150周年,俄罗斯各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高尔基曾被视为无产阶级文学的象征而高居神坛,时代变迁,如今对这位作家的评价也变得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无论何时,当我们阅读《童年》《在人间》,看到阿廖沙·彼什科夫在下诺夫哥罗德近乎传奇的成长故事时,定会感动和欣然,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是美好人性的种子如何在石缝中顽强地生长和绽放。

高尔基原名是什么 名人与城市|高尔基与下诺夫哥罗德

俄罗斯有两个叫“诺夫哥罗德”(Новгород,意为“新城”)的城市,一个是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建城于9世纪的大诺夫哥罗德,另一个是位于伏尔加河与奥卡河汇合处、建城于13世纪的下诺夫哥罗德。两座城市都位于重要的商路上,都是历史名城,但中国人对下诺夫哥罗德要熟悉得多,也更有亲切感,这是因为它拥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形象代言人——作家高尔基。苏联时期,这座城市曾更名为高尔基市,长达半个世纪。

高尔基原名是什么 名人与城市|高尔基与下诺夫哥罗德

卡西林小屋

“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亮处,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颜六色的花边⋯⋯”高尔基在《童年》中这样描写他意识的觉醒。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阿廖沙)·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出生在下诺夫哥罗德的外祖父家,如今在科瓦利辛街仍然可以寻访到他出生的房子。

高尔基原名是什么 名人与城市|高尔基与下诺夫哥罗德

卡西林小屋,是根据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和作家自己画的房子的布局在旧屋的基础上复建而成,1938年1月1日正式成为高尔基童年博物馆。

那个唤醒他的人是外祖母。“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像大地一样仁爱宽厚、包容镇定的外祖母,给年幼的阿廖沙构筑了安全的港湾。外祖母是他的第一个人生导师,也是他的文学启蒙者,以源源不断的故事、童话、歌谣向小阿廖沙输送着俄罗斯民间文学的丰富养料。

嵌入阿廖沙最初记忆的还有伏尔加河上美丽的风景和与下诺夫哥罗德相逢那一刻的眼神:“我记得,外祖母一看见尼日尼,就高兴得像小孩子似的。她拉着我的手,推我走到船舷旁边,大声地说:‘你瞧,多么好看!这就是我的尼日尼,我的天啊!瞧它,简直像神仙住的地方!’”

高尔基与夫人、女儿和儿子,最幸福的家庭时光。

但是轮船刚靠岸,童话就结束了,粗鄙的现实随即拉开了大幕。“我们上了坡,坡顶上靠右边斜坡开始有街道的地方,坐落着一处低矮的平房⋯⋯里面到处都是怒气冲冲的人忙来忙去,小孩子像一群偷食的麻雀乱窜乱跳,到处闻到一种刺鼻的从未闻过的气味。”

这就是阿廖沙回到下诺夫哥罗德后的第一个住处,也是今天这座城市最重要的高尔基纪念地之一:高尔基童年博物馆——卡西林小屋,其所在街道当时叫乌斯宾斯基坡道,现在的地址为邮政坡道21号。其实阿廖沙在这里只住了一年左右,但也许因为这是作家记忆中最早的一个家,在《童年》中对它的描写,无论人物、场景和故事都特别生动,令人过目难忘,所以这座房子被视为高尔基童年的象征。

厨房是外祖父家最大的房间。木长凳上小阿廖沙没能逃过外祖父狠毒的树枝鞭子。

走过荒凉的岁月

在阿廖沙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外祖父的家境每况愈下,他跟着外祖父母多次搬家,其中住的时间最长(1872〜1876)的是绳索街的一座小房子。母亲再婚后,他曾随母亲和继父在伏尔加河对岸的工厂区生活,在那里他获得了对工人生活的最初印象。

后来母亲病重,回到外祖父家,此时外祖父母已经搬到彼洛什尼科夫街。母亲不久就去世了。葬礼之后几天,外祖父对11岁的阿廖沙说:“你不是一枚勋章,我脖子不是挂你的地方,你到人间挣钱养活自己去吧。”

根据《在人间》的讲述,少年阿廖沙的打工处所包括一家鞋店、一个做绘图师的亲戚家、一条伏尔加河上的客船、一家画圣像的作坊,等等。如今在下诺夫哥罗德细细寻访,高尔基早年生活的痕迹虽已被世事变迁层层覆盖,却也还依稀可辨。他还曾在树林中捕鸟赚钱,这种谋生方式让他有机会与自然相处,神游物外,做超然之思,是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一环。

不过,少年高尔基没有在社会这口大染缸中沉沦,反而因现实的丑陋而积聚起了追求真善美的强大心理动能,真称得上一个奇迹。这大概多亏高尔基自带“天纵英才”的优越气质,当然也得益于外祖母的庇护和滋养,但我觉得高尔基的个案还显示出俄罗斯民族精神那种泥沙俱下的驳杂中,蕴含着某些相当健康强壮的因子。

“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生活中的这层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许多年以后,作家高尔基回首往事的时候这样写道。

高尔基是一个真正的自学者,除了母亲和外祖父曾教他认字,他正式进学校读书的时间只有两年——一边上学一边捡垃圾。共产主义街27号现在是一家律师事务所,墙上的标牌提示这里就是高尔基上过的平民小学,1877至1879年他在这里读书。

在野蛮生长的少年时代,他一边阅读现实生活这本驳杂的大书,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每一本遇到的书籍。通过书籍,他找到了与人类高尚情操相连通的渠道。书籍向他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户,随着阅读的增长,他对合理生活的向往越来越清晰,改变现实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我想得最多的,是世界的浩大,从书本上见过的那些城市,过着不同生活的外国。

外国作家书上的生活比我周围那种单调而喧嚣的生活来得更清洁、可爱和安逸。这使我心头的不安平静下来,引起了我对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怀着执拗的幻想。”

高尔基15岁离开下诺夫哥罗德前往喀山求学,然后开始在广阔的俄罗斯土地上漫游,在此期间他的外祖父母于1887年相继去世。如果说青年时代的漫游是高尔基的大学,那么在下诺夫哥罗德的童年和少年就是他不寻常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下诺夫哥罗德是他的第一个课堂,此后他的人生走向和重大选择,大都可以从早年生活中找到深层的根源。

不尽之缘

出走的少年经历了痛苦的精神成长和文学探索,当1892年秋重返下诺夫哥罗德时,他已经以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写作中的高尔基

此后高尔基多次回到下诺夫哥罗德,居住最长的一段时间是1902至1904年,当时他偕妻子儿女住在下诺夫哥罗德谢马什科街19号。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平静和谐的时期,他过着安宁的家庭生活,一边在《下诺夫哥罗德报》工作一边写作,成果颇丰。这个时期他写了代表剧作《在底层》和《住别墅的人们》,《母亲》的创作也是在这儿开始的。

大波克洛夫街是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最古老的贵族街道之一,也是高尔基曾经的主要活动区域。大街的尽头是高尔基广场,作家巨大的全身塑像遥遥可见。

此时的高尔基已是享誉文坛的一线作家了,他的住所成为谈笑有鸿儒的沙龙,号称“高尔基科学院”,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曾出入这里,如作家柯罗连科、安德烈耶夫,歌唱家夏里亚宾,等等。1971年,这座三层楼房被辟为高尔基故居博物馆,是下诺夫哥罗德又一处重要的高尔基纪念场所。

博物馆中保存和展出的大多数是高尔基及其家人使用过的物品原件,其中丰富的藏书尤为令人感慨:当年那个贪婪地吞噬着遇到的每一本书的少年,终于可以读个畅快了!

拥有丰富历史时代气息的还有位于米宁街26号的高尔基文学博物馆。博物馆始建于1928年,展品包括与高尔基有关的文献、照片和个人用品,另外还有大量记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下诺夫哥罗德城市风貌的照片和日常用品。

在这里可以找到所有高尔基曾涉足勾留的街巷、广场、房屋,看到当年伏尔加河岸的景色,以及一睹曾出现在高尔基早年生活中的人们的真容。在博物馆中还可看到其他著名作家给高尔基的赠书,以及高尔基同时期的其他下诺夫哥罗德作家的介绍。

为纪念高尔基诞辰150周年,下诺夫哥罗德地铁开设了“高尔基”专列。

高尔基在下诺夫哥罗德做过不少慈善方面的事情:筹办提供廉价食物的小吃店,推动建立收容所和面向穷人的文化设施,为孩子们办新年枞树晚会,等等。也许这些行为背后的动因也来自童年:一方面他深知穷人生存的艰难,明白他们多么需要救助和启蒙;一方面是对乐善好施的外祖母的纪念,说不定也有为吝啬刻薄的外祖父“赎罪”的意思吧。

卡西林家曾经住着一个叫格里高利的老头,他本是外祖父的忠实朋友,曾与外祖父患难与共,可是当他眼睛瞎了以后,虽然没落但尚有能力的外祖父却把他赶走,让他沿街乞讨去了。

“外祖父为什么不养活他?”阿廖沙问外祖母。“外祖母把我搂到怀里,差不多耳语似的,预言说:‘记住我的话:上帝要为这个人狠狠地惩罚我们一顿的!一定要惩罚的⋯⋯’”外祖父临终成了一个疯疯癫癫的乞丐老头儿。

如今“高尔基”已经不再是这座城市的名字,但下诺夫哥罗德依然可称为一座高尔基城。在这里,你有很多机会与高尔基相遇:很多建筑的历史掌故中都可能隐藏着与高尔基人生轨迹或某部作品的某种联系;城市最好的剧院当然以高尔基命名,并且以上演高尔基的戏剧为经典保留剧目;至于广场、街道、地铁站、图书馆、饭店、酒吧、旅馆冠以高尔基之名更是理所当然;在市中心的高尔基广场,在伏尔加河高高的河岸,在卡西林家的院子,甚至在儿童火车的车站,都可以看到高尔基的雕像;高尔基地铁站的内饰自然也以高尔基及其作品为主题;最近在一所学校的铁丝围墙上还出现了一幅具有现代艺术特色的高尔基拼图像。

(节选自2018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