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伟死因 陈中伟死因 陈仲伟之死谁之过?被砍30刀倒在社会戾气制造的血泊中

2018-0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被患者砍30余刀,不治身亡,再次震动舆论.5月7日夜晚,大量广州及附近城市民众自发聚集到广州市的英雄广场悼念陈医生,与魏则西事件不同的一种悲情弥漫在广场和舆论场.魏则西事件后莆田系遭到口诛笔伐,整个医疗界的形象也跟着受损.然而一名患者因为对牙齿治疗效果不满意就向医生举起屠刀,又让人痛彻地感受到医生职业的艰难和风险.两种质问和呼喊同时在中国舆论场上回荡.砍杀陈医生的行为令人发指.这几年医生遭到恶意报复甚至无辜被害的情况不时发生,中国医患矛盾之尖锐,举世罕见.中国社

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被患者砍30余刀,不治身亡,再次震动舆论。5月7日夜晚,大量广州及附近城市民众自发聚集到广州市的英雄广场悼念陈医生,与魏则西事件不同的一种悲情弥漫在广场和舆论场。

魏则西事件后莆田系遭到口诛笔伐,整个医疗界的形象也跟着受损。然而一名患者因为对牙齿治疗效果不满意就向医生举起屠刀,又让人痛彻地感受到医生职业的艰难和风险。两种质问和呼喊同时在中国舆论场上回荡。

砍杀陈医生的行为令人发指。这几年医生遭到恶意报复甚至无辜被害的情况不时发生,中国医患矛盾之尖锐,举世罕见。中国社会的诚信资源不断流失,反映在医患领域,就是患者对医生执业目的越来越多的猜疑。医生看病是为了钱,为“效益”他们不惜乱开药,指挥病人过度检查,逐渐成为我们社会中一种带有相当普遍性的认识。

不幸的是,中国社会太大了,这种定性得到众多具体案例的支持,最新的强有力证据就是莆田系因魏则西事件“东窗事发”。有正常良知的医生是绝大多数,这一判断虽然在理性的讨论中被认为是成立的,但是它往往对现实医患纠纷起不到指导、降温的作用,医患纠纷一旦发生,很容易走向激烈、极端。

一些医疗界的人士指责媒体对医患纠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能说这种指责毫无根据。一些媒体尤其是网站“标题党”对抓眼球的兴趣显然比帮助缓解医患纠纷的兴趣更大。然而全世界媒体都有“炒作”的某种天性,中国媒体“炒作”的空间和资源都不比外国的多,因而反思医患纠纷如果围着媒体转,不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方向。

事实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盘还远不够精细,而人们的要求在朝着发达社会的一流标准看齐。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受到不合标准的对待,而经常忘记自己可能也是某种“次等标准”的提供者。委屈感经互联网集合放大,就成为一些戾气的源头,有的杀戮者在举起凶器时就会感到自己是“正义的”。

通过法律来解决各种纠纷,包括医患纠纷、拆迁纠纷等等,这说到底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社会的一种能力。创建这种能力,恐怕也不像我们有时认为的调调体制就能解决那样简单。中国社会迎接现代化的速度太快了,一些痛苦的磨合我们以为跳过去了,而实际情况却不是那样。

互联网不断带给我们标签式的东西,一个坏医生仿佛成了医疗行业黑暗的缩影,一个恶城管被认为展示了所有城市管理的霸道和不近人情,一个路人好心扶起跌倒的老妪预示了帮助陌生老人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在我们的一些重要价值没有得到巩固的时候,个别问题和挫折的出现就会带来排山倒海般的冲击。

现代医疗技术虽然长足进步,但医疗的终极局限性并未克服。医生本来就不是“妙手回春”的职业,即使他们被最先进的设备武装起来,也依然是这样。现代医院似乎进一步模糊了人们对医学本质的认识,这为医患纠纷埋下了更多伏笔。

我们的社会在各个方向都变得空前丰富,唯有理性的亏损越来越大,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大行其道。不能指望医患纠纷背后的戾气和深层问题很快得到消除,恐怕还是要从“治标”的依法严厉打击做起,先划清这个社会的底线和边界再说。(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