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五大书记 中共“五大书记” 还有两位候补书记
1945年6月19日,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出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人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五大书记”。
“五大书记”的称号,在我党历史上可谓世人皆知,如雷贯耳,已经成为新中国建立前后党中央最高领导的代名词。
在“五大书记”的分工中,毛泽东是核心,负责全面工作;朱德负责军事工作;刘少奇负责土地改革与城市工作;周恩来负责外联、统战,并协管军事;任弼时负责组织、办公厅和群团工作。五人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形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的团体。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其实除了这五位元勋,还有两个人被确定为“候补书记”,就是陈云和彭真。
那是1945年8月底,毛主席与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为了保证中央书记处能继续保持五个人开会,中央就决定“在毛离延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并增选陈云、彭真二同志为候补书记”。
不过,因为要全力争夺东北,陈云和彭真在9月就被中央紧急派到东北,组成东北局,主持东北的大局。
到了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鉴于当时的国内形势已由军事开始转为建设,因此五大书记的顺序变成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两位候补书记仍然是陈云、彭真。
(图:从左至右:陈云、杨尚昆、彭真、周恩来)
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因长期抱病工作,英年早逝。中央决定,把陈云转正,成为“五大书记”之一。
陈云的继任,其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成了头等大事,而在我党中,最擅长经济的就是陈云。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就主持了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建国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
刚刚建国时,百废待兴,经济凋敝,物价飞涨,陈云只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将全国的财政经济统一了起来,稳定了物价,让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开始步入了正轨。
毛主席曾说过,新中国的经济仗,绝不亚于三大战役,如果打不好,我们就前功尽弃了。而陈云,则以卓越的经济才能,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将这个战役完成得漂亮之极。因此,把他安排进“五大书记”的行列,也是众望所归的。
经济问题看起来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外行的人看得头都大了,但在陈云看来却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
其实这也是我们所有的政策都应该有的态度,可惜很多人都怕麻烦,只用百分之十的时间去了解情况,这样做出的政策,不被群众骂就怪了。
陈云还有一句名言:“不解决实际问题而去谈为人民服务,就是空话一句。”值得所有人警醒。
而另一位“候补书记”彭真,建国时被任命为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后来又担任北京市市长,陈云转正后,彭真成为唯一一位“候补书记”。直到1956年,彭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与毛主席等15人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