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伽耶金刚座 [圣地知识普及] 金刚座千佛成佛地 菩提伽耶

2018-10-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菩提伽耶(Bodh Gaya) ,又称菩提道场,摩诃菩提(梵Mahā -bodhi ),释迦牟尼佛悟道成佛处.菩提伽耶(即Bodh Gaya)位于印度巴特那(PATNA)城南约150公里处,印度比哈尔(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处之布达葛雅(Bodhgayā),面临恒河支流尼连禅河(梵Nairañjanā ,今法尔古河),其地原为古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方之优楼频螺(梵Uruvelā )聚落.菩提伽耶金刚座 [圣地知识普及] 金刚座千佛成佛地 菩提伽耶已成为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也是佛教四大圣地

菩提伽耶(Bodh Gaya) ,又称菩提道场,摩诃菩提(梵Mahā -bodhi ),释迦牟尼佛悟道成佛处。

菩提伽耶(即Bodh Gaya)位于印度巴特那(PATNA)城南约150公里处,印度比哈尔(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处之布达葛雅(Bodhgayā),面临恒河支流尼连禅河(梵Nairañjanā ,今法尔古河),其地原为古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方之优楼频螺(梵Uruvelā )聚落。

菩提伽耶金刚座 [圣地知识普及] 金刚座千佛成佛地 菩提伽耶

已成为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也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中国古代高僧法显和玄奘先后记载了菩提伽耶的历史。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2002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蓝毗尼园(Lumbini)。悟道之处菩提迦耶(Bodh Gaya)、第一次五比丘讲说佛法的鹿野苑(Sarnath) 以及涅盘之地的拘尸那罗(Kushinagar)合称为四大圣地。 菩提伽耶(Bodh Gaya)是四大圣地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圣地,位于印度巴特那城南150千米处,由寺和塔组成。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此修行获得觉悟,故该地被佛教徒尊为朝拜圣地。

菩提伽耶金刚座 [圣地知识普及] 金刚座千佛成佛地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大塔高约50米,形如金字塔,底部为边长15米的正方形,向上逐渐收缩,顶部呈圆柱形,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塔底一层四角竖有4个与大塔营式相同的小金字塔。大塔东门两旁辟有佛龛,立贴金佛像数座。其余三面为高2米的石栏杆,共60根,系公元前5——公元2世纪的作品,现藏于各地博物馆,只有复制品放在野外、塔西侧是著名的大菩提树,据说佛陀即在此树下得道成佛,故受到佛教徒敬仰,其枝也曾多次被折,代表佛陀送往世界各地的佛寺供养,繁衍滋生。

菩提伽耶金刚座 [圣地知识普及] 金刚座千佛成佛地 菩提伽耶

原树已在1870年被大风刮倒,现在的树据说是原树的“曾孙”。现树下立有红砂石板金刚座,以指示佛陀成道处和表示佛的智慧。围绕大塔还有百塔、牧女善生供奉乳糜和释迦牟尼影窟等遗址,以及各国僧侣在此修建的泰国寺、缅甸寺、斯里兰卡寺、日本寺、中国汉式和藏式等不同风格的寺院,展现了各国建筑艺术的风姿,是世界佛教建筑的苦学之地。

菩 提 树

大菩提寺背后即是著名的菩提树。树下有金刚座。这棵树并非是原来的那棵菩提树,是从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的圣菩提树上取的枝条插种而成。不过那棵树却是原树的枝条插种而成。

菩提伽耶又称“摩诃菩提寺”,曾于11世纪时修缮,佛教在印度衰亡后,寺塔曾一度由印度教徒管理。20世纪初斯里兰卡僧人达磨波罗在印度复兴佛教,上诉法院要求收回佛教徒管理祖庭的权利,法院裁决由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共同管理。

现摩诃菩提寺内供奉贴金佛像数等,常住喇嘛数十人,一些国内外佛教组织也在此设有分支机构。1970年建立的全印比丘僧伽大会总部也设于此。菩提伽耶是现今印度佛教圣地中保存较完整的遗迹之一。古代中国许多前往印度礼佛的僧人都曾到此停留,将当时的盛况载之于书,近代又在此发现五方北来的汉文碑刻,弥足珍贵。

现在每年前往圣地礼佛的各国佛教界人土和旅游者络绎不绝,已成为世界佛教徒向往的圣地和著名的宗教名胜,有着重要的影响。圣地附近还有著名的毗湿奴庙、湿婆庙等古老的印度教寺庙和一些耆那教石窟等。

历  史

释迦牟尼当在附近的森林里苦修6年,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是未悟得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修,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之后,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终身不起。冥想了三天三夜后,突然得以觉悟,找到了解脱之道。然后在附近继续思考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他就开始传道了。

摩诃菩提寺

介 绍

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因而佛教圣地也是多得很,最为神圣的该是菩提伽耶。菩提伽耶位于比哈尔邦伽耶城南10公里。释迦牟尼当年云游到此,在附近的森林里苦修6年,使他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是未悟得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修,到尼连禅河中沐浴,洗去一身积垢,随后攀树枝上岸,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之后,行至此地,于毕钵罗树下之金刚座上结跏趺坐,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终身不起。

他就这样苦思冥想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悟得了正道,证悟十二因缘、四谛法等,而得正觉,故毕钵罗树又称菩提树,即‘觉树’之意。因而菩提伽耶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昔日,释迦牟尼打坐静思的只是方寸之地,而如今已发展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

最主要的建筑物是高约50米的摩诃菩提寺,形如金字塔,底层为边长各15米的四方形,上部逐渐收缩,顶部为圆柱状,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寺塔第一层四角有四个与主塔形制相仿,但规模较小的金字形塔及圆顶。寺东大门前有一石牌坊,大门两旁则为佛龛,龛内及寺内大殿供有贴金佛像。

寺的其余三面有60余根高2米的石制围栏柱,分别建于公元前5世纪与公元前2世纪。现在的石围栏大多为复制品,真品已移至各博物馆陈列。据说,摩诃菩提寺原系阿育王创建,但后代屡加重建或扩建。

寺西侧是著名的大菩提树,树下有一金刚座。相传释迦牟尼就是在这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成佛的。周围有中国汉地及西藏地区、日本、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佛教组织和僧人修建的寺院。

近代曾在此发现五方北宋前期的汉文碑刻,现存加尔各答博物馆。 此座巍巍壮观的寺庙最早应为公元前三世纪大兴佛法的阿育王所建。公元前一世纪的著名巴尔户特佛塔(Bharphut stupa)的石头栏柱上,就刻有此寺庙浮雕的外形,从浮雕的图案可以看出有金刚宝座及菩提树被栏楯柱所围绕。

菩提伽耶的金刚宝座塔

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寺庙建于公元二世纪,现在的佛塔则可能是五或七世纪时摩揭陀国王所建的原型。十二世纪回教徒入侵印度,菩提伽耶也难逃其破坏毁尽,直到十四世纪,缅甸国王又在此遗址上,出资重建,不多久这座寺庙又遭严重的洪水,随洪水而来的大量泥沙又将它埋在沙土中长达数百年。

19世纪70年代,缅甸佛教徒与当时孟加拉国政府的协助下,终将摩诃菩提寺庙修复,寺庙的外貌在十九世纪时为英国考古调查队再次整修。从此这座雄伟大塔,得以重见天日。

目前摩诃菩提寺庙总高约五十二公尺,入口是在佛塔的东边,佛塔前有古老牌坊石柱,大约五世纪前后所建,石柱上有莲花纹和象征吉祥的动物卡里(Karli)和一些传说中的灵兽。佛塔入口有一块大木板,供信徒行大礼拜用。

佛塔四周有四个小石塔。西面入口壁面的两个小佛龛供着观音菩萨像。大殿整个由石头雕造,朝拜者一进佛殿,即可看到高台上的大佛呈降魔手印,原本是以青黑岩雕刻,它已经由西藏人贴了金,被披上一件橙黄色的大袍。

这个金字形的佛塔,是延续二世纪的佛塔造型而来。特征便是在佛塔顶部有层层循上渐小的伞盖。佛塔入口正面雕刻装饰着古代佛塔前门坊的造型。门坊柱上有雕刻狮子作狮吼状,代表着佛陀法音宣流,威震十方。平面坊中有圆形龛供奉着佛像。

这圆形龛呈直线形的排列从底朝上而渐小,使佛塔在整体视觉效果颇具均衡的美感。佛塔四面的浮雕,是由马蹄形类似的拱门式样所组成。这图案是用来代表早期佛教的僧院。它是取材于早期佛教建筑的入门或石窟洞口的结构形状。

菩提伽耶寺内的佛像

壁龛下有俯莲式的莲瓣装饰,最下边的基台有呈对称的孔雀浮雕。孔雀代表着高贵与清净。每小壁龛间有小石柱分割其间。佛殿入口两侧塑有二尊非常优美的佛像,左侧一尊呈无畏印的佛像,佛像衣着薄如轻纱是特色之一,表现笈多王朝时期的艺术风格。

大塔三面围绕的石栏楯,最早由阿育王所建,但后为孔雀王朝之后的巽伽王朝所重新建造。石栏楯的构造,其根结构有间柱、横栏柱和圆形板,是早期印度艺术史上的重要指标。这整个栏楯以西南面保存得最好,东北面则损坏很多。

高度约八英尺高。栏楯柱上刻有各种不同的纹饰和传说中的灵兽,十足展现了浓厚的希腊风格纵梁柱部分雕刻着佛一生的事迹,当时并没有佛像的制作,就以象征的手法,以象表示诞生,法轮代表说法,佛塔表示涅盘。大部分古代原柱已被搬至附近的菩提伽耶博物馆陈列,目前仅保存四个古老原柱。其余的石栏楯是近代仿造的。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与佛陀生前生活紧密联系的四个圣地之一,是佛陀成佛得道的地方。摩诃菩提寺最早是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现存的寺历史可以追溯道公元5世纪到6世纪。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笈多王朝后期以来印度现存的最早全部为砖石结构的佛教寺庙之一。

传说弥勒菩萨所塑-释迦牟尼佛35岁降魔成道像

菩提伽耶Bodhgaya——金刚座

佛陀的脚印

正觉塔南侧的度母殿

殿内的壁上有一尊很不起眼的度母像,据说此佛像是从前呼唤阿底峡尊者到西藏弘法的那尊度母,所以这里也是藏传佛教信徒不会错过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