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顿珠照片 扎西顿珠:60年 我用照片为新中国喝彩
扎西顿珠,今年65岁,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言语流畅。当他提着一个装满各种文件和几百张照片的红色文件袋站到记者面前时,先是和蔼一笑,然后用手拍着自己的文件袋说:“我这里有你们需要的老照片,不论你们需要反转片还是普通胶片,我都可以提供。”
望着老人自信的笑容,记者忍不住问他“是不是专业摄影师”,老人大手一挥,爽朗大笑着说:“专业谈不上,但确实是拍了一辈子的照片,严格定义上来说,也算是一名老摄影记者了。”于是,他的身份和他手提袋里沉甸甸的老照片,都开始散发着一种特殊的光芒,吸引着记者走进他的生活,收集他这大半生走来的点滴感触。
老人说:“这些年的变化有目共睹,感同身受,但我的经历,我保存的这些老照片却为如今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真实而有力的证据。我要用我的老照片为新中国的60华诞、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献礼,让更多的人见证今非昔比的变化,为祖国不断繁荣富强而骄傲。”
为生计6岁到拉萨当乞丐
50多年前,在山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名叫扎西顿珠的小男孩和他体弱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可贫农的身份让他们母子的生活过得无比艰难,为了能活下去,母亲带着他从山南一路乞讨来到了拉萨,母子两人本以为在拉萨城可以找到生计,可没有技术也没有体力的孤儿寡母,只能靠乞讨饥一顿饱一顿艰难度日。
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扎西顿珠获得了读书识字的机会,他被送到西城区小学读一年级。两年以后,扎西顿珠得知了部队招工的消息,虽然想继续在学校求学,可迫于生计的压力,扎西顿珠还是应招进入了部队。
“进入部队是我生活的一个分水岭,从以前饥寒交迫的小乞丐,到成为部队的一名工人,再到表现突出成为部队里专门负责摄影的志愿兵,我再也不用为填饱肚子发愁,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现在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5000多元,还能从事自己喜爱的摄影工作,非常知足。”
回想起往事,老人对西藏民主改革充满了感激,虽然有一个苦难的童年,但他还是对生活充满了感激。
用照片为新中国60岁生日献礼
现在的扎西顿珠老人已经退休4年了,但他还在西藏摄影家协会任职,说起他的名字,只要对西藏摄影有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他曾作为西藏军区的摄影记者跟随西藏军区歌舞团赴京演出,并和演员一起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曾经作为一名记者,随着采访团一起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拍摄了无数优美风光;曾经利用工作之便,深入到西藏各个地区,用镜头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客观记录让他见证了新中国特别是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而他自己,作为一名普通人,从一个小乞丐成长为实现了自我价值并受人尊敬的摄影记者,从童年的孤苦无依到现在子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生活的富足、精神的充裕让他历经沧桑的心灵更加坚定地追随党的引导。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扎西顿珠老人告诉记者,他就是抱着这样的理念才带着老照片找到了《拉萨晚报》报社,“这些年的变化有目共睹,感同身受,但我的经历,我保存的这些老照片却为如今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真实而有力的证据。我要用我的老照片为新中国的60华诞、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献礼,让更多的人见证今非昔比的变化,为祖国不断繁荣富强而骄傲。”
扎西顿珠年轻时在昌都附近的曲耳山留影。(图片来源:《拉萨晚报》)
我的照片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
扎西顿珠老人的照片内容丰富,风景、建筑、人物、会议等都有体现。说起自己的摄影经历,扎西顿珠告诉记者,他的老师是老十八军的摄影记者罗伟。对这位恩师他一直充满感激,每年清明节都不忘带着酒和食品到西郊烈士陵园里的老师墓前祭奠一番。
由于条件有限,年轻时从没有机会接触照相机的他,对这种科技产品非常着迷,刚接触摄影时每天都缠着老师讨教技术,本身勤奋好学再加上几分天赋,扎西顿珠很快在众多学习摄影的士兵中脱颖而出。他刚开始只负责拍摄部队生活、活动,后来逐渐将镜头对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一些建筑、风景。几十年下来,扎西顿珠的照片已经多得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为了保存这些照片,他在家里专门准备了一间储藏室,里面全是各个时期的照片。
“在家没事时最喜欢把这些照片拿出来整理,看着七几年人烟稀少的街道、简陋的建筑结构,再和现在的城市规模相对比,有点恍如隔世,我们国家的发展实在太快了,这些老照片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据。”扎西顿珠在自己带来的照片里翻出了许多70年代、80年代拉萨城的老照片,对记者讲解着以前中和国际城是什么样子,布达拉宫又是什么样子以及龙王潭和过去相比新增了哪些设施。
他还有几张青藏铁路通车前、现在的火车站所在地的老照片,那时候柳梧村还只有几家居民房炊烟袅袅,现在该处却是一座座标准的现代化建筑群……在老人眼里,每一张老照片都能讲出一段悠久的老故事。他还拍了许多西藏各地区的老照片,一张拍摄地点是林芝的70年代的老照片上,三个人正赶着马车运输货物,另外一些最近拍的照片则显示出各种越野车在该路段来回穿梭。
短短几十年,马车换成了越野车,黄土飞扬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镜头不会说谎,它却最能证明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扎西顿珠老人为能拥有这些老照片充满自豪。
生命不息,拍摄不止:记录继续
前不久,扎西顿珠老人刚从阿里拍照回来,这么大年纪一个人到阿里采风让人不免为他的身体状况担忧。“我身体好得很,在阿里的时候我一人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山,一点问题都没有。”说起自己的身体,老人自信十足。
他告诉记者,其实阿里他以前去过很多次,但最近几年因为身体和工作原因一直没有过去,今年7月份,他按捺不住想去阿里看看、拍些照片的冲动,便只身一人到阿里旅游了一趟。问他为什么那么大年纪还要到处跑着拍照片,扎西顿珠说:“年纪越大越觉得时间宝贵,我想用镜头多记录一些当下的现状,好让后人有个参照物做对比。
拍了一辈子照片,到现在才真正领悟拍摄的意义,我总有老得走不动路的一天,但我的照片却可以永远存在,永远鲜活地呈现人们生活的影像,所以,只要身体允许,我拿着相机的手就不会放下,我就会到处行走不断记录。”
平时除了到处行走拍摄照片以外,扎西顿珠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十分惬意。在茶馆喝甜茶,和老伴一起养花,陪3个孙子一起玩耍,让他们看自己的老照片,讲一些很久以前的故事,关心子女的生活和工作,看书、读报,了解国家大事……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从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这就是生活在新中国的享尽天伦之乐的老人!1962年西藏军区歌舞团的演员到北京演出时,扎西顿珠作为随队记者,专门负责照片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