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林品红楼 品红楼(特辑2)丨王扶林VS马瑞芳:朝花夕拾话红楼
新杏坛精心策划推出的《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系列,一经上线就引起了听众的广泛关注。今年正值87版电视剧《红楼梦》开播30周年,我们专门推出导演王扶林与红学大家马瑞芳对话,为您讲述87版《红楼梦》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要拍《红楼梦》?
那时正是中央电视台改革开放初期,要改变面貌,要给中国的电视观众提供新的剧目。加上国外很多知名的广播公司把本国的、世界的名著都搬上了屏幕,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中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
中央电视台为什么要拍这个《红楼梦》?因为《红楼梦》是四大古典名著里头首屈一指的;初衷是为了普及中国的名著,让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继承下去,让广大青年人都了解中国的文化精髓。
当时在八十年代初期做过一个调查,竟有名牌大学的文学系的学生没有看过中国的四大名著,世界名著只看过一本《红与黑》,这是名牌大学文学院的学生,如此这般,真是很让人寒心的一件事情。作为一个中国的电视工作者、文化传播者,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应该是有责任来普及中国的古典名著、古典文化,让大家都能够了解它当中的精髓,这就是初衷。
王立平的黄金时代献给了《红楼梦》
当年王立平四十岁出头,是新影厂的作曲,他的成名作是《太阳岛上》、《潜水姑娘》,都是流行歌曲,都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他也是找到人跟我联系,他说什么呢?他说“我愿意把我创作的黄金时代贡献给《红楼梦》,我试写一个主题歌,如果你们觉得好,你就用我;如果写的不好,我一分钱不要,我自己就走。
”从这句话说完了之后,他就开始跟我们筹备组的几个人,在北京到处看古典建筑,明清建筑,探讨《红楼梦》里头的一些问题。这个王立平是一开始,人还没有呢,他就参加了,跟我们一块研究《红楼梦》,研究有关的史料。
《枉凝眉》写了一年。写出来之后,红学家一致满意、一致同意。他说“这个《枉凝眉》的曲子不是我手写出来的,也不是脑子写出来的,是用我的心,是流着血写出来的”。
《红楼梦》与山东的情缘
毛遂自荐的山东设计师——史延芹
王扶林导演介绍说:当时我们正在筹备阶段,有一天一位三十左右的女士找我,正好我那天在家,她敲敲门就进来了,给我的一个印象她就背了一个画夹子,然后自报家门“山东省话剧团服装设计师,想来担任《红楼梦》的服装设计,您看看我画的图”。我看了之后,觉得确实还有点前途,费了这么大的周折终于找到我,没勇气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当时我们的领导说她这个资历不够啊,就叫她去找一个老师,就找了人艺的鄢修民跟史燕琴一块来设计《红楼梦》的服装,史燕琴也去请教过几次,后来鄢修民因为人艺的工作很忙,后来就没再参加,史燕琴一个人独挑大梁,就把所有的服装给弄下来了,一共画了2000多幅设计稿。
雪中送炭的山东企业家
当时我们拍摄的经费全部是按照原来的习惯,一层一层打报告、请批,当时是广播事业局财务司来批预算。当时预算也很少,当时只写了28集,但是批下来的钱远远不够。正发愁的时候,潍坊来了一位下海的企业家,他说“我投资250万”。当时这250万简直是雪中送炭。
这对于《红楼梦》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支持,没有这笔钱的话,造什么荣国府,搭什么宁荣街,元妃省亲那么大的场面,秦可卿出殡那么大的场面,这都不可能实现,现在想起这个事来,我们还是非常感谢这位企业家。
应时应景的戏剧场景
探春远嫁的镜头我们是在蓬莱拍的,美工就建议说在当年戚继光练水师时修的这个景、这个城墙,探春远嫁如果在这儿搭场景的话,是很有必要的。
我就想了王立平做的那个《分骨肉》,再加上山东蓬莱的这个景,我想这个戏可以加出一点内容来,于是我们就找了海军,找了一辆废弃的军舰,把它的外形改造了,还得从远的地方开过来,这可费了大劲了,然后又在这个城墙上搭了一个彩棚。如果没有这个歌、没有蓬莱提供这个景,恐怕导演也没有办法发挥出这么一段戏来。
《新杏坛》团队历时半年之久精心打造“品读《红楼梦》”系列已正式上线喜马拉雅平台,欢迎广大听众朋友扫码试听,我们一起看儒道佛俗,品大观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