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出什么事了 姜昆:相声不应该是情绪出气筒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决赛第三场4日开赛。当天亮相的六组作品选择了共享单车、现代病等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新问题作为素材,创作表演出聚焦社会热点与百姓生活的幽默故事,引发观众的共鸣。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接受采访时表示,相声针砭时弊的功能不是高不可攀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一味追逐热点和成为情绪的出气筒都有可能进入创作误区。
由张霜剑独自一人表演的默剧《生日》一人分饰两角的动作表演牢牢抓住了观众的视线;李涵、迟永志带来的相声《现代病》聚焦现代人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导致"耳机聋""沙发腰""屏幕眼"等现代病;曹毅、张晓冬、沈远、陈思清表演的《共享单车的一天》,将共享单车拟人化,映射出现实生活中缺乏公德心的表现,并用喜剧的方式对这种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北京市公安局选送的相声《接电话》的演员则都是来自基层的民警。
接地气,讽刺性强让节目备受好评。
在姜昆眼中,说相声要做到针砭时弊不是高不可攀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创作中有一个误区,就是过去写的相声,那是在刚刚冲破思想束缚和禁锢的时候,大家伙儿说你们相声好,讲了咱老百姓想讲而不敢讲的话。可是,我们老百姓现在是畅所欲言。
"所以姜昆认为,一窝蜂找热点、找不足,老百姓哪儿不满意发牢骚就去替群众撒气是一个误区,"这样满足一时的痛快,但缺乏对生活深刻的挖掘和思考,以及引导和引领。我们不应该是情绪上的出气筒,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欢乐剂。"
说到相声的功能性,姜昆不提倡简单将相声分为讽刺、歌颂两个类别。"相声擅长讽刺,但歌颂也不能偏废,相声艺术的功能应该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娱乐的功能,也有教化的功能;既有普及知识的功能,也有展示技巧、才艺的功能;既能引发人联想和共鸣,也有简单的娱乐让人感到欢愉,光强调讽刺就会走偏,就会影响相声艺术功能的丰富性。"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