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星球第四部 《快乐星球》导演张惠民:“五小工程”的15年坚守
说起儿童剧《快乐星球》,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它整整陪伴了一代人的童年时光,改变了很多少年的人生轨迹。《快乐星球》从2003年拍摄、2004年央视八套开播至今,已先后播出4部200多集,而这背后是导演张惠民执着于人生的目标,为中国孩子的快乐童年,抛开一切功利浮躁,坚守的15年。
是怎样的机缘巧合、又是什么力量和信念,支撑着一名导演15年守着一颗“匠心”,全身心耕耘在儿童剧这个小受众、小投资、小制作、小市场、小回报(张导自嘲为“五小工程”)的责任田中,心无旁骛,无怨无悔?
首次试水儿童剧选择科幻题材
作为一个工作了几十年以拍摄儿童剧的资深导演,张惠民并不是一开始就接触儿童剧,早在1996年张惠民执导的作品《乡党委书记》便荣获了第十七届“飞天奖”,随后的两年里张惠民执导的作品《看不见的太阳》和《生死较量》更是陆陆续续获得了诸多奖项。
2000年,中国儿童电视剧市场一片空白,中央电视台找到张惠民,希望他能牵头组织,拍摄一部表达中国元素、给中国孩子看、中国孩子喜欢的儿童电视剧。张惠民答应试一试。
“中国的孩子是看宫廷戏、武打戏长大的,美国孩子是看科幻片长大的;中国影视产量世界第一,科学素养全球排名第八十四位”,为了保卫孩子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热爱科学面向未来,张惠民选择了科幻题材。
精心打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3年拍摄之初,为了给工作人员鼓劲,张惠民放了“狠话”:“我们要拍一部高质量的有生命力的儿童剧,要让我们的作品10年后还有播出价值。”
“儿童通过动画片、电视剧感知世界,这种形式的文化渗透力量是很强大的。孩子们没有辨别能力,模仿能力强,无意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都可能给孩子造成一生的不良影响,因此,做儿童剧要有责任感,要大张旗鼓地使用多种艺术手段,用孩子们最能接受的娱乐方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惠民说。
因此,张惠民要求,在作品中,即使是坏人,也不能叼着烟、爆粗口。
为让孩子乐于接受,他将《快乐星球》定位为“儿童演、演儿童、儿童看”,非常注意倾听孩子们的意见。“只要孩子说不好,这一场我们就换剧本重新再拍,直到孩子满意。”同时还要观察小演员们看样片时的反应,“如果我看到孩子在拍摄或者看片的时候不兴奋,那这一集就是不合格的,必须要重新修改剧本或重新拍摄。”
就这样,为了拍一部高质量的电视剧,张惠民带领剧组反复研讨剧本、修改样片,精心打磨每个镜头、每句台词、每个场面,有时候为了一个很小的细节,宁肯把拍摄停下来。
事实证明,张惠民的坚持是对的。
“现在中央电视台优秀儿童剧展播还在重播《快乐星球》,15年了,还有重播价值,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张惠民自豪地说。
15年坚守成为中国儿童科幻第一人
儿童电视剧被定位为影视界的“五小工程”,小受众、小投资、小制作、小市场、小回报,儿童电视剧是一个“有行业没产业”的领域,很多导演都不愿意涉足。
而从第一部电视剧《快乐星球》开拍,到如今将要推出电影《快乐星球之三十六号》,他“一根筋”为儿童科幻剧这一个中国目前极为稀缺的题材,坚守了15年,成为中国儿童科幻第一人。
15年守着一颗“匠心”,义无反顾一路前行,张惠民给记者讲了几个理由。
其一,一次,一个长沙的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千里迢迢来到位于郑州的快乐星球拍摄基地看他,她说:“导演,你的电视剧太好了,孩子看了帮妈妈做事情那一集后,第一次主动打了洗脚水来给我洗脚。”张惠民听了很感动,一个好的电视剧对孩子行为方式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他看到了影片教育的力量,所有的苦和难都是值得的。
其二,“文化的渗透力量是很可怕的,天天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看着美国动画片,长大后会自觉认为,世界上所有好的东西都是美国的,中国没有好的东西提供给他们。”他认为,作为一名导演,有义务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给孩子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导向。
其三,中国太缺科幻片了,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喜欢科学,爱幻想,只有幻想人类才能前进。“一个民族,不光需要脚踏实地的人,也需要一批仰望星空的人。作为剧组,既要脚踏实地把片子拍好,也要仰望星空知道自己价值追求所在。”张惠民说。
采访结束,记者想起张惠民的微博签名“一位为一部儿童科幻剧守望15年的人”,可谓良心入影剧如人。(记者 李爱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