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庄园后人 姜氏庄园——窑洞大宅院的奇葩

2019-04-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塬上俯瞰壮观的姜氏庄园.中院大门外院墙上,石灰书写着"红军万岁!"."一切权利归农会!" 姜氏庄园庄主姜耀祖,其祖父姜安邦是杨家沟马氏财主的女婿.姜耀祖以卖沙锅起家,是清末到民国初期米脂东乡富甲一方的大财主,拥有土地上万亩,年贮粮数千石,财源广进,积蓄丰厚,于是修建姜氏庄园.姜氏庄园后人 姜氏庄园--窑洞大宅院的奇葩庄园四周寨墙高耸,上中下三院明道相接,暗道相通,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巧,工艺精湛,布局考究.  ↓姜氏庄园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南 16公里桥

↑在塬上俯瞰壮观的姜氏庄园。中院大门外院墙上,石灰书写着“红军万岁!”、“一切权利归农会!”

 姜氏庄园庄主姜耀祖,其祖父姜安邦是杨家沟马氏财主的女婿。姜耀祖以卖沙锅起家,是清末到民国初期米脂东乡富甲一方的大财主,拥有土地上万亩,年贮粮数千石,财源广进,积蓄丰厚,于是修建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后人 姜氏庄园——窑洞大宅院的奇葩

庄园四周寨墙高耸,上中下三院明道相接,暗道相通,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巧,工艺精湛,布局考究。  

↓姜氏庄园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南 16公里桥河岔乡刘家峁村。庄园由下院、中院、上院和寨墙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背靠牛家梁山,面对安寨山,犹如一座坚固的山寨城堡。

姜氏庄园后人 姜氏庄园——窑洞大宅院的奇葩

庄园前以块石垒砌,垛墙高9.5米,宽24米余,易守难攻。是陕北大财主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前后用了13年兴建而成。庄园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分为上中下三院,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

姜氏庄园后人 姜氏庄园——窑洞大宅院的奇葩

1999年10月25日米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园大门,可容马车进入,门额石刻“大岳屏藩”是姜耀祖亲笔题书,意为依恃高山抵御入侵者。右首小字为“光绪丙戊孟冬之吉”,左边小字是“姜耀祖建并书”。而“大岳屏藩”四字之中,“岳”为姜海岳(姜耀祖字硕甫,又名海岳),“藩”为姜耀祖的长子姜树藩(又名姜辅文,字“介屏”),“大”作为形容词,喻示“福泽子孙,荫庇后人”。

大门旁矗立的展板介绍道:姜氏庄园始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1871——1886年),是全国唯一的城堡式窑洞庄园。 1998年,姜氏庄园作为汉民族窑洞建筑的典范,以1:1 比例仿建于北京中华民族园。

2001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直播时刻》栏目,真实地介绍了这一黄土窑洞文化的外在与内涵,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誉为“西部窑洞建筑的典范”、“有机结合的窑洞庄园”。70年代以来,电影故事片《北斗》、《延安颂》、《张思德》等十余部影视剧目先后在这里拍摄完成,成为展现黄土民俗风情的影视拍摄基地。

姜氏庄园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内涵丰富。院内套院,窑内套窑,门外套门,门内有门,给人一种迷宫式的感觉。

每一款匾额都有讲究,或阐述一个道理,或写出一片心境,可谓是“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每一块墙基石都是故事,或祝愿金榜题名,或颂扬忠孝两全,不愧是“装饰于教化相融,艺术与精神共存”。这无处不在、无处不精的砖、木、石三雕艺术,更是巧夺天工。姜氏庄园融独特的窑洞建筑艺术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为一体,展现了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黄土人文景观……。 

↓进入大门后的条石斜坡为拱形石洞通道。路面宽4米,中间有个90度的弯道,步行台阶供人行走,坡道为马车道,又可以泄洪。 

↓井窑 位于下院门外东侧,高5米,宽4米。井窑的水井深百尺,至今仍在使用。井口旁是蓄水的石槽,矮的水槽是洗衣之用。井窑的地板还装有排水装置。吊放轿子的木椽用来将轿子吊起放置,防止发潮。透过“铜钱”图案的瓦窗和瞭望窗,可以监控进出庄园的人。还有习武练功的石锁、藏匿财宝的石洞等设置,设计巧妙,功能说道颇多。 

↓下院为第一层,坐西北向西南,是典型的窑洞“四合院”,门额“大夫第”匾,由清朝五大书法家之一史年佑所题。“寿桃”门簪与抱鼓石墩相互对应,称门当户对,又寓意辟邪镇宅。下院又也办私塾的地方,又称书房院。坐西北向东南,正面和两厢各有三孔石窑。 

↓马厩 处在下院门内一侧。 

↓下院门前,上方的拱门为通往第二层中院的车马道。墙体上镶着拴马石。三层院落,都设有马厩、栓马石,足见庄主的财气。中院门前面建有高8米、长10米的寨墙,设有通往后山的门洞,门洞上书“保障”石刻匾额。  

↓下院此处的楼梯可步入中院

↓中院 面阔18.9米,深16米,坐东北向西南,是主人接待宾客和社交活动的场所。大门为硬山式,顶部五脊六兽,门额“武魁”匾,以彰显主人叔父姜鹰翔曾中武举之荣耀。大门两侧为石鼓门墩,上雕双狮捧面,麒麟负子,浮雕“福寿”图案。

影壁“旭日东升”月亮门,额饰砖雕“文王访贤”,表示主人“怀才隐居”、“出将入相”。“琴棋书画”图,寓意书香门第,情趣高雅。院内,方形石板铺地,东西各造大厢房三间、耳房一间。门窗是斜方格棂,大门两旁修有马厩。

↓东仓窑 高5米,宽4.7米,深14米。东西仓窑共可储粮600余石。碑文记载,光绪26年(1900年),“绥米岁凶,哀魂遍野,公输粮散,赈济灾民,实为仁泽,被民众称颂也”。姜耀祖急民众之危难,救乡邻于水火,慈悲为怀,乐善好施,令人敬佩。

↓台阶通向第三层上院。正面垂花门,“武魁”门匾再次显赫。垂花门是整座宅院的精华之处,砖木结构,柱梁门框举架,双瓣驼峰托枋,雕花彩绘,门扇镶有黄铜铺着,云钩,踢角,30个五路门钉依次排列,从外观上看表现出不可侵犯的威严。

门楼两侧各设神龛、护墙、照壁等,影壁上砖雕廊心画,鹿奔松林,鹤唳寿石,鹤昂首,鹿回头,鹿鹤一呼一应,寓意福寿延年之意。上院影壁的门额书“安乐居”,上院是庄园的主宅院,方石板铺地,面阔19.

2米,深17.10米,布局为明五暗四,座东北向西南,正面石窑五孔,顶部穿廊抱厦,檐头砌十字花墙,每孔窑阔11尺,进深25尺,每孔窑内都有过洞相通,设有火炕、暖阁、壁厨。两侧分置对称双院,东西两端分设拱形小门洞,西去厕所,东下书院。 

↓石床下方有环绕着流水的石槽,带来夏日的清凉。

↓从中院通向塬顶 

资料编辑:摘自《姜氏庄院的主人——姜耀祖》 作者:常银山 (2011.12.6榆林晚报)

姜耀祖字硕甫,清咸丰十年(1860)生于今米脂县桥河岔乡刘家峁村。清朝时授奉直大夫。殁于民国十八年(1928)。

姜家的兴旺不是起自姜耀祖,而是始于其祖父姜安邦。米脂姜姓始祖为姜思政(名弼臣),华阴县东班庄人,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木匠,大约在明嘉靖年间因故流落米脂,住县城南文屏山下的南寺坡,取妻班氏。300多年后,姜氏已繁衍到几十世,后人遍及刘家峁、姜兴庄、桥沟、沙坪上、七里庙等十几个村庄。刘家峁村以姜姓住户为主,族系纷繁,十二世姜耀祖是重要一支。

姜耀祖的曾祖父姜怀德(九世)中过武举,家境还不算富裕,到祖父姜安邦(十世)时才逐步富裕起来。姜安邦务农出身,特别能吃苦。起初在杨家沟地主马良(马嘉乐之父)家揽工干活,勤勉谨慎,深得主家好感,马家女儿也喜欢上这个年轻人。但遭到封建思想严重的家人反对,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后经两年轻人的努力,马良终于把女儿许配给姜安邦为妻,并资助了一些财物。

姜安邦有点资本后,在圪针店(今绥德吉镇,当时一半隶属米脂)开商铺“崇德号”做买卖。还在妻兄马嘉乐于米脂县城的“崇盛西”商号中入股铜钱1000串,参与分红。他善于审时度势,巧妙经营、数年后大富。民间至今流传他贩猪贩羊、倒卖软米、棺木、砂锅艰苦创业的致富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