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含笑的真名叫什么 赣州:非遗传承人周含笑——让客家山歌传四方
“哥哥出门(嘞)当红军,笠婆挂在背中心(罗),天天唤起打胜仗,打掉土豪有田分(嘞)……”近日,循着歌声,我们找到了瑞金民歌非遗传承人周含笑。当散落瑞金民间的老一辈歌手渐渐逝去,年轻的周含笑由于个人的禀赋和生活的磨炼,成为少有的客家山歌热爱者和传唱者之一。她以草根歌手艰难坚守,让客家民歌回荡在新时代的生产生活中。
周含笑,原名周小华,1968年生于瑞金市黄柏乡直坑村一个农村家庭,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声音嘹亮,穿透力强。7岁时上山砍柴,她就迷恋上在山野中边走边唱的山歌,当时年过古稀的山歌手周宗柱敲打禾杠放声高歌的情景,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脑海里。读初中时,她就自学学会了识谱。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她回到家里务农,包办了家里繁重的农活,白天劳动晚上练声。
19岁那年,在瑞金市首届青年歌手大赛上,她初登舞台并获得二等奖,瑞金市文化馆山歌收集者钟同荣赠送了一本《瑞金民歌集成》给她。于是,她开始练起了瑞金民歌。在一次文化活动中,她用方言演唱了一曲日东山歌《牛牯调》,声调悠长,征服了全场观众。
随后,她于1988年参加赣州首届青年歌手大赛并获得一等奖,为此,她得到赣州市文化馆音乐工作者袁大位的指点,周含笑更加坚定了演唱瑞金民歌的发展方向。她用大赛获得的80元奖金,购买了山歌表演的民族服装,报名参加了东方歌舞团的函授学习。
其间,在上海中外乡村歌曲大赛上,她以一曲客家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从1000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最后杀入20强决赛。虽然工作繁忙,周含笑还参加了瑞金本地的红都之春艺术节、《长征组歌》民间合唱团。
“有了山歌,我从来不觉得辛苦,不觉得累。”天生的嗓音,后天的勤奋,成就了她传唱瑞金民歌的专业水准。2008年,她参加了广东河源举办的全国首届客家山歌大赛,以对唱形式表演,获得了三等奖。2012年,“心连心”艺术团来到瑞金市慰问演出,她与著名歌手李玲玉同台演出,她山歌手的名气更加远播。
2013年,瑞金市旅游局聘请她到罗汉岩景区演唱山歌,深受游客喜爱。2017年,她到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非遗汇演比赛,一举获得银奖。
客家山歌,最适宜的空间就是天地之间。生活的磨难,没有打退周含笑对瑞金民歌传唱的热爱。山水名胜成了山歌的新舞台,她终于找到山歌边走边唱的原始感觉。在山岭,在树荫,在湖畔,她从《拉拉家常话》起首,《映山红》《十送红军》《哥哥出门当红军》《白军没我红军好》……一曲曲山歌随兴而起,随山风传播,回荡在山崖之间,高亢嘹亮的歌声吸引着大批游客循声而行。
来瑞金旅游的游客被原生态的客家山歌吸引,不时围在她身边听歌录音。
作为瑞金民歌传承人,周含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瑞金民歌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周含笑认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瑞金民歌保持生命力的一大特点。瑞金民歌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保持生命力。周含笑让一曲曲山歌从歌谱里复活,并把瑞金民歌融入自己的生活,推向广大民众,开拓传唱空间,壮大传唱人群。她发起成立了瑞金市客家歌咏队,至今已有百余名成员。
在景区演唱时,有游客建议她建一个山歌微信群,把喜欢山歌的游客拉进群里,把自己演唱的山歌作品发到群里,供大家欣赏和练习。现在,这个群越来越大,成员超过300人,遍布全国各地。周含笑还把外地一些名家拉进群里,丰富山歌交流。线上交流,线下合作,周含笑同时在群里挑选了十几个当地的姐妹,组建了客家山歌队,到企业社区演唱,慢慢成为当地知名的演艺节目。
客家山歌传四方。周含笑非常珍惜传承人的身份,她表示,自己做得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希望政府能多组织客家山歌比赛,激发年轻人听客家山歌、唱客家山歌的兴趣,让更多人了解客家传统文化,让瑞金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让客家山歌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一直传唱。(朱俊 特约记者 范建明 记者 温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