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妻求将的典故 华夏第一战神 “杀妻求将”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
“在遥远的中国,有两位将军,他们所有关于战争的议论,都可以凝集在一本小册子里,不像克劳塞维茨(著有《战争论》,被誉为“西方的兵圣”)那样写了九大巨册。他们自信地写下了数量有限的箴言,每则箴言都具体表现了他们关于战争行为的信条和重要教义。
这两位军事主宰者——孙子和吴子,他们无价的真理,已经长存了两千年。”一位美国海军上校如此说道,他所评论的是中国的两部军事巨著《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只是《吴起兵法》在国外一般附于《孙子兵法》之后。
在古代,以兵法来说,孙武和吴起是并称于世的,可惜的是,不同于《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广为流传,《吴起兵法》四十八篇却多已散佚了。而论到行军打仗,吴起却是和孙膑并称的,时人称为“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
孙武和伍子胥以三万兵力攻打强大的楚国,五战五胜,差点灭亡了楚国,可说是其军事生涯的巅峰了,之后又大破越国,即使在将星如云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样的战绩也可说是屈指可数的佳绩了,然而相较吴起,孙武却可能要略显“相形见拙”了。
提起战国七雄中强大的国家,你首先想起的大概是秦国,而后或许是齐楚赵三国,但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霸诸侯的却是魏国。魏国是四战之地,与齐楚秦赵韩五国接壤,开国君主魏文侯内用李悝改革,外以吴起用兵,魏国由此而富强。
然而让魏国成为六国侧目的“战国首霸”却要说是因为吴起了,毕竟再富庶的经济环境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后盾,也只不过是一块肥肉罢了。吴起先是对秦国用兵,夺取了军事重地西河,出任西河守,秦惠公为了夺回西河,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魏国,吴起则率领魏军中没有立过战功的五万人及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破秦惠公的五十万大军,这无疑是一场彪炳青史的经典战役;而后又讨伐齐国到了灵丘。
正当吴起踌躇满志的准备再次攻打秦国并将秦国灭亡之时,魏国相国公叔痤(也有相关考证认为向魏武侯进谗言的是王错,史记中将王错误记为公叔痤,此处暂依据史记记载)为吴起的才能感到担心,害怕将来会取代他相国的位置,于是向魏文侯的继任者魏武侯进谗言陷害吴起。
魏武侯听信谗言怀疑吴起,害怕获罪的吴起出逃正值内忧外患的楚国。后来公叔痤率魏军大破赵韩联军,魏惠王想要重赏他,公孙痤却认为魏军的胜利是因为“吴起练兵有方”,不敢受赏,可说是吴起对于强盛魏国的恩惠并没有因出逃而断绝了。
魏国到了第三任国君魏惠王时就由盛而衰了,当时魏惠王任用庞涓为将,但庞涓嫉贤妒能陷害同窗孙膑,也为魏国的迅速没落埋下了伏笔。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逃到齐国,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庞涓先后领军攻击赵国、韩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都被孙膑打败,马陵之战战败时,庞涓拔剑自刎,死前叹息说:“遂成竖子(孙膑)之名。
”齐国自此称霸东方,在之后的岁月,秦国收复了西河,楚国又趁机击败魏国,魏国的霸业走到了尽头,魏惠王感叹说:“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楚悼王知道吴起到来,欣喜若狂,他甚至一度怀疑魏国怎么会舍得让吴起这样的人才出逃呢?过了不久楚悼王就任命吴起做了令尹,令尹,是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一般由楚国的王族担任。得到楚悼王信任的吴起没有辜负他,在楚国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虽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但楚国也因此而强大。
强大后的楚国向南攻击百越,向北兼并了陈国和蔡国,拓展了疆域,又向西攻伐了秦国。吴起驱逐游说的纵横家,不让他们卑劣的谋划影响国家的兴盛。楚国救援赵国攻打魏、齐联军,楚军击败魏国直打到黄河边上,齐国军队也灰溜溜的跑回国了。
或许是老天不希望楚国兴盛,楚悼王在捷报接连传来之时死亡,吴起无奈只能回国料理楚悼王的丧事。失去了楚悼王这把保护伞,怨恨吴起的楚国贵族在楚悼王的丧礼上攻击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尸体旁边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那些人趁势射杀吴起,也一并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太子即位后,命人将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因射杀吴起而被处死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吴起可说是即使身死也为自己报仇雪恨了。
吴起的一生,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场,全胜六十四,余下的是以平局收场,为国家“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吴起也堪称战国众多诸侯国的“苦主”了。东晋葛洪曾说“孙吴韩白,用兵之圣也”,将孙武、吴起、韩信、白起并称,然以战绩而论,不同于孙武与伍子胥协同作战的以少胜多、不同于白起鲜少犯错的以强凌弱、亦不同于韩信先败后胜的以众凌寡,独自作战的吴起屡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生平又未尝一败,军事才能可说是凌驾于孙武、韩信、白起之上了。
每当读史读到吴起传奇的一生,不免发出感慨:魏武侯不疑吴起,秦国灭矣;楚悼王延寿三载,魏国未尝不能灭也!
纵观华夏璀璨辉煌的历史,以军事才能而论,可说是无人能居吴起之右的,吴起可称“华夏第一战神”。
而除了军事才能,吴起能得到士兵的全心拥护也尤为让人称道:吴起虽然做了将军,却和最下等的士兵同吃同住,睡觉也不铺席子,和士兵一起行军而不乘车骑马。吴起还和士兵一起背负粮草,为士兵分担劳苦。有个士兵生了毒疮,吴起为他吸取脓疮中的毒汁。
士兵的母亲听到后却哭了起来。人们感到奇怪,问她说:“你儿子只是普通士兵,将军却亲自为他吸脓疮,还有什么值得哭泣的?”母亲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公替他父亲也吸过毒疮,他的父亲在战斗中不避艰险的勇往直前,终于死在战场上。如今吴公又为我的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儿子将会死在那里,因此替他哭泣。”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堪称绝无仅有的名将,却也是后世诸多非议的对象:
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鲁国是小国,受到强大的齐国攻打,国君想要任用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国君担心吴起不能忠心鲁国而不敢起用他。想要成就名声的吴起知道原因后,就杀死了妻子表示忠心。于是鲁国以吴起为将,进攻并打败了齐国军队。
鲁国有人厌恶吴起,就散播说“吴起是个猜疑残忍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富有,但为了求取官职而让家道败落。人们都嘲笑吴起,吴起就杀了诋毁他的三十多人,在与母亲诀别的时候他咬着臂膀发誓说‘不做卿相这样的高官,就不回来见母亲’。
吴起离开卫国来到鲁国,拜曾申(孔子之徒曾参的儿子)为师,不久他的母亲死了,吴起却没有回家奔丧,曾申厌恶他和他绝交。吴起因此才学习兵法来服侍鲁国国君。为了做官,他连妻子都忍心杀害了,这样的人怎么能信用呢?”鲁国国君也怀疑吴起,就辞退了吴起。
“母死不奔”和“杀妻求将”也成为后人诟病吴起的主要原因,然而这都是真的吗,我们不妨从其他记载中寻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服事魏文侯。魏文侯问李悝:“吴起这人怎样呢?”李悝肯定吴起的军事才能说“论行军打仗,司马穰苴(春秋名将)也比不上他”也认为“吴起贪财好色,品行不端”。于是魏文侯知道吴起的才能而任用他做将军,吴起也不负所望的率军攻打秦国,攻取了五座城池。然而李悝认为“贪财好色”的吴起,在魏文侯看来却只有“廉洁公平”,魏国人也都认为吴起“有清高的风节、廉洁,喜欢好的名誉”,这未尝不是一件讽刺了。
孔子曾经说过:“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从路上听到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沿途散播,这是道德败坏的人才会做的)。吴起“母死不奔”和“贪而好色”无疑就属于道听途说而没有事实根据了,所谓“众口铄金”、“人言可畏”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了。
但是,“杀妻求将”却是吴起记载在史册无法抹去的污点,为了功名而忍心杀死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妻子,这未免太过残忍了,这种功利心也是可怕而不可取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