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的名言 于漪:一个心眼为学生 这是生命的价值

2018-09-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讲台之外,于漪还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1987年,在于漪的倡导下,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成立.该学会常务副会长俞玲萍介绍说,为了给广大教师搭建展示自我.交流教学心得的平台,学会先后推出了"特级教师在讲台""新秀在课堂"等系列活动.于漪的名言 于漪:一个心眼为学生 这是生命的价值于漪说:"展示的过程就是钻研业务,培养良好师德,促进精神成长的过程,参加展示的一个,得益的却是一批."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于漪在学校创设了师徒带教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

讲台之外,于漪还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1987年,在于漪的倡导下,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成立。该学会常务副会长俞玲萍介绍说,为了给广大教师搭建展示自我、交流教学心得的平台,学会先后推出了“特级教师在讲台”“新秀在课堂”等系列活动。

于漪的名言 于漪:一个心眼为学生 这是生命的价值

于漪说:“展示的过程就是钻研业务,培养良好师德,促进精神成长的过程,参加展示的一个,得益的却是一批。”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于漪在学校创设了师徒带教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学校培养领导小组、校长室是培养教师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培养有计划、有目标,理论学习、教学教育实践全方位发展。要重在精神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比如课堂教学实践,听课目的不在打分评价,而在深入研讨,探索学生认知规律,并切实指出改进的路径与方法。让执教老师真切感受到上一课就攀登一个台阶,为成长而快乐。

于漪的名言 于漪:一个心眼为学生 这是生命的价值

于漪主持语文名师培养基地,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尽心尽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一名非师范类毕业生,曹杨二中语文教师金薇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语文学科与学生德育教育的相关性。在加入了于漪老师德育基地后,于漪指导她如何上好一门公开课,连板书怎样设计等细节都不放过。“喜欢到于漪老师的班级中来,也害怕来,因为要求高。于漪老师的课有‘源头活水’,引领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于漪的名言 于漪:一个心眼为学生 这是生命的价值

在于漪的发掘和培育下,一批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特级教师”团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先后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涌现出许多有理性思考与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学专家、教学能手。

但于漪总是说,她从中青年教师身上获得许多滋养:“学习从来是双向的,正是由于这些老师的时代活水,才使我这个老人上下求索,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一辈子做老师,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不懂的东西太多太多,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教师与‘学’为伴,生命才会有活水流淌。”

记者手记

育人,让于漪老师永远青春

“耄耋老人”如今是于漪老师又一个“标签”,可是在记者眼里,于漪老师还很青春。

每每谈及教育话题,于漪总是慷慨激昂,一聊几个小时都不会觉得厌倦。她回忆起几十年前学习的细节,能够复述出老师的话语,反思现状,又能透过现象直击教育的本源。

不少人打趣地问于漪:“您这么大年纪了,思维怎会这么敏捷?讲话为什么总能呈现出大气象?”跟随于漪多年的谭轶斌曾给出过答案——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充盈,情怀便自然天成,讲话就会呈现出大气象。

我想,于漪永远青春的秘密,正是在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于漪对于孩子的喜欢、对于年轻人的扶持,是发自内心的。五年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到于漪老师家采访,再见已是三年后。没想到,于漪亲切地拍拍我的肩膀说:“我记得你,你的文章我经常看!”那次,一道去采访的同行带了一个孩童,于漪坐立不安,只因为“家里没什么能给孩子玩的玩具”。几日后,这位同行再次拜访,于漪立即拿出早已准备好了的巧克力糖果,令这位同行感动不已。

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从于漪的家人就能窥见一斑:于漪全家三代有10人为师,是一个典型的教育世家。于漪兄弟姐妹五人都是“园丁”:大弟是浙江大学电机系教授,二弟是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三弟则是中科院院士,小妹也曾担任浙江大学教授、科技厅副厅长。

除了爱人、儿子、孙女同为教师,于漪的儿媳退休前任职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教学秘书,与孙女牵手的孙女婿是高中教师。这一家子,被一股浓郁的书香气息所萦绕。

于漪家中常年悬挂一幅书法,上书“铸颜雕宰”四字,这是于漪教育世家的教学理念,也是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家训的完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