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的将领 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什么不用火烧毁鸦片?
一说起毒品,中国人马上会想到鸦片,这东西会摧残吸食者的身心健康,使国人跑步进入“东亚病夫”的行列。鸦片腐蚀了当时的整个社会,一些城镇,烟馆林立,吸食鸦片者,上到贵族,下到百姓,成千上万。
鸦片使清政府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1840年间,大清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这扰乱了大清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大清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清政府不仅财政危机,战斗力也大打折扣,因为清军的将领和士兵也有人吸食鸦片。比如广东水师中,官兵不但吸鸦片走私鸦片,水师巡船竟至和英国鸦片船约定“每箱鸦片收5万元到10万元”,这使“缉私船”变成了鸦片“走私船”。
这种种问题,使道光帝下定决心禁烟。因林则徐早已在江苏巡抚及湖广总督任内时禁烟,严厉打击烟贩及鸦片吸食者,鉴于林则徐的成功,道光帝召林则徐入京,多日召见林则徐商谈禁烟事宜。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事件,但与人们印象中不同的是,当时林则徐销烟的主要方式,并不是焚烧,冒出隆隆烟火。而是用另外一种方法,令当时参观销烟的外国观察员、传教士大加赞赏。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日(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到达虎门,会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查收鸦片。5月12日民间缴烟完毕,拘捕吸毒者、烟贩1600人,收缴烟膏46万余两。
5月18日烟贩缴烟完毕,收英国商人鸦片19187箱又2119袋。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但御史邓瀛认为,路途遥远,为了预防鸦片被偷偷换掉,还是就地销毁为好。经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
林则徐开始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然而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这件奇事是,官府白天烧烟,百姓夜间挖土。原来,火烧鸦片时,烟膏油常常渗入泥土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能得烟膏十之二三。
为此林则徐大为烦恼,为了找到更好的销烟办法,林则徐在“广咨博采”后,得知鸦片最害怕两种东西盐卤和石灰。
在小说《林公案》中,提这个建议的,是两广总督邓廷桢,邓廷桢的儿子却是广东的大鸦片贩子。
当时林则徐问:“由是知火销方法殊欠完善。现在当另筹销毁之方,不知诸位有无善法?
邓廷桢答:“此事的确,在前兄弟也因搜获烟土,无善法销毁,故特留心切访。旋据一戒绝鸦片的绅士来辕访谒……此君吸食鸦片已有十余年之久,对于此物,也甚有研究,据他说:鸦片最忌二物,一是盐卤,一是石灰。如果熬烟膏时,将盐卤或石灰投入少许,即便成渣沫,不能收合成膏,就算勉强收膏,吸食时完全收不进斗门,并且毫无鸦片气味。在兄弟想来,鸦片既忌此二物,现在何不利用食盐和石灰克烟的特性,拌土焚烧,必能杜绝流弊。”
还有一种说法是林则徐的销烟法是禁烟前辈田溥告诉他的,不过林则徐拜访田溥是在前往广州赴任的途中,如果田溥早已告诉林则徐这个办法,林则徐就没有必要先烧烟,继而发现问题而苦恼了。
再结合林则徐奏折来看,这个销烟方法应该是“广咨博采”后,又加以实际操作升级完成的。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日(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前面挂着一面黄绫长幡,广东各高级官员全部出席。
由于销烟是公开参观的,不仅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等,都专程赶来前来参观,国人更是纷纷前往虎门浅滩观看。
林则徐命人在海边挖两池,纵横各15丈,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上板子,前设涵洞,后透水沟。然后将海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撒盐成卤。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掉入盐水,泡浸半日,再倒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销烟人员拿木耙不停的在池中搞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到潮来,打开涵洞,随潮出海。在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这场销烟历时23天,共销毁鸦片237万余斤。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会不会污染海洋呢?在虎门销烟前一天,1839年6月2日,林则徐写文祭海,说:“倘波臣之夙戒无闻,恐水族之豫防莫及。本除害马,岂任殃鱼,比诸毒矢强弓,会须暂徙,庶使歼鳞凡介,勿损滋生。……尤赖明神昭示冥威,永祛妖物,驯彼犬羊之性,俾识撑梨;杜其蜂趸之萌,专输嫁布。”
他在日记里又说:“以日内消化鸦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暂徙,以避其毒也。”
这种销烟方法效果如何呢?
当时一些外国鸦片商人不信林则徐有办法把所有鸦片完全销毁,前来实地考证。林则徐让他们进入池边,直接详看销烟方法,并沿途讲解。
等到观看完全部过程、反复考察后,这些人皆心悦诚服,纷纷向林则徐脱帽致敬。传教士裨治文在任职的《中国丛报》中记述说:“我们已经反复检查销化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不能想像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项任务更加忠实的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