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的落幕 八王之乱是哪八王?最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018-08-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八王之乱,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西晋时期,一场因为皇族内部的争斗而演变成为一次大的内乱,八王之乱的代表是以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等为代表的王,内乱持续了7年的时间,而八王之乱最终也导致了西晋的灭亡,最后还引发了五胡乱华带来深重的影响.八王之乱的落幕 八王之乱是哪八王?最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三月到六月,

八王之乱,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西晋时期,一场因为皇族内部的争斗而演变成为一次大的内乱,八王之乱的代表是以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等为代表的王,内乱持续了7年的时间,而八王之乱最终也导致了西晋的灭亡,最后还引发了五胡乱华带来深重的影响。

八王之乱的落幕 八王之乱是哪八王?最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到光熙元年,历时七年。

八王之乱的落幕 八王之乱是哪八王?最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的落幕 八王之乱是哪八王?最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晋元康元年至光熙元年,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其代表人物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这次动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先是,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起兵杀贾后。永元年,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赵王司马伦篡位后,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伦,镇邺的成都王司马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举兵响应。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杀死赵王司马伦。

齐王司马冏入京辅政。太安元年底,河间王又从关中起兵讨冏,洛阳城中的长沙王司马乂也举兵入宫杀齐王司马冏,政权落入司马乂手。太安二年,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合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司马颙命都督张方率精兵7万 ,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20余万,也渡河南向洛阳。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司马乂所败。

次年正月,洛阳城里的东海王司马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长沙王司马乂,将其交给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被张方烧死。成都王司马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以皇太弟身份专政,政治中心一时也移到邺城。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

荡阴一战,被成都王司马颖击败,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司马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与此同时,河间王司马颙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司马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

永兴二年,东海王司马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司马颙。光熙元年,东海王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同年,惠帝死,怀王继位,八王之乱到此终结。16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遭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迅速爆发。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进行了历时十六年之久的战乱。这次战乱不仅使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还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汉民族的发展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八王之乱的直接原因是当政的司马氏集团吸取曹魏政权被篡夺的教训,为保住自家江山,开历史倒车,大封宗室造成的;深层原因则是司马氏政权缺乏合法性,统治基础不牢固,社会认同程度低。

八王之乱持续时间很长,又主要在当时的统治中心洛阳附近进行,给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最终导致了西晋灭亡和“五胡乱华”悲剧的上演。

更重要的是,这次战乱所引发的“五胡乱华”给中原汉族带来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还对汉民族的人口结构、心理素质和民族自信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