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是个黑社会 今天我们送别鲁冠球 离去前他说:这辈子我够了

2019-06-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上午8时,鲁冠球追悼会将在万向集团公司多功能厅举行.那里是他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也是他一生魂牵梦系的地方.这场告别,除了深深的不舍,还有些猝不及防,哪怕那些知道他病情的人,都会觉得太快,太突然了.鲁冠球是个黑社会 今天我们送别鲁冠球 离去前他说:这辈子我够了和大多数员工的感受差不多,很多人都觉得鲁冠球这个名字都没怎么从视野里消失过,怎么人就没了呢?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这位商界叱咤数十年的老人在想什么?他缠绵病塌之际还在关心国家大事吗?鲁冠球是个黑社会 今天我们送别鲁冠球 离去前他说:这辈子我够

今天上午8时,鲁冠球追悼会将在万向集团公司多功能厅举行。那里是他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也是他一生魂牵梦系的地方。这场告别,除了深深的不舍,还有些猝不及防,哪怕那些知道他病情的人,都会觉得太快,太突然了。

鲁冠球是个黑社会 今天我们送别鲁冠球 离去前他说:这辈子我够了

和大多数员工的感受差不多,很多人都觉得鲁冠球这个名字都没怎么从视野里消失过,怎么人就没了呢?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这位商界叱咤数十年的老人在想什么?

他缠绵病塌之际还在关心国家大事吗?

鲁冠球是个黑社会 今天我们送别鲁冠球 离去前他说:这辈子我够了

当医生坦陈病情之时,面对生死,他是否也和平常人那样充满恐惧,对生命无比眷恋?

要放手之际,面对着一手缔造的商业王国,他有没有不舍,有没有遗憾?

老伴、儿子、女儿、下属、朋友,弥留之际,他对他们又做出了哪些有情有义之举?

鲁冠球是个黑社会 今天我们送别鲁冠球 离去前他说:这辈子我够了

我们综合多方信息,力图还原出一代风云浙商鲁冠球在人生最后时光里的几个场景,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待生命、对待家人、对自己这一生的态度。

回国!我要回家

29日晚,钱江晚报记者再一次来到鲁冠球在萧山的老宅。房子在一个僻静临河的小巷子里。几间看起来有些破旧的房子对着一个小庭院,最高的一间房有三层,是后来加盖上去的。

巷子通道的两侧因为放满了花圈,变成了一条白色的长廊,从巷口一直铺到接待宾客的临时棚子。老宅片区附近是一片小花园,绿植环绕,今年最后一批桂花淡淡地飘着香,就像鲁老的为人,谦和、低调,不张扬。

老屋旧了,白墙上有剥落的痕迹,但很整洁。家人们含着泪水和每一位来吊唁的人鞠躬握手,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也不例外。

灵堂正对面的院子,原本栽种着一些果蔬。熟悉他的人说,鲁老生活简朴,最近几年更是很少吃荤腥的食物,吃得最多的,还是这片院子里亲戚朋友种出来的果蔬。

作为儿子,鲁伟鼎自25号从医院回到家,就几乎没怎么休息,人们络绎不绝前来,他迎来送往,一刻不停,连回神的时间都没有。可是一旦安静下来,他才真正意识到,爸爸鲁冠球是真的走了。

爸爸躺在他身后的棺椁里。自己的儿子坐在几步开外的椅子上,这个小小少年,就是当年被媒体描写过的,"鲁冠球皮夹里有张照片,背面朝外,记者要求看时,发现是个小男孩,鲁冠球哈哈大笑说,看,这是我的孙子"。

1986年7月10日晚上,鲁冠球与妻子儿女一起在家里看电视,享受天伦之乐

现在,鲁家的三个男人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守候、送别。

 "爸爸虽然离开了,可他临去前交待给我的事,他说是三笔账,在我看来,那是又教了我三招"。当鲁伟鼎进入回忆,一代商界大佬最后的时光清晰显现。

这第一件事是,一定要回国,要回家。"我不能在美国没"。

1984年,鲁冠球把万向集团生产的万向节卖到了美国,一时传为美谈。10年后的1994年,万向成立了美国公司,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到2010年,万向在美国已经拥有了28家公司,销售总额超过20亿美元。在美国,每3辆汽车中,就有1辆车上有万向生产的零部件。这也使得鲁冠球成为了领导人访美经贸团的常客,创造了四年三度随国家领导人高访的记录。

病情严重后,鲁冠球一度赴美医治,心态十分积极。有一次,美国的医生说,有一种新药刚研制出来,对他的病情或有改善作用,但因为没有进行过临床试验,不能使用。当时包括鲁伟鼎在内,家人们都心存顾虑,不敢使用。没想到鲁冠球的态度非常坚决:新药尽管用到我身上来,总要有一个人要做试验品。说不定成功了,病也就好了。就算不成功,也是一次尝试。就这样,鲁冠球成了全球用这个药的第一人。

同样开明积极的心态也体现在杭州的后期治疗上。

在美国,当医生告之来日无多时,他展现出鲁冠球的气度,手一挥:回国!回家!我不能在美国没。2017年8月4日,飞机降临杭州,一辈子不爱出国的鲁冠球回家了。

尽管,他是中国最早出海赚钱的企业家,但那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有资源、外面的世界有财富,我们为什么不去挖掘?浙江人多地少,资源缺少,浙江人应该勇敢地走出去。"商业版图中的鲁冠球,开疆拓土,商机在哪里,他在哪里。

回到杭州后他直接入住某医院的ICU病房,院方也派出医术精湛的两位医生,此时,他敢于尝试的个性再次显现:中西医结合。让另一位杭城中医国手加入治疗。这个决定让他的身体一度向好,对企业家精神的解读也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10月25日上午11时,当身体再度预警时,鲁冠球从医院回到萧山宁围的老宅里。感受着那些熟悉的气息,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从美国到萧山老宅,在鲁冠球心中,出生在哪里,根就在哪里。

"你要问我够不够?

我够了"

鲁冠球离世后,有人把他20年前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贴到了网上。信中写道:

伟鼎:舍己为公,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先进的;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是允许的;先私后公,私字当头,是要教育批评的;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是要制止与打击的;表面为公,暗中为私,是为君子。是要防止的,千万不可重用也。

鲁冠球97.元.22日

1997年,鲁伟鼎应该是26岁,已经当了3年多的集团总裁。

这封短短107个字的信中,既有为人之标,也有处事之道,更是一个爸爸在教儿子如何带眼识人,哪些人在企业里好用、能用。那元月22日的落款,让人很容易联想成,每一个爸爸在新年伊始的时候,对会孩子有一番期许,鲁冠球这个商界大佬,也概莫能外。

那么,在他离去的最后时光,父子俩在共同面对人生的最后一道难题,在生和死面前有过交流么?答案是:有。

鲁冠球的病情日渐严重,鲁伟鼎的心情也愈发沉重。鲁老先生把他叫到面前说,"我的病能治好当然是更好的事,如果不能治好,那也没什么。""如果说你要问我(这一辈子)够不够,我够了。""我今年74岁,但我已经活到了人家的120岁。"看到了儿子不解的神情,鲁冠球说,"这笔账应该这么算,人家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我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我自己的一天,快抵得上别人的两天了。"

1986年7月10日深夜,鲁冠球还在书房里修改资料吕耀明摄

的确,他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用得那么充分,想必这是他说"够了"的原因。

鲁冠球曾向采访他的记者介绍过自己的时间安排:每天早上5点10分起床,6点50分来到公司,晚上18点45分回家吃饭,19点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20点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文件,21点左右开始看书看报看资料,大约到22点30分感到疲倦的时候,冲个澡再继续学习,到零点上床睡觉。

长期如此,长年如此。因为"别人每周工作5天,你就一年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坐在办公桌前,我心里才踏实。"

1986年7月11日早晨,鲁冠球戴着一副耳机式半导体收音机骑自行车去工厂上班

鲁冠球离去的消息在钱江晚报官微发布后,数千网友留言,有受他恩惠的创业者、有叫他爷爷的万向职院的学生、有因他改变命运的员工、有被他激励的年轻人、更有感叹他还年轻,不应该走这么早的陌生人……

那些言辞恳切的留言让人觉得,他确实没有虚度这一生。

"你妈妈一辈子听我的

这次我听她的"

鲁冠球去世后,萧山宁围的老宅就成了众人汇聚之地——亲朋旧友、公司员工、各路媒体,甚至,还有不相识的人,只为送鲁老最后一程。门前的那条路经常停满汽车。自从这个地块说要拆迁,老邻居们陆续搬走之后,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了。

鲁伟鼎说, 爸爸是个喜欢静的人,也喜欢简单。生病之初,他对自己的后事有着非常明确的想法:一切从简。"从内心里,他喜欢安静,不喜欢农村里那些习俗,吹吹打打的,他嫌烦。"

可是这次,一向以丈夫为重的老伴却较了真——"这后事怎么办,一定要听我的"。拗不过,鲁冠球只得把儿子叫到身边,"我和你说件事,我跟你妈妈做了个‘交易’,这也是我要你做的第三件事。我的后事按她的意思办。""你妈妈跟我结婚四十几年,她一辈子都听我的,这个情我得还她,这次我听她的。"

接着,鲁老嘱咐儿子,虽然后事按妻子的意愿办,但有一个条件,钱得由她自己出,不能用公司的钱。"这最后一件事,我听她的,是夫妻情份"。

26日,有领导去鲁家吊唁,鲁冠球夫人带子女答谢。她花白的短发梳得一丝不苟,头微微抬起,含着泪但没哭,这四十多年来,她习惯了支持丈夫,服从丈夫,没有什么大事需要她来做决断。只是没想到,2017年10月25日来得这么快,她这第一次做主,就是在失去了那个叫鲁冠球的人的时候。

鲁冠球在后事处理上的妥协,在他是和老伴间的夫妻情深,但在朋友看来则更像是"老鲁的常态"。红豆集团创始人周耀庭回忆说:"老鲁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印象比较深的是,有次我带着红豆集团干部去万向学习,在约定好的时间里,偏偏碰老鲁的一个重要干部在上海出了车祸,他赶去上海处理后又连夜赶回杭州接待我们,分享经验,给予建议。这样的情谊,我非常感动。"

1986年7月11日早晨,鲁冠球骑自行车去工厂上班吕耀明摄

鲁冠球自己也曾说:"我是农民出身,公司里有好多人原先也是农民,对农民和农村有深厚的感情。因此,让更多农民兄弟过上好日子,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在万向集团,当年与鲁冠球一起创业的员工大多都留了下来,如今多数都在重要岗位上。他们还有一个"终身员工"的称号,这意味着他们退休时可以享受与在职员工同等的收入待遇。

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开阔的心,一颗有情有义的心,让一代浙商鲁冠球在最后的日子里从容走过,直面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