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华追思会 魏文华离世 相声再别女先生
在诸多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女相声演员格外稀少。2013年和2016年,于佑福、回婉华相继离世,昨日11:53,另一位天津女性相声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魏文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津逝世,享年81岁。老人家的灵堂设在东丽华明天裕殡葬服务中心,喜欢魏先生的观众可以送她最后一程。今晚19:30,曲艺界同仁还会为魏文华先生举行追思会。
作为相声泰斗刘文亨的夫人、相声名家魏文亮的姐姐,魏文华是女相声演员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魏文华是天津人,相声、北京琴书演员,她1937年1月出生在曲艺世家,其父魏雅三是曲艺乐师,其母魏墨香是曲艺演员。魏文华6岁即随父母在东北各地演出曲艺和地方杂曲。1947年和1952年相继拜张文彬、武魁海为师,学习了很多相声传统段子。1964年后兼学北京琴书,1965年拜师关学曾。
魏文华1956年后的表演以学唱型节目为主,最为观众熟知的就是她的这些柳活,常演的段子有《学评戏》《黄梅戏》《学梆子》《学大鼓》《对坐数来宝》等。因为嗓子好,所以她能惟妙惟肖地学唱一些戏曲、曲艺名家的唱段,她早年录的《学梆子》里面学唱银达子《战北原》“有老夫传将令我就把尔的头杀”一句真假嗓结合,发挥出了女演员的特长。
她在《学评戏》中学唱小白玉霜的《秦香莲》,鼻腔共鸣运用得很巧妙,是她柳活的经典之作。用骆玉笙的话说:“文华这嗓子唱大鼓也饿不着。”
魏文华去世前,京津两地曲艺界同仁纷纷来津探视,从住院到去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魏文华多年来从没有离开相声艺术和舞台,据天津市艺术职业学院的同事介绍,她今年6月还为来津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的曲艺演员们授课、讲座。“魏老师从来不拿自己的身体和病症当回事。只要涉及相声艺术和教学,她总是精神矍铄,充满活力,也经常带学生到外地演出、授课。”
王斌:老太太一半是师母,一半是师父
记者昨日采访了魏文华的干儿子、搭档,同时也是丈夫刘文亨的徒弟,青年相声名家王斌。在舞台上,王斌和魏文华先生合作的《汾河湾》是观众认可的经典现场。说到师母的去世,王斌心情异常悲痛。
“我们的感情非常深,她不仅是我的干娘,又是我的师母,同时也是我的表演搭档……从小跟着她长大,毕业之后从部队回来在曲校任教,和师母又成了同事,我们上班的时候中间就隔着一个教室。中午,我都是和师母去食堂,一起吃饭聊天,下班之后我送师母回家,这样的工作关系有20年,我们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
师母也很依赖我,什么事都和我交流,也会听听我的意见,她收徒弟、她的行程演出安排都会告诉我,我们就是一家人,我师父去世的时候也是我来操办的。逢年过节我去看望她,每次都是自己去,但她总让我把孩子带来,说想孩子,其实我知道就是想给孩子一份压岁钱。老太太非常细心,有时候我情绪不好,她也会和我聊天,帮我疏导。”
除了生活中的关心,魏文华对王斌业务上的要求也特别高。“我师父离世之后,老太太就是我的师父,她就是替师父在教我,所以很多时候我感觉师父一直没离开我。很多观众都喜欢我俩合作的《汾河湾》,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师母量活量得好,我逗哏,师母给我捧哏,这块活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
可以说,老太太一半是师母,一半是师父。”王斌告诉记者,师母对他业务上最大的帮助,就是舞台上节奏的把控力有了很大提高。“还是那块《汾河湾》,我们的录像播出之后,很多名家从专业的角度给予了认可。
刘俊杰先生非常认真地打过来电话,认可我的表演,说我们的尺寸‘真准’,其实都是师母给我的节奏。类似这样舞台表演中的尺寸、节骨眼儿,都是师母教会我的。”
王斌还告诉记者,老太太虽然传统,但并不是不接受新鲜事物。“老太太喜欢手机,总会问我问题,高科技的东西她都感兴趣。”记者提到魏文华先生的舞台表演总是大方得体,形象漂亮大气,王斌则透露了一些细节。“她的演出照片和录像都是漂亮的卷发和大方的演出服,但大家不知道师母在背后的辛苦和高要求,演出前一定要烫头,吹好了头发定型,一点儿不马虎,而且要固定的美发师,因为放心对方的手艺。
她一定是上午做头发,然后为了保证发型好看而放弃午睡。
她的演出服提前一天一定要干洗,同样为了造型好看,观众喜欢,她一定要化简单的淡妆,口红和腮红一定要有……”谈到老人的病情,王斌非常惋惜:“她错过了很好的治疗时间,第一次看病的时候,医生就说要住院,因为她肺部还有积液,心脏衰竭。但她总说没事,因为有定好的演出,老太太喜欢舞台,喜欢相声,舍不得一直以来支持她的观众……”
李蕾:师父说女演员千万不能哗众取宠
天津快板名家李少杰的女儿李蕾,作为相声的女性传承人,算是魏文华弟子中特殊的一位。无论是业务还是生活,师父都给予她很多关爱,回忆起师徒两人18年的相处,李蕾觉得那些情景还历历在目。
李蕾是魏文华的大徒弟,14岁在北方曲校时就跟着魏文华学艺,2009年24岁时正式拜师。李蕾对师父的教诲印象深刻,比如魏文华对她说,女演员的台风一定要稳,千万不能哗众取宠。因为特殊原因,适合女演员的作品比较少,魏文华教过李蕾《黄鹤楼》,一句一句、一个身段一个身段教。李蕾说师父“不严苛,却执着”,“能给我足够的时间,却不容我丝毫的马虎,用一年给我磨一个节目的事儿常有”。
师父在李蕾心里如慈母一般,“师父一直叫我‘闺女’,随时惦记我过得好不好、开心不开心。我有了孩子,师父不顾自己当时已经75岁,第一时间拎着补品,大老远坐公交车来看我,看到我儿子,一口一个‘孙子’叫得别提多甜,可等孩子会叫人了,师父又专门告诉我,得叫她‘姥姥’,因为她觉得姥姥更亲近。
师父对我们那么好,却从来不忍心让徒弟们用同样的好‘反哺’她,每次去看她,她总说‘你们忙,不用总跑’,甚至住院了都说‘没事儿,别惦记着,过几天就好了’。我多希望这次师父还能像之前说的‘没事儿,过几天就好了’,可如今却是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
李蕾说师父没来得及留下什么遗言,但她生前一直心系相声的传承,希望年轻人能快速成长,更希望这个舞台不要缺失了女演员。(记者 翟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