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的解释 【掠影】《陇剧》:独特的领悟 深层的解读
《陇剧》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陇剧的故事。陇剧是我省独有的地方剧种,主要源于本土曲艺曲种——陇东道情。陇东道情源自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后来与陇东渔鼓道情结合,又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的元素,增加了二股弦等乐器,并将皮影表演加入,成为陇东道情皮影戏。
最初主要流传于我省东部的环县曲子镇一带,因其演出场所和活动方式极为简便,全部箱具乐器一头毛驴即可驮走,又被称为“一驴驮”。环县皮影艺人解长春一生从事陇东道情的改革,对道情艺术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道情唱腔发展为东南西北4路,其代表人物有许元章、史学杰、敬廷玺等。新中国成立后,对道情音乐进行了搜集整理。1959年,甘肃省陇剧团成立,首演了大型古典戏曲《枫洛池》。
纪录片《陇剧》的最大特点是拍出了陇剧的特色。虽然同为戏曲,但陇剧与京剧、越剧、评剧等其他戏曲有很大不同。因为它源于渔鼓和皮影,所以保留了相应的特色,如伴奏的乐器中增添了渔鼓、笛子、唢呐和水梆子。在舞美设计上独具匠心,旦角造型舍弃了传统的大包头造型,以皮影人的高髻燕尾为基本样式,又仿照敦煌壁画中唐代妇女的发式加以糅合,设计出单髻、双髻、弯髻、环髻等多种燕尾发髻式样,前贴鬓角,后拖伞辫。
在舞美上,借鉴了皮影镂空、彩绘、装饰等手法;布景和道具则保留了皮影砌末的风格和夸张的技法。
在音乐上讲求真实,重视从生活出发,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嘛簧为例,一唱众和,气氛热烈,有“一句一簧,两句一梆”之说,是陇剧音乐独特风格的重要成分。
在表演上更是独具特色,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程式化动作——晃,其侧身摇摆似柳丝微风飘动,侧身掩泣似擦泪又像掩面而泣,如侍卫警戒多用大侧身剪影姿势,特别是啼哭动作更为别致,人物左袖垂射,右手以袖掩面,大侧身晃动腰肢,前俯后摇、抽搐而泣。
该片在叙述方式上,强调多元化,有画外音、有同期采访,也有演出现场,不仅仅是真实电影所构成的真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主观渲染。这种多模态的传播方式,不仅增强了影片的客观性,成功传递了文化价值,用感情引发了共鸣,也使观众对影片所表达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人物接受出镜采访时概括地讲述了陇剧角色和秦腔角色的不同,接着又用同步的画面,对两剧不同角色的差异做了详细比较,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画面加解说的纪录片,但实际上也隐藏了故事,只是故事很短,甚至只有三言两语,不过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亮点和悬念。
让人感动的是,《陇剧》的创作没有停留在事件的表达层面上,而通过陇剧历史和陇剧人物的叙述来引导一种新的解读方式与思考角度。这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戏剧文化的一次再认识,更是一次从地方元素中提炼地域文化精神的过程。这不仅提升了影片的品质,也有效拉动了观众对纪录片的收视冲动,使影片具有表层叙述和深层象征的双重意义。
影片的解说词也很精彩,以本真朴素的话语形态来托举深厚的内容,并以得体优雅的奇妙构思来释放审美智慧。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和纪录片的其他元素合理搭配,并自然地将观众带入意境之中。
总之,这是一部有思想、有境界的好电影,节奏明快,叙事流畅,符合观众对电影叙事的审美期待和东方美学的意境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