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铡赵王》 武安平调名家武鸿凤
武安平调流行于邯郸的武安、涉县、磁县、邯郸、永年、曲周、大名、临漳等地。平调的起源不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平调艺人有“平(调)怀(调)不分家”之说,意即平调、怀调两个剧种十分近似,艺人们在一起可互相驻班演戏,吃喝不分。
其二,据有些老艺人传说,明朝时武安有两个落魄文人,分别创造了武安平调与开州平调。其三,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至二十六年续嘉靖二十四年(1545)纂写的《武安春秋志》艺文部分记载:“武安平调,地方土戏。
”武安县在历史上曾归河南省,河南省大平调兴起之后,又有大、小平调之说。据现健在的艺人谱系推算,平调艺人可知者可上溯到一百五十余年以前,可见在清中叶,平调在邯郸地区已流行。
清末民初,平调、落子合班演出,后形成平调落子不分家的局面,持续至今。此时,平调落子已有正式科班,武安、涉县、磁县等地的科班和班社多达三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