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甲中越战争 越南:武元甲大将的真实军事能力
1954年5月7日,越南人民军和法军的战略决战——奠边府战役落下帷幕。越军在我国的大力援助下,取得了全歼法军1.66万人的辉煌胜利。此役越军大获全胜,宣告了法国侵越战争(即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彻底失败。
法国代表不得不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确认越南、老挝、柬埔寨印支三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同年7月,越南全境实现停火,法军撤出印度支那,北纬17度线以北的越南北方全部解放。
越军这场举世瞩目的胜利,在西方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也成就了战役总前委书记和总指挥武元甲的英名。在后来更为著名的越南战争(即美国侵越战争、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中,武元甲作为越军的统帅,更是名声大噪,享誉世界。西方舆论称其为“奠边府之虎”、“红色拿破仑”,三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盛名之下,武元甲大将的真实军事能力究竟如何呢?
越南抗法战争时期,越军的作战指挥、军政建设、后勤保障主要依赖我军援助。边界战役是中共中央代表(不是军事顾问团团长,N多人搞错了)陈赓指挥的,奠边府战役是军事顾问(代号华南工作团)团长韦国清指挥的。因为当时我军援越抗法处于严格保密状态,世人不查,遂使武元甲扬名天下。
抗美战争时期,武元甲主导了1968年的新春总进攻和总奋起,这次攻势是典型的政治成功、军事失败。胜利是短暂的,根本没有发生过期待的人民总起义;代价是沉重的,作为主力的南方人民武装力量损失惨重,后来尽管在兵力上有所增加,但其锐气再也没有恢复,战斗的负荷不得不转移到南下的越南人民军肩上。此役之后,武元甲在作战指挥上就靠边站了。
1972年春夏攻势(即复活节攻势)的指挥者是中央军委代表、总参谋长文进勇上将。
1975年春季大捷的指挥者还是中央军委代表,总参谋长文进勇大将。
1979年对华防御作战,仍然是文进勇居中指挥,前线指挥是副总参谋长高文庆。
也就是说,武元甲的战术水平是不行的,作战指挥不是他的强项。他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涉及到具体的事情,他都是放手交给下属去做。他从来没有去过南方,因为抗美战争的作战指挥和他关系不大,他的回忆录也只写到奠边府战役为止。武元甲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我从不负责具体,从来没有过,我最大作用就是放手让他们做,自己决定就好。
武元甲真正有水平的地方,是战略眼光还不错,有大局观。
1972年广治防御战役,他就知道守得越久,越能给巴黎谈判创造机会,因为美国大选等不起,所以他宁愿冒着被打残的风险,也要拍板把几个主力师都投进去。
1973年巴黎协定签署后,他力主继续打下去,南越顶不住,当时绝大多数人都反对。
1975年三次决定性会战的决策也是他力主的,文进勇建议小打,他不同意,要大打,决一胜负。
总而言之,武元甲大将作为越南人民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军事家,但他这个军事家,只是长于拍板下决心,战术的不行,指挥的差劲,和我们的众多老帅老将们没得比。
1990年9月22日下午,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武元甲身着大将礼服出现在主席台上,引起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毫无疑问,这一幕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越关系即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2013年10月4日,武元甲逝世,享年102岁,他是世界历史上最长寿的军事领导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