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康有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019-03-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康有为作为"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正面的形象,存在在人们的心里的.大家都认为康有为是一个有志之士,为了国家存亡而不惧自身安全,坚决推行变法.这实际上是站在维新办法的历史意义上,评价康有为这个人的,若是我们全面的来看康有为,康有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康有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在早前,史学界对于康有为这个人的评价,都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看到用维新的方法,改革旧制,增强国家实力,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他是资本主

康有为作为”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正面的形象,存在在人们的心里的。大家都认为康有为是一个有志之士,为了国家存亡而不惧自身安全,坚决推行变法。这实际上是站在维新办法的历史意义上,评价康有为这个人的,若是我们全面的来看康有为,康有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康有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在早前,史学界对于康有为这个人的评价,都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看到用维新的方法,改革旧制,增强国家实力,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他是资本主义改革的先导者,是一个不可夺得的人才。

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康有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到了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籍资料的出现,对康有为这个人,史学界开始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认为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所做的一切改革,都是基于在保证自身利益,甚至可以说增强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进行的。

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康有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但是在小编个人看来,康有为是一个极为矛盾,甚至可以说极为无赖的一个人。矛盾之处,想来很好理解,便是新思想与旧思想之间的矛盾。康有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长大,这么一个思想基础,就决定了康有为此人并不能进行彻底的维新。

读了二十多年的儒家经典,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传授的就是儒家观念,所以在20多年后才接受西方文化,怎么可能将自己的东西全盘否定呢?他进行维新,其基础的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拥护的仍然是君主,所以可以说康有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保皇派。

果不其然,到了后来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主共和国。康有为对于这个体制极为反感,一直谋划的是复辟之事。在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后来更是与张勋一起,谋划了复辟事件。康有为与袁世凯,都是保皇派的精神领袖。

其矛盾之处第二在于,自身行为与提倡思想的不对等。康有为一直提倡平等,但实际上他自己却搞封建特殊待遇。一生娶了很多个老婆,嫖娼无数,红颜知己遍地都是。

康大在海外谎称自己有皇帝的衣带诏,到了国外,四处跟海外华侨募款讲他要回去救君。然而事实上吗,这笔钱很大一部分都挪作己用。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必须要康本人同意,必须给他分红和股票。宣统元年刘士骥成功地完成了招股计划后回到广州,但不幸在四月初九日被康有为派遣的8名凶手杀害。

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主要体现在维新变法时期。

经济思想,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赋税政策要”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税以扩商务。他猛烈抨击了厘金税,认为它既不利商,又不利农,也不利于国,必须予以裁撤。他说“内地害商之政,莫甚于厘金一事,天下商人久困苦之”。经济兴国,统治者必须轻税“保商”“中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人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

宪政思想,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是基于君主立宪制上提出的。他指出不仅要限制公民,同时也要限制君主。他第一次提出了包含限制君权意义的法律概念,“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就是“维新之路”,宪法限制君权、对抗封建专制。主张“立一议院以行政,并民主亦不立。”,“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

倡导权力制衡,肯定“三权分立”的作用。他认为“以互相逆制立法,凡地球古今之人,无一人不在互相逆制之内。”,“以一顺一逆立法,凡使地球古今之人,有彼能逆制人,而人不能逆制彼者。则必有擅权势而作威福者,居于其下,为其所逆制之人必苦矣”。

同时具体的阐述了“三权分立”:“泰西论政,有三权鼎立之义。三权者,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也。夫国之政体,犹人之身体也。议政者譬若心思,行政者譬为手足,司法者譬如耳目,各守其官,而后体立事成。”同时,他反对机构设置重叠,认为中国之弊“在治地太大,小官太疏也。”

教育上,他认为教育是培养维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以“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教育宗旨。请求光绪帝令“今乡会重试,请改试策论”。并且进一步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宏开校舍,教以科学,俟学校尽开,徐废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