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活动 各地举办重阳节公益课堂活动
    欢喜庆重阳 家风话孝情——各地举办重阳节公益课堂活动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吴振东、朱筱)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连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组织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传播孝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关爱老人、帮助老人的文明风尚。
    在江苏省宿迁市,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敬老助老,从小做起”活动,大中小学生纷纷走进退休教师家中、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地开展志愿服务。
    “杨老爷爷虽然有些驼背,但满脸洋溢着一种精气神儿,看到我们去看他,他开心的不得了,这也让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沭阳县湖东初级中学八年级一班的李苏妍这次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沭阳县湖东镇杨岗村看望82岁的退休教师杨士信。他们听老人讲起过去的教学生活,并动手帮助老人洗菜、剥玉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通过志愿活动,李苏妍感到,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一份关心和问候很重要。“这份关心不应该只在节日里,更应在日常生活中。”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实验初中开展了感恩教育“六个一”活动,内容包括“我为家里打扫一次卫生”“我给长辈敬一杯茶”“我为长辈剪一次指甲”“我为长辈洗一次衣服”“我给长辈写一份贺卡”“写一篇感恩日记”等。
    八年级六班的孙亦心这次特地为爷爷奶奶精心准备了小贺卡,写下了对长辈的祝福。晚上回到家,她还主动给奶奶打好了泡脚的热水,给爷爷奉上了一杯热腾腾的枸杞茶。
    “我悄悄做了这些事,爷爷奶奶特别开心感动。我平时还应该多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孙亦心说。
    在金湖县育才小学,一场题为“敬老不忘心间”的国学讲座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来自金湖县文化馆的主讲人张芳独具巧思,围绕“老”“孝”两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和学生们进行互动,通过展示“孝”“老”两字的演变轨迹,阐释其蕴含的生活含义,将重阳节的由来及风俗娓娓道来。
    其中,《孝经》中的行孝标准引发了孩子们的共鸣。“‘人之行,莫大于孝’,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怀着感恩之情,尊敬长辈,用点滴陪伴给他们带去欢乐。”三年级六班学生万雨馨说。
    张芳表示,希望课程能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从而促进亲老、爱老、助老、敬老社会风尚的形成。
    身边的家风故事是最生动的德育“教材”。这次重阳节,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作业”:搜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轻时的照片并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主动邀请家里老人一起拍张全家福,在照片背面写上对老人的祝福。
    五年级学生唐一宁找到了上世纪90年代,爷爷奶奶回上海工作前在原单位安徽大学校门口的一张合影。“爷爷奶奶为国家、为家庭付出了青春和辛劳,希望他们的晚年生活能幸福快乐。”唐一宁说。
    16日晚上,唐一宁主动下厨做了一盘番茄炒蛋,饭后还弹奏了新学的钢琴曲。“这都是我给长辈准备的礼物,我感到全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开心的事。”
    孩子的孝行感染了大人。唐一宁妈妈吴女士说,平日里工作太忙,阖家团聚的机会并不多。“但不管怎样,多抽空陪老人聊聊家常,叙叙亲情,为他们敲敲背,捶捶腿,总是可以做到的,孝老敬老应该体现在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