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 认知隐喻学(第四种)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语言·隐喻·认训 1.1 引言 1.2 语言与认知 1.3 隐喻与认知 1.4 语言与隐喻 1.5 小结 隐喻的实质 第二章 替代论 2.1 隐喻的实质 2.2 替代 2.3 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类型 2.
4 质疑和讨论 第三章 比较论 3.1 定义 3.2 类推和明喻 3.3 比较理论 3.4 质疑和讨论 第四章 互动论 4.1 引言 4.2 隐喻与意义 4.3 本体与喻源的互动 4.
4 质疑和讨论 第五章 创新论 5.1 布莱克 5.2 里科尔 5.3 郝斯曼 隐喻与认知 第六章 传导隐喻 6.1 基本理论 6.2 传导隐喻的历史文化渊源 6.3 传导隐蛤理论的作用 6.4 质疑和讨论 6.
5 结束语 第七章 概念隐喻 7.1 莱可夫的治学思想 7.2 隐喻概念 7.3 概念隐喻研究的发展 7.4 质疑和讨论 第八章 基本隐喻 8.1 从诗性隐喻到基本隐喻 8.2 映现 8.
3 质疑和讨论 第九章 读性隐喻 9.1 原创性 9.2 在不可能性掩盖下的真实性 9.3 义域的不一致性 9.4 跨域性 9.5 美学性 9.6 趣味性与互动性 9.7 符号的完整性 9.8 扩展性 第十章 要隐喻 …… 隐喻的理解 隐喻的应用 中国隐喻研究 参考书目